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时期,被看成“疯子”的他差点将日本变成我国的一个省 看着甲午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2-11-28 发布于北京
晚清时期,被看成“疯子”的他差点将日本变成我国的一个省。看着甲午战争上一直败仗的清军,他不惜以自己身家性命做担保,借300万英镑购船募兵,组建军队前往日本本土展开进攻,以牵制日军。最终被慈禧以“妄生事端”为由阻拦。

他就是被誉为四川历史“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晚清奇人——宋育仁。

1857年,清朝末年,宋育仁在四川富顺出生了。当时老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宋育仁更是经受了父母早亡的不幸,这让他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困难。

宋育仁由伯父养大成人,18岁就中了秀才。

适逢一个机会让他初次崭露头角。1876年,正逢张之洞创办的尊经学院展开全省招生,择优入选,当时,三万人参与竞争,宋育仁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首批被录取的百人之一。

学院里人才济济,宋育仁受益颇深,更是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受当时书院院长的“通经致用”影响,他还写出了《周礼十种》,成为后来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思想根基。甚至受到光绪帝师等人的欣赏。与杨锐等4人同称“尊经四杰”。

1886年,宋育仁29岁,他成功通过了会试和殿试,并一举中了进士,被选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

而此时的清朝渐渐走向了末端,尤其是在朝廷任职之后,他亲眼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受洋务运动的影响,他写下了许多反抗外国侵略等具有新思想的文章,如《时务论》等,被称为新学巨子。

1894年,37岁的宋育仁作为参赞官,出使英法意比四国,考察和研究西方的制度、经济、社会等,他深深为之新奇吸引,写下了四卷《采风录》。

在这期间,他经常出入各种场合,孜孜不倦吸收着新鲜的事物和思想。这大大丰富了他的维新思想,也让他回国宣扬变法、宣扬民主共和的心蠢蠢欲动。

而正当时,他所不知道的是,日本却在制定以中国为中心实施对外侵略扩张的计划。甲午战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不宣而战。当时,宋育仁还在国外考察研究,清军惨败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结果,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宋育仁心急如焚。

宋育仁上书朝廷“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他认为,日本是一个只能赢不能输的国家,只有及时的胜利才能让它继续征伐,因此,对付日军要采用拖字决,把它一次次拖下去,它自己就会不战而降了。

于是,宋育仁为此制订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攻击日本本土,因为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十分不利于长期发生战争,这样日军定会回援,使清军脱困。

他不仅制订了计划,甚至当即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等人密谋商量具体行动。

他联系参议杨宜治,翻译王峰高向英国买了十艘战船,又向英国银行借款,雇佣了2000多名澳大利亚水兵,形成水师。计划以澳大利亚海军保护澳洲商人的名义,从菲律宾一举进攻日本本土。

这次行动看似心血来潮,却有它的可行之处。他看出,日本进攻中国是蓄谋已久,做了很大准备的。而此时日本本土必定防守空虚,而且使用外国舰队还可以起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机械备齐,整装待发”,宋育仁的上书送到了朝廷手中。慈禧太后与李鸿章此时早已决定和日本讲和,不愿再发生任何事端。

因此,慈禧太后直接以“妄生事端”为由,勒令宋育仁回国,要求宋育仁立即停止购船募兵等,并直接撤掉了他的职位。

战争仍在继续,后随着黄埔战役、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等接连战败,清军全面溃退,百姓家破人亡,一时间血流成河。

1895年3月,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澎湖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于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上千亿人民币)。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从一个东亚的羸弱国家跻身强国行列,而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这个将买军舰的银子拿来举办六十大寿的女人,再一次将中国翻盘的机会断送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戊戌变法失败等,让宋育仁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再也无法燃烧起来,他内心的悲痛难以向他人说,也无法接受历史的演变,慢慢地,他退出了政治舞台。

1931年,宋育仁74岁,逝世。临终前,他嘱托将《借筹记》送给每一个前来吊唁的人。

他一生都在遗憾,遗憾于计划没能完成,更遗憾于没能救回自己的国家。

再看宋育仁的疯狂计划,其实并不疯狂。而若不是慈禧的阻拦,或许他真能成功将日本变成我国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