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什么是读帖,怎样读帖
2022-11-28 | 阅:  转:  |  分享 
  
什么是读帖,怎样读帖??读帖,就是看帖和观帖,不过读帖似乎还有着更深一层的意思。读书不但要逐字逐句看,还要领会全文的意义。所以读要比看或观要
求更高一些。名帖往往初读似乎极其平淡,但越读越有味道。传说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文,起初只是驻马观之了事
,待走了几步之后又返回来下马观之,越看越好,最后索兴睡在那里,仔细地看了三天方才离去。话虽这么说,读帖也像读书一样,并不是一下子就
能够全部领会得了的。它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深入的。一般来说,起始容易觉察到字体的粗细和结构特点,如同看见一个人先看到他
的高矮胖瘦一样,这在临写过程中是比较容易觉察出差误的,也比较容易得到纠正。用笔就细微多了,应特别认真琢磨下笔,收笔和转折之处的关键
部位。有了领会,去指导实践。实践之后发现不足,又去读帖,便又有所体会,再去实践。如此反复,互相推动,不断深入,才能迅速提高。所以赵
孟俯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帖是静止的,作者的书
写动作我们并没有亲眼看到。但是通过反复深入地读帖、玩味、琢磨之后,仿佛看到了作者书写时用笔的情景,一个个字体活泼泼地展现在眼前,然
后下笔,往往可增加一层了,因为刀刻的缘故,真是笔迹往往为其所泯灭,这就是有一个复原问题,不加深入细读是很难办得到的。?初学临帖,宜
专一深入。待有一定基础之后,便须广泛涉猎,以取各家所长为我所用,自辟蹊径。但是名帖浩繁,不可能一一都加以临写,更不能反复深入临写。
这就需要浏览记之成诵,于书写时融入之。?读帖有多种方式:临写之前和临写之时读之,可收立竿见影之效;空闲时把手读之,可得偶然启发,豁
然开朗之妙;如果张贴墙壁,随时读之,既可节省时间,又可积少成多,时时感受,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四、怎样真确认识和理解运腕,运腕的要
领是什么??书法艺术中的意蕴,亦即形象、情采、韵味等微妙的表现,没有丰富多变的技巧是不可能产生的。对手中的这支笔,只有做到驾驭自如
,才能达到为所欲为,乃至千变万化,此即所谓得笔。在纵情挥洒的创作中,仅靠手指的巧妙运用,就显得不足了,只有充分发挥手腕以及臂、肘的
作用,才能适应创作的需要。?巧妙的运腕,好似抚弦在琴,妙音随指而发。(项穆《书法雅言》),前人把良好的运腕所产生的如屋露痕的点画效
果视为书法中绝。这就是运腕一向被历代书家所重视的原因所在。?沈尹默在讲解外拓法时对运腕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外拓用笔,多
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尤以行草为宜。外拓的形象说法,是可以用屋露痕来形容的。怀素见壁间坼裂痕
,悟到行笔之妙,颜真卿谓何如屋露痕,这觉得更自然,更切合些,故怀素大为惊叹,以为妙喻。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始能徐徐流下来,其流
动不是径直落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行,流其痕于壁上?,始得圆而成画,放纵意多,收敛意少。所以书家取之,以其腕运行笔相通,使人容
易领悟。前人往往说,书法中绝,就是指此等处有时不为世人所注意,其实是不知腕运之故。无论内擫外拓,这管笔,皆要左右起伏,配合着不断往
来行动,才能凑效。若不解运腕,那就一切皆无从做到。?由此可知,运腕在书法表现技巧中的重要地位。?运腕的关键在于悬腕。在实践中,唯有
悬肘、悬腕、且能做到心、身、腕、指、笔之间的高度谐调,方能达到为所欲为、出神入化的境地。康南海说: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
毫铺,顿挫则生姿,行笔战掣,血肉满足,运行如风,雄强逸荡,安有抛筋露骨枯弱之病??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
蒙。说的是只有虚其腕,才能达到笔灵,笔灵才能迹活,迹活则自然、生动、优美。就是做到执笔牢而不僵,提笔活运,且其锋提得越高,回旋余地
越大,越自由灵活,节奏越强,韵律越优美。其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的意思是,腕若虚灵,则无凝碍,因此才能做到下笔果断,斩钉截铁,从而收
到质健、势雄、形奇、神异的美妙效果。他又进一步透辟地论述了在不同意念作用下,腕的功能发挥和效果。他说:腕受仄则欹斜尽致。腕受疾则操
纵得势,腕受迟则拱揖有情。腕受华则浑合自然。腕受变则陆离谲怪。腕受则神工鬼斧。腕受神则川岳荐灵。?通过上述,清楚地说明运腕这个技巧
在书法创作中的价值和地位,当然,这个高难度的技巧,是要靠长期、艰苦的锻炼才能掌握和逐渐趋于精熟的。?一般来说,写行书、草书、隶书、
楷书,均应做到悬肘、悬腕。写小楷,只要做到悬腕,肘部虚着案是完全可以的。小楷,虽然是腕指同时用力,但主要是充分发挥指力的作用。什么
叫用笔??用笔是书法的基本技法,有广义,狭义两解。广义的用笔法是指用毛笔写好书法作品的方法,其中包括执笔和运笔法。执笔法又有单钩法
、双钩法、握笔法、捻管法、拨镫法,扩而展之,还有枕腕法、提腕法、悬肘法、平复法、回腕法等。其中双钩法又称五指执笔法或五字(擫、押、
钩、格抵)执笔法,五指执笔法又分为虎口法、凤眼法等。狭义的用笔法单指书写点、画、文字时运笔的方法。诸如中锋、侧锋、偏锋、藏锋、露锋
、筑锋、蹲锋、逆锋、顺锋,还有提、按、转、折、轻、重、疾、涩、驻笔、连带、曲直、方圆、内擫、外拓、擒纵、打笔、厥笔、战笔等都是运笔
的方法。?关于执笔,宋朝书法家、诗人苏东坡曾经说过:执笔无定法,务使虚而宽。尽管古人给我们传下来了种种笔法,只要符合虚而宽的原则,
能把握住毛笔,使其写字时随心而至、灵活自如,就可以说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常用的执笔法是双钩法,在双钩法中,一般又认为虎口法为
上。撮管法、握管法等,多在用大笔?写榜书时使用。?至于运笔法,虽然法度繁复,但各种笔法多有各自特殊独到的用途,应根据书写时所用不同
字体和书写者所用的审美要求来选择使用。比如,古人常谓作书贵用中锋,这是正确的。但是,若强调笔笔中锋则容易把字写得过于呆板拘谨,毫无
生气可言。因此,在贵在中锋、笔笔以全身之力送之的前提下,应根据字体的不同和审美要求的不同,灵活多变地运用对立统一的法则,选择使用各
种不同的笔法,写出多变风格谐调,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来。能做到这些,就是理解并掌握了用笔。说到“读帖”,古人有古人的说法,今人有今人
的说法。时过境迁,各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我只是仅就我这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是怎样“读帖”的,说出来供同我一样条件的书友学习时参考。首先
是选帖。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墨宝”,字体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一踏进“书法殿堂”,真有点头晕目眩,不知东西
南北的感觉。我觉得:你如果是初入门,而且是自学,那在学习“中国书法史”的同时,你就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展,对不同时代、不同的书家、
不同书体的帖,都要有个基本全面的了解。第二步,当你选择准备主学什么书体后,再着重去选择什么帖。当你选准了帖后,则进入了如何读帖的阶
段。我在开始学书法时,选择的是墨皇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唐摹兰亭序三种》两个帖。选好帖后,我首先把这两个帖本用复印机进行了加
工。一是放大,放大到能挂到墙上,坐在一米开外,能欣赏的程度就行了。再就是缩小,把这两个帖本缩小到能时刻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方便拿出
来看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很方便的“读帖”了。古人讲:学习要用“三余”。我呢,则效法行之。一是早上入厕,
坐在马桶上看;二是上下班的通勤车上看,每天上下班有一个多小时。中午午饭后,有半小时休息时间。我就抓紧看。下了班或是星期天,只要家里
没客人了。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了。坐在书房里,把大帖挂出来去看。那种“美”是语言无法形容的。那时的我,可以说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
”啊!看帖、读帖,不能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帖”,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形质”,在帖上,点画、结构、章法,都是看
得到的。对于“字”,看它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着重要体会书家的“笔力”。古人对此又叫“骨力”或“骨气”。但是,“
三余”动手在宣纸上“临”有困难,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着画。体会每个字的用笔。二是看每篇的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首尾相应,上下
承接,左右顾盼,递相映带,参差错落,伸缩抑扬和和谐统一。其次,就是对每个字,要熟记它的笔法。每周起码要记住一个字。这样,时间久了,
每个字你都会相当熟悉,当你再临或写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渐领会和掌握帖的主人在写帖时的“气”和“神”。“气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的“贯气”,一看“形连”,即字与字之间的有形连接;二看“引带”,即上个字的末笔与下个字的首笔锋芒是如何呼应;三看
“势连”,即字与字之间的俯仰顾盼,笔断意连的如何相接。至于“神”,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只能说一点点,就是每个书家有每个书家
的特点和风格。我们学习古人,首先要继承和领略书法大家的各人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寻求变化。长而久之,日积月累,你的书法才会有
所变化和进步。“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只有“读”好“帖”。才能为“临帖”做好铺垫。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也不可能像今天那些专业的书法家那样,整天在书房里或工作室里“又读又临”再“创作”。所以说,只能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去学习书法。“读帖”,方法很重要。尽管如此,本人“笨”,书艺至今长进不大。所以,在此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我想,只要你爱好书法,你就会去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的。只要你爱好书法,你就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的。只要你去想,只要你去做,那么你书法学习就一定会有成效的。
献花(0)
+1
(本文系知非欣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