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丨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新用户38207694 2022-11-28 发布于北京

文/洞见yimo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劝诫手下将领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说,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要“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

愤怒而不至失控,忧愁而不陷入内耗,喜悦而不忘形。情绪适度,不越界,不放纵,才不至于伤人伤己。

忿而不怒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夫人蔡姬一次在划船时,故意摇船,吓到了齐桓公。齐桓公一气之下将她赶回了娘家。

蔡姬的哥哥是蔡国国君,一看妹妹被赶了回来,一怒之下,把妹妹改嫁给了楚成王。

得知此消息的齐桓公更加愤怒,直接出兵蔡国,俘虏了蔡国国君。可他还不解气,又对楚国出兵。结果齐国损兵折将,还没有战胜楚国,最终与楚国议和,才结束了这场荒唐的战争。

蔡穆侯一怒引来国破身囚之祸,齐桓公一怒招致生灵涂炭。二者都为自己的愤怒,付出了惨重代价。

古人说:急则有失,怒中无智。

人在愤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不合常理的决定。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则平静如水。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不以心情为导向,而以成果为导向。他们以理性驾驭情绪,改变能改变的,看淡不能改变的。而那些不能改变的,也会在逐年增长的阅历面前,变得微不足道。

很多人觉得情绪没法改变,认为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但其实,控制情绪是自主性最高的一件事,因为这完全是我们自己在做决定。

“生气”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不让此刻的环境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不用别人的行为来折磨自己的心情。

发脾气是人的本能,控制脾气是人的本事。一个人情绪稳定的背后,是实力,也是格局。

忧而不惧

作家桐华说:“有了念想自然会产生忧虑,有了喜欢自然有了恐惧。”

每个人都会“忧虑”,当我们着重地在意某一件事时,就会不自觉地担忧这件事。但过度担忧它,则会被忧虑吞噬。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太尉陈蕃与大将军窦武清除宦官不成,失败被杀。

当时朝野一片沉寂,名士郭太忧虑国家未来,觉得将来必然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不出一年,郭太就在忧惧中死去。

“忧虑是一项认知任务。”人把大量的认知资源投入到这件事的思考中,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让自己悲观怯懦,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一辈子当然不能只看眼下,要做长远的忧虑思考。而在忧虑中,与其一味内耗、惧怕、折磨自己,不如把它当成解决问题的动力,为困局找到新的思路。

无事时,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如无事般镇定,方可解局中之危。

悦而不喜

卡夫卡说:“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厉害的人,不仅懂得止怒,更懂得控制内心的喜悦。

晚清名臣左宗棠当上浙江巡抚后,成为封疆大吏,每年有上万两银子的俸禄。这可是一笔巨款,左宗棠一家都很开心,但左宗棠每年仍旧只拿出二百两银子用于家用。在家书中,他屡以为言,如咸丰十年十月,写信对长子左孝威说:“家中用度,及延师之费,每年由营中付两百金归,省啬用之,足矣。此外断不准多用,断不能多寄,致损我介节……”

与之相反,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攻破金陵之后,得意忘形。不仅把金陵洗劫一空,还把自己老家建得堪比王府。最后因为逾越礼制被人告发,很快被夺去职位,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古人说:“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太得意的时候,要想想过去的失败和未来的危机,这样才能给情绪套上缰绳,避免大喜变大悲。

《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绪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情绪有度地表现出来,叫做和。

把握情绪的边界,才能驾驭情绪,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