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之最|《新民晚报》,沈阳第一张晚报

 新用户4333Ylrq 2022-11-29 发布于辽宁

沈阳之最|沈阳第一张晚报:新民晚报



          光照史册的《新民晚报》

                            李光远

李光远简介


       李光远,1905 年生,法库县人。书法篆刻家。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作品曾赴日展出。曾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一个向外侵略的国家,往往是文化侵略先行,先输出文化,占领舆论阵地,之后才动用武力侵略。“九·一八”前日本侵略者也是用的这种战略。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与中国的反文化侵略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这里先谈谈报纸的斗争。

      “九·一八”前,日本侵略者在沈阳办了一份《盛京时报》,这是日本人办的中文报纸,是侵略的喉舌。主编名菊池贞二,笔名傲霜庵。日本军国主义利用他们在东北的特权,网罗一些文化汉奸,在中国土地上办报,已是难已容忍的侵略了。日寇利用这个报纸造谣生事报导一些污蔑中国人民的消息或无中生有的马路消息。张学良将军见此非常气愤,为振奋民族精神,保卫民族尊严,决心与《盛京时报》的造谣中伤相对抗,准备办一个自己的报纸。于是命王益知(原名乙之)主办此事。王受命后,于1928年9月20日在沈阳小西边门外办了一份《新民晚报》,意取“在新民”之意,内涵奋发图强,振奋民族精神,唤起民众的意思。编辑三人,印刷、发行另有专人来办理。王益知曾任过张将军的秘书,深知当时东北民众的心愿及办报宗旨和意图。以他丰富的学识和流畅的文笔,在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支配下,他们用这份报纸与《盛京时报》展开了剌刀见红的唇枪笔战。沈阳人对自己的报纸十分欢迎和热爱。
 🖕🏿沈阳历史上第一张晚报——新民晚报

      当时东北报纸多是白天编辑、晚间印刷、次日发行。《新民晚报》一改旧制,白天编排,傍晚发行。消息准确而迅速,读者捧读而及时。副刊《晚钟》连载张恨水的新著,长篇小说《春明外史》是读者喜读作品。关内外知名和作家,文人都乐为此报撰稿,因而吸引广大的读者。当时沈阳城只有 200 万人口,《新民晚报》的发行量竟达到 150万份。遍及东北、华北、远至江南。特别是东北“易帜”之后,内容更充实了,反帝的民族意识更增强了。文辞的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也是发行量在增的原因之一。

       消息确凿,针对造谣中伤,深得读者信赖,例如 1931年夏,张学良将军赴南京开会,归途偶感伤寒,在北京治病。以造谣为生存的《盛京时报》刊登出张将军病逝的小道消息。东北人民,大为震惊。为了揭穿日本军国主义蓄意制造混乱的阴谋,《新民晚报》连夜派人进京,立即登出张将军在北京协和医院养病的照片,并严词驳斥《盛京时报》的别有用心的造谣,制造混乱,使真相大白于天下。

       再如,当时东北正积极建设铁路,修建葫芦岛海港,发展纺织、榨油、酿酒、制粉等民族工业,欢迎人民入股投资。《盛京时报》对此进行造谣破坏;《新民晚报》给以正面报导,以正视听。又如“万宝山事件”等,日本报纸借机煽风点火,扩大事态,歪曲真相。《新民晚报》都是有针对性的予以揭露、澄清事实。如此等等,日寇对《新民晚报》切齿痛恨,欲置死地而后快。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虽侵入东北,但东北主权仍属中国。他一时也奈何不得。随着日寇侵略步阀的加快,对《新民晚报》的逼迫也加强了,即在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前夜,九月十六日停刊。之后的沈阳城只有不屑一顾的《盛京时报》了。

     《新民晚报》停刊时只差四天就是它的三周年,这闪光的三年,是永照史册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