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号矿坑:一座倒立的山峰

 12345csdms 2022-11-29 发布于湖南

2019-09-30 17:25

说起可可托海,所有人大约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那座酷似巨钟的山峰神钟山。而我一直觉得,在可可托海这个地方,其实还有着另一座巨大的山峰——三号矿坑。

只不过,神钟山这座山峰耸立于地面之上,高耸入云,而壮观的三号矿坑,则从地面开始,深入地下,是一个倒着的山峰,与神钟山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凸”一“凹”。

▲ 可可托海矿区著名的三号矿坑,其实正式的名字是一矿场三号矿脉

在所有关于这个著名矿坑的摄影图片中,矿坑都呈现着两种面貌,一种是宛如罗马斗兽场般巨大的碗状深坑,坑壁上环形的道路盘旋而下,似乎直至地心,而坑底中的大型矿车,看起来则仿佛豌豆大小;另一种则是注满了水的矿坑,如平静的湖泊,碧蓝深邃,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

▲ 这便是矿坑中注满了水的样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矿坑中的那些水是人为注入进去的,直到后来我才了解到,三号矿坑之所以有一段时间变成了湖泊,是因为矿坑在那一段时间停止了开采,而一旦停止了开采,地下水便会立刻渗入进来,将巨大的矿坑填满——这一点也不奇怪,在可可托海这样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挖了如此之大的一个深坑,不渗出地下水来才叫奇怪。

在可可托海的地质陈列馆中,便有着对三号矿坑排水技术的专门介绍,这种名叫疏干排水的方法,是矿区引以为傲的一项技术。而在可可托海矿区,引以为傲的技术也远非这一项,比如还有着光面爆破技术,也就是如何能够在矿坑边缘爆破出道路的技术。以及旋转螺旋溜槽、全国首创人造水晶技术、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回收选矿工艺研究等等。

而这些技术的背后,则是可可托海矿当年的繁荣与强大。

▲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关于疏干排水技术和光面爆破技术的介绍

在可可托海,我们几乎随时都能听到这个矿区当年的传奇故事,比如这里曾经有着整个新疆最好的医院、最繁华的商场、最先进的各种工业设备,以及最高的工资待遇,以至于周边的姑娘,都以嫁到可可托海为荣。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里的矿藏。

可可托海之所以可以独一无二,就是因为这里所蕴含的众多矿藏,而其中的有些矿藏,正是中国当年发展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弹一星”——的唯一来源。

事实上,这里的矿藏不仅仅对中国的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来说无可替代,甚至对原苏联的核武器制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苏联人在这里开采走了大量的矿石,苏联的核武器绝对不可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得以完成,整个世界的核武器争霸史也会因此而改写。

仅此一点,我们就能知道,可可托海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是多么的重要和神奇。

而巨大的三号矿坑,则无疑成为可可托海辉煌历史的一个象征,一个符号,或者说,一个鲜为人知的传奇。

▲ 开采中的三号矿坑

不过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今天可可托海更吸引人的,除了如画的风光之外,便是可可托海的宝石。也正因为如此,可可托海也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中国的宝石之乡。

不过在改革开放前,可可托海的宝石却并不被人们所关注,在当地人眼中,基本上是弃如敝履的待遇,这一点非常有趣,也颇能撩拨人们的神经。

事实上即使在二十年前,可可托海的宝石也远非今天的炙手可热、身价百倍。当年便有人送了我一幅可可托海所产的宝石画,也就是用各类宝石的碎渣,粘贴出来的风光画。

然而对我这样一个如今的文艺大叔,当年的文艺青年来说,那幅宝石画在我的眼中显然粗糙而媚俗,实在是入不了法眼,因而早早地便被我扔到了地下室里。随着一天天的过日子,家里地下室的东西东西越堆越多,也来来回回倒腾了好几次,这幅画最终也不知塞到了哪里。

后来我在可可托海给人聊起此事,听到的人基本都会给我表达一个意思:找出来,一定要找出来。

而在可可托海,与那些可可托海当年繁华兴盛的故事一样,我们也能听到更多当年关于宝石的故事,比如当年的人们用宝石垫花盆、用宝石砌墙、用宝石垒炉灶等等,基本上,当年的宝石仅仅是被当做一些漂亮的石头而已。而宝石在当年最大的作用,大约就是给小孩们做游戏——诸如抓石子这样的——提供了玩具。利军兄就曾给我说过,他小时候在可可托海,就常常和一帮小伙伴跟着拉运矿石的矿车后面跑,就是为了能捡到掉落的宝石用来玩儿。

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宝石也会成为流通的货币。

在可可托海,顾芳曾经对我说起,以前一些牧民去可可托海的医院看病,因为没有钱,就会用捡到的宝石来代替货币。“当年医院的库房中堆满了宝石。”顾芳说。

显然,这说明当年的医院至少在救死扶伤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到位,对于没有钱的病人,给几块当时人们眼中的石头,也能看病就医,这事儿要是搁在今天,如果你敢拿着几块不被大家认为有价值的石头去看病,估计连人带石头都会被扔了出来。

不过当时在顾芳给我讲这件事儿的时候,我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刻的去思考医疗制度、福利保障之类的问题,而是更关心这些宝石后来的去向。

“等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宝石开始值钱,这些库房里的宝石也就都不知所踪了。”顾芳说:“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些宝石就都不知道去哪儿了”。

固然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属于后知后觉,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聪明人。体现在宝石上,亦是如此。在可可托海,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说当年镇子上就有一个裁缝,给人做衣服不收钱,只要宝石。而关于这位裁缝后来的去向,则有着多种的版本,有人说不知所踪,有人则说是今天某个知名公司的老总。

说实话,对于这位先知先觉的裁缝,我一直怀疑是穿越而来的。

对于宝石,古人和今人的定义,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古人所说的宝石,包含的范围要比今天大得多,而在今天,严格意义上的宝石其实只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这四种,这四种宝石因而也被称为贵重宝石。

我们常说的其他宝石,如碧玺、海蓝、水晶、石榴石、托帕石(刚玉)、橄榄石、玛瑙等则都不属于贵重宝石的行列,而是有个专门的词汇:半宝石。

这个原因也很好理解,古人肯定是没有今天分析化验的技术,因而也就无从对宝石进行规范而科学的定义,所以很难将贵重宝石和半宝石区分开来,往往是笼统地将所有红色或蓝色的宝石统称为红宝石或者蓝宝石。比如古人所说的红宝石往往包括红色的刚玉、红色尖晶石、石榴石,蓝宝石则包括蓝色刚玉、蓝色尖晶石以及蓝色的碧玺和海蓝宝石等等。

至于这方面的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则不胜枚举,比如至今仍镶嵌在英国国王王冠上的所谓黑太子红宝石,就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红宝石,而是红色的尖晶石。再如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皇冠上的所谓红宝石,也是尖晶石。至于中国,那些满清官员顶子上的红宝石、蓝宝石,也大都是尖晶石。

▲ 英国国王王冠上的黑太子“红宝石”

▲ 叶卡捷琳娜二世王冠上的假红宝石

而且与红宝石不同的是,蓝宝石不仅仅只有蓝色的,而是有着很多颜色,被称之为彩色蓝宝石,所以你如果见到一块橙色或者粉色、黄色、绿色、紫色甚至无色透明的蓝宝石,都不必奇怪。

而在可可托海的出产的宝石,则都是半宝石,以碧玺、海蓝、芙蓉石、石榴石等著称,而这些宝石实际上与用于制造“两弹一星”的矿物是一回事儿。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出自同一种矿物之中。比如可可托海著名的碧玺与海蓝宝石便主要出产于绿柱石中,而绿柱石就是提炼稀有金属铍( pí)的原料。

▲ 绿柱石

至于铍,则被称为“战略金属”, 在整个地壳中,含量仅为0.001%,全球探明储量为8万余吨。因为其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都将铍列为战略储备矿产。

铍的作用首先是一种高效率的火箭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巨大能量;其次因为铍是最轻的碱土金属元素,因而用于战斗机的构件后,飞行会更加迅速灵活;当然最重要的,则是将铍用于核武器,在原子弹和氢弹中,壳体等部件必须用铍合金制造,才能保证在核聚变过程中,壳体不会因为扛不住,而解体破裂。

▲ 可可托海矿山公园中关于铍的简介

有意思的是,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越是晶莹剔透的矿石,就越少含有铍,这也就是说,品相越好的宝石,就越没有工业上的价值。在当年就越是废料,所以当年可可托海的工人选矿之时,都会将这种绿柱石挑出,毫不留情地扔进废渣堆里。

正因为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宝石收藏热之后,可可托海还专门出现了一种职业,叫做“扒渣”,就是到渣料堆里找宝石。当然今天你去可可托海的话,这些渣料堆还在,犹如一个个山丘堆在路边,只不过现在因为管理的规范,“扒渣”这种事儿已没什么可行性。而且在可可托海还有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就是说当年日本人打算购买可可托海的矿渣,进行再次提炼,而咱们自然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事儿真假我不知道,只知道这些矿渣的确还有着未能全部提炼的稀有金属,当然,还有宝石。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各种关于可可托海矿物元素与宝石的介绍。

除了刚才说过的,代号为01号的铍之外,还有代号为02号的锂以及代号为03号的钽(tǎn)、铌(ní)等等。而锂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不陌生,因为大家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锂电池,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都离不开。其实锂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玻璃陶瓷工业、冶金工业、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石油化工和有机合成工业、电器和电子工业以及医疗和制药工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与铍一样,锂也是核武器中必不可少的稀有金属原料。氢弹中的“炸药”,就是用锂制成的氘(dāo)化锂,而1公斤氘化锂所产生的能量,则相当于5万吨TNT的爆炸当量。

▲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中关于锂的介绍

至于钽、铌,则是共生矿,两者非常相似,都属于高熔点(钽2996℃、铌2468℃)、高沸点(钽5427℃、铌5127℃), 抗腐蚀耐高温的高级材料,所以有时也连写作钽铌。钽、铌在电子、钢铁、冶金、化学、硬质合金、原子能及航天航空工业,现代战略武器、超导技术、科学研究、医疗器械及至工艺类和装饰业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中关于钽、铌的介绍

而这些稀有金属,都存在于可可托海的多条矿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巨大的三号矿坑。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所需的铍、锂原料,以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中的铯原子钟中所使用的铯等等,都出自于这里。

事实上,三号矿坑所蕴含的稀有金属远非这么几种,在这个发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矿坑中,目前已探明共有84种矿物共生,包含了26种稀有金属矿物,主要有铍、锂、钽、铌、铷、铯、钴、铀等多种稀有金属及云母、石棉、石英等非金属。其中铍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锂、铯、钽、铌的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在我国《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所列的稀有元素有8种,三号矿坑都有。

正是因为三号矿坑所拥有的矿种之多、品位之高、规模之大,三号矿坑因此被列入各国的地质教科书,拥有了“稀有金属矿物天然博物馆”、“地质圣坑”等称号。

▲ 有人觉得跑到可可托海看这么一个坑实在是太“坑”,其实是因为不知道这个坑的历史与蕴含。当然,相关景区没有将这一景点开发到位,也是原因之一

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我们可以看到三号矿坑已探明的矿藏分布图,那些矿脉在地下形成了9个同心环状矿带,犹如一个巨大的草帽,一环一环的分布,不用的矿带所含的矿物比例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如果还原出来的话,平面看就像是一个五彩的环形靶。这么多种矿,为什么以这么奇特的形状聚集在一起,至今地质学家也未能定论。

▲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中关于三号矿坑的平面剖图

如今的三号矿坑经过多年开采,形成了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30米,深236米的巨型大坑,坑壁上则是13层的螺旋状运矿车道。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采以来,到1999年11月25日,三号矿坑已开采出矿石639.71万吨,生产绿柱石1.0593万吨、锂辉石52.84万吨、钽铌铁矿567.5吨、艳榴石86.8吨。

但三号矿坑远远还没有采完,期间只是因为锂资源枯竭,以及咱们能进口到更便宜的相关矿石,而闭坑了数年,到了本世纪初期,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氧化铍资源的需求,三号矿坑于2007年5月19日,开始恢复开采。

对于三号矿坑,人们更愿意津津乐道的是,这个矿坑曾经在三年困难时期,用其所出产的矿石,偿还了相当一部分欠原苏联的债务。

而关于三号矿坑到底偿还了多少外债,一直以来也有不同的说法,分别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47%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当年三号矿坑所偿还的外债,占到了欠债总金额的38%左右。

▲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中表现采矿还债的场景

不过既然说到这里,有一个概念就必须要普及一下,就是从来不存在当初苏联对中国进行所谓逼债的问题。我国的官方资料也从未提及苏联存在逼债情况。相反在三年困难时期,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还曾主动建议可以延缓某些债务,甚至还主动向中国提出可以进行粮食、食糖等方面的救助。不过大家都知道,中国政府最终还是于1965年提前偿还了所欠苏联债务,当时的《人民日报》也因此而刊文,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很多人至今对当年偿还苏联债务耿耿于怀,坊间也有着一些流传甚广的说法,比如说当时的苏联人对中国用于偿还债务的农产品十分苛刻,用铁环套苹果,掉下去的都不要,掉不下去的才算,再如猪肉必须要几寸厚的膘才行等等。且不说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想,还债本身就是履行双方的契约,自然也会有一定的标准,人家按照标准来收债,并没有什么毛病,如果换做我们,难道会允许用没熟的小苹果来糊弄吗?因此完全没必要为此义愤填膺。

而当年中国之所以决定用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藏还债,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稀有金属矿藏不仅价值远在农副产品之上,以一当十,而且还能缓解国内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苏联人一直对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情有独钟。事实上,当年可可托海矿区的发现以及最初的开采,都是苏联人进行的。

▲ 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关于苏联人发现可可托海矿的介绍

尽管苏联国土面积辽阔,但苏联国内的铍、锂矿产资源却十分匮乏。加之当时铍、锂是发展核工业的重要战略物资,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铍、锂资源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和管控措施。苏联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了周边国家。

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人在额尔齐斯河中检测出了稀有金属的元素,因而推断,在额尔齐斯河上游,也就是中国境内,肯定有着大型的稀有金属矿。为此苏联人沿河而上,一路找到了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可可托海。

在可可托海,苏联人除了自己进行勘探之外,还发动当地牧民提供线索。关于苏联人发现矿脉的经过,在可可托海也有着多种的版本,其中一则版本说是当时苏联人在山中寻找矿脉时,当地淳朴的哈萨克牧民依照草原上好客的传统,热情地将这些苏联人请入毡房喝茶,而苏联人在毡房中不经意发现,牧民用于搭垒炉灶的石头竟然是出产铍矿的绿柱石,当下大喜过望,由此找到线索,发现了矿脉。

这些故事虽然难以确定真假,但当年苏联人将可可托海所开采的矿石尽数运回苏联却是不争的事实。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苏联专家涅赫洛舍等人在可可托海发现稀有金属矿后,当时的苏联政府随即根据与盛世才签订的《租借新疆锡矿条约》,取得了在阿勒泰地区开采稀有金属的权力,从1940至1961年,可可托海矿区开采的铍、锂、钽、铌等矿产几乎全部运到了苏联。

而当时的中国,由于科技、教育的落后,中国人并不清楚苏联人在可可托海开采运走的矿石是什么,以致文献记载多有错误,比如一直将可可托海矿出产的矿石误称为“钨矿”。

对于这一段历史,今天的我们虽然总觉得苏联人有掠夺的意味在内,但平心而论,也正是因为苏联人,我们才发现了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藏,也正是因为苏联人,在1949年后,帮助中国培养了相关技术人员,建设了可可托海矿区,并于1955年将矿区交还给了中国,使之成为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更鲜为人知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营的公司,就是位于可可托海的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

而由于可可托海矿的重要性,可可托海多年来都是处于保密的状态,对外只是被称作“111矿”,鲜有外人知道可可托海的存在,就连可可托海的工人们,也不知道自己所开采的矿石,到底是做什么用的。直到1995年,可可托海才正式解密,逐步为世人所得知。

今天,可可托海矿已经被开发为矿山公园,虽然在可可托海有着众多开采的矿脉与矿场,但或许正是因为三号矿坑在地质构造上的独一无二,以及令人震撼的直观效果,三号矿坑的故事更被人们所熟知,也因此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英雄矿”、“功勋矿”。

▲ 今天的可可托海矿山公园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可托海的确是有着两座山峰,而三号矿坑这座倒立在地下的山峰,或许更为高大而宏伟,傲视着我们所有的山峰。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律师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一刀西域图志」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均受《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不得转载、摘录和编辑,不得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果用于非商业用途,应明确标明来源和作者;如果用于商业目的,那么应提前征得作者的书面同意。

凡侵犯本公众号版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律师受权利人委托,特此郑重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