分享

聊中药:赤小豆

 秋琰 2022-11-28 发布于辽宁

赤小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种食物,位居五谷杂粮之首,有“金豆”之美称,为药食同源之品,它烹饪方法多样,营养价值丰富。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赤小豆。

文章图片1

赤小豆的异名有赤豆,红豆,红小豆。

中医

中药赤小豆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饭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后者全国各地均产。以赤小豆品质为好。多为栽培。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性味气微,味微甜。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生用。

本品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

注意:尿多者忌用。

文章图片2

《本草疏证》

赤小豆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利小便,吐逆,卒澼下,腹胀满。

赤小豆夏至后下种,苗高尺许,叶本大末尖,圆峭而小,至秋开花淡银褐色,有腐气,结荚长二三寸,皮色微白带红,豆形紧小平顶。以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红色者,并不治病。(《纲目》)

人身阳非阴不生,阴非阳不化。水火者阴阳之征兆,故火贯水中,则水用宣。水藏火中,则火体靖。水用宣则五液各归其所,而无水溢之患。火体靖则诸气各由其道,而无煎灼之疴。痈肿脓血,火反灼水也。水肿者,火不行水也。虽然,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谷气者归脾,豆又以象形为肾谷,赤小而紧,则又被心气于肾,所谓贯火气于水中,蓄水气于火内,乃其要则在乎本归脾,能吸火精防水溢也(吸火精火生土也,防水溢土克水也)。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即损其盛,又补其衰,洵神已乎。而不知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故其凑于阴者,即不足于阳也,矧气血同以谷而化,化谷同以火为用。设使阴阳不平,火随化机而滞于血,则气分之火自衰,而为患于此,即不为患于彼。故气分为水肿,亟提血分之火,使转而和阳,则肿已。血分为痈脓,便撮其中之热,转随阳分而泄,则痈亦已,以同为脾家化气化血之火也。试观仲景之用赤小豆瓜蒂散,岂不以火入阴中,水无所藉以行,遂结于胸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岂不以火蒸于中,不能化外之湿,湿盛于外,不得交在中之阳以相化乎。赤小豆当归散,岂不以热迫于血,而阳分反无热乎。亦良以凡豆均钟生气于晚春,告成实于早秋。独此则布种生苗于中夏,成实必至秋尽,是其色红体小,禀气于火者。偏徘徊凉风清露之中而成其质,则其偏能引火气达于火退之处,而拔火气之正盛以转就凉爽之区,又何疑焉。予以赤小豆治肿,凡阳水益见其功,因悟及此。

渴有虚实,渴而小便多者,虚渴也。渴而小便不利者,实渴也。两者均于消渴病见之,伤寒中仍有饮水不化,水停生热而渴者,尤实中之实。此其验当以脉浮数,或水入即吐,或自汗出为凭。盖肠胃之受盛有限,水入之无节难量,故满则泄则溢矣。此则以伤寒而论,若杂病亦有水与热相搏而不相入者,则水不能化津,火适足以耗液,相搏则寒热,不相入则消渴,或阳结于上,阴溜于下为泄利,或不泄利为腹胀满,或反逆于上为吐,或入于幽隐成澼,皆可以利水已之。但察其水系未化者,以五苓散治之,使其上而后下。若其已化,则直以赤小豆通之可也。

《本草乘雅半偈》

赤小豆。气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核曰】赤小豆,《广雅》称荅,苏恭单称赤豆。叶曰藿。近世咸用赤黑相间之草实为赤小豆者,谬甚矣。此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最良。稍大而鲜红及淡红色者,仅堪供食,并不疗疾。俱于夏至后下种,苗科高尺许,枝叶似豇豆,叶微圆峭而小。至秋开花,亦似豇豆花,淡银褐色而有腐气。荚长二三寸,似绿豆荚而稍大,皮色微白带红。三青二黄时,收之可食。入药用者,必须老赤也。

【参曰】豆为肾水之主谷。赤小者,又为肾之心物,水之用药矣。故主水用不行,致作水肿及痈脓尔。《别录》广之治寒热、热中消渴者,以寒本之气,入通于肾,而病热标之,亦肾气不周于胸,消渴引饮也。泄利癃闭,正水无用,腹满为枢机转阖,吐逆卒澼,为开阖两持。仲景先生赤小汤疗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之义,可默悟矣。

文章图片3

现代药理

赤小豆主要含三萜皂苷成分,还含有糖类、蛋白质等。赤小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