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又论 时也,命也,运也。 古人对“时”研究的很透彻。时不到,不说、不做。时到,当仁不让。 当然,上述说的是“时”的运用。 在我们小时候,或者说,我们当大人了,如何培育下一代呢? 也是要抓住时机的。 请看——大学之法……当其可之谓时…… “当期可”,通俗地讲,在那恰当的时候—— 情况大致有二: 一. 善的方面 例如,我女儿的平衡力基本发育成熟后,基本是每天给我踩背! 倒不是她踩踩背,对我的健康,能起到什么大的作用,实际是为了: 一则坚持本身是件好事,30斤左右的体重,肉呼呼的脚,踩到你背上也着实舒服; 二则,时间一长,父女的感情真的不一般;最主要的是,下对上的那份孝心,就在那点点滴滴中,不知不觉中,灌输到她的习惯中,渐渐形成一种思想! 孩子长大了,发现他不孝,谁之过? 古人云:“得之于点滴、得之于俄而”,望读者细细品味!如果说透彻了,也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 还有一次送女儿去幼儿园: 一进幼儿园,有一个声音从后面叫女儿的名字。冬天,女儿带着风雪帽,幸头十足的向前一蹦一跳的,也未回头,随口叫了一下她判断叫她的孩子的名字。我也暗自高兴,两年下来,幼儿们处的热乎,很不错! 没想女儿叫错了,后面的孩子也是个女孩,马上不高兴了! 没想,女儿不管人家的反应,还是一蹦一跳的上楼梯去了! 我追上去,说:“嗨,你应该和人家道歉了吧!” 女儿没当回事,还是在上楼梯。 我回头看了一眼,人家也没跟上来,就说:“你看你,又着急了吧,人家叫你,回头看一下,看清楚了,再回应,不是就没有错了嘛?” “着急,总是着急,着急往往坏事!” 这时,女儿才放慢了脚步,回头眨巴了两下眼睛,回答道:“好的——” 动心忍性!终于让其能够动心!至于忍性,那还很早。就是上面的一个为我踩背,能坚持多久?真的不好说。 不知道“动心”多少次,那才会有“忍性”一次;再有“忍性”多少次,才会形成习惯。习惯在成性格,难啊! 在关键的时刻,寸步不让,让其形成好的习惯,乃至性格,真难。 幼儿园的习惯,小学的习惯,中学的习惯……久久为功。 抓住时机,某种意义上讲,这才叫教育吧! 二、恶的方面 就今天早饭期间,女儿又嫌他妈妈做的饭不好吃,掉蛋的不吃饭,拿起手机玩手机。饭是在那儿凉着。 我温和的、语气很严肃的说:“乖女儿,吃饭了!” 她还是在玩手机。 我夺过手机,就给她摔了。 女儿当然哭了。 妻和我都没理她。 结果,她找到我的手机,给摔了。 我把她按到床上,扒下裤子,屁股上,吃住劲,打了两下,说:“你再给我摔手机?我让你好好吃饭,错了吗?” 女儿没反应了。 过了一会儿,女儿走过来,对我说:“对不起,爸爸,我错了!” “那你好好吃饭去!” 女儿悄悄地把她的碗里的饭趁热都吃了。 “恶”的,在刚刚萌发,就得压下去!“善”的,在刚刚萌发,就多次鼓励,让其扬起来! 无独有偶,今年夏天,一同事告我,一天回去,看见她女儿(十二岁)也在玩她的手机,没做作业!同时也没吱声,过去就把一千多块的的手机给摔碎了!并且,也没再给她买手机。 结果,现在,他女儿挺乖。学习,年级第一!回家,做完作业主动做家务! 这个“时”,就是难掌握!不管如何,妻也支持,爸妈也不在跟前,但愿吧,女儿能健康成长! 有缘看到此文的人们,也愿您们的儿女能健康成长! 真的,假如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同时把恒星性的文化,发展为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内容,波及全国,那将是何其美好的事情?!? 诚如二十大报告指出的——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