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娇琴|阿婆印象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1-29 发布于浙江




阿婆印象




文/胡娇琴

周末去娘家,碰到以前隔壁道地一位阿婆的女儿,温婉有礼地和我打招呼。寒暄之际,轻声细语,笑靥如花,不由想起了那位年轻的阿婆。

许是因为辈分大,虽然我叫她阿婆,其实年纪并不大。在我心里,阿婆和别人不太一样,逢人就笑。皱纹在白净的脸庞若隐若现,肆意游走。微笑时,眼角的鱼尾纹可藏不住了,赫然醒目,但在我眼里,那是微笑荡漾开去,泛起的涟漪,一圈一圈,装满亲切。嘴角微微向上翘着,说话不疾不徐,舒舒缓缓,听来字字入耳,温润如玉。阿婆平时总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头乌黑的头发梳理之后,编了麻花辫,在脑后盘一个光滑的髻,没有一丝碎发。阿婆是个讲究人,总会把一种叫“苏”的植物晒成干藏着,一年四季,时不时用它烧水洗头,难怪头发总是那么顺滑有光泽。等到三四月,洁白的栀子花开满枝头,或者是八月金桂飘香之际,阿婆的发髻上铁定会插一朵栀子花或一小枝桂花。路过身边,总有花香氤氲,若有若无,引得我常不由自主地深呼吸几下。几件常穿的衣服哪怕已经洗得发白,也不见一丁点儿污渍。衣服上的补丁针脚细密整齐,缝补得那么精致秀气。在我眼里,那绝不是一个补丁,而是精心点缀着的一朵盛放的花。系在腰部的那个藏青色的围裙我认得,那是她女儿穿不了的旧衣服改造的。阿婆去除衣袖,稍加裁剪,把毛边一针一线缝了,做成的。特别是围裙角落上,阿婆还用白色、粉色丝线一丝不苟地绣了两朵小梅花,粉瓣白蕊,那么惹人喜爱。

阿婆喜欢种花。沿着院子的围墙用石头砌了一个长长的花坛,里面种了好多花,有很多是我叫不出名字的。但是,我认得,那矮矮的鸡冠花、月季花,喜欢攀爬在院墙上的五角星花、牵牛花,还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树。院子有一扇木门,通常情况下,院门半掩。那时候大人都忙着干农活,为填饱肚子、补贴家用而忙碌,哪有心思养花种草?所以,这个美丽的院子就成了我们小孩向往的地方。伙伴们有事没事总喜欢往那里跑。就像进自家门一样,“吱呀”一声推开门,像泥鳅似的“吱溜”一下钻进院子去。院子宽敞且干净,几乎看不到那个年代随处可见、令我们小孩厌恶至极的鸡粪。跳绳、躲猫猫,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再没事干,就聚在花坛前看看花,找找蜗牛,自告奋勇给花儿浇浇水。阿婆和蔼可亲,不嫌烦,总是笑呵呵地看着。我从小文静,每次路过,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在门口张望几眼,却不敢随意入内。阿婆看到,总会向我招招手,亲切地喊我进去。这时,我才敢羞怯地笑着,安安静静地入内。


这么一个阿婆,在当时人们早出晚归,还得节衣缩食过日子的年月里,我一直以为她应该是个养尊处优的太太。稍大些,才从妈妈口里得知,阿婆有病,不能干重活。她男人不辞辛劳,一年到头在外劳作,挣的工分少,又舍不得拿钱换粮食,从小队里分到的粮食总是比别人少,支撑不到下一次分粮食。但是,她勤劳能干,过日子精打细算,总能把家打理得妥妥帖帖,日子过得安安稳稳,从没见她家向别人借钱借粮食。自留地里蔬菜瓜果样样精心打理,总是郁郁葱葱;农闲时候,采挖野菜,捡拾番薯,弥补家里的主食缺乏之弊。后来走动多了,会看见阿婆有时坐在小板凳上分拣土豆、番薯。大的储藏着;小的,或者被锄头截断的,先吃。有时,阿婆会晒菜干。种的菜收成好,当季吃不完,就细心择出嫩茎叶,洗净,捆扎,蒸煮,晾晒,等到蔬菜接不上时就可替补。更让人称道的是,阿婆总会花心思在主食里变花样,烧野菜羹,煮菜泡饭,做番薯麦馃,就连粗粉麦糕都能做成花朵、寿桃、小鱼等形状
……填饱肚子的同时,还吃出了食物的新口味。每每想起以前看他们家孩子捧着碗,或坐或站地在房檐下吃着时常变花样的饭食,我们一群小孩总是羡慕得不得了:“他们家真有钱,吃得这么好!”谁又能知道,看似活色生香的日子是在她的苦心经营下艰难度过呢?

阿婆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很少粗言骂人。或许是言传身教,或许是长期的耳濡目染,她家孩子也个个温文尔雅,懂事有礼。当时普通家孩子都是放养的,不上学的时候,总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地穿街走巷玩游戏,或是在野外东奔西跑着撒欢。唯有阿婆家孩子会在家里,拿着短短的铅笔头在香烟壳背面写“人、口、手”,写“123”,再不济,就拿着捡来的砖瓦碎片在地上涂涂画画。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事,犯下错时,阿婆家的孩子就会作为学习的榜样,被前后邻居频繁夸奖。但是有一天,不知为啥,其中的一位“榜样”姐姐被阿婆拿着扫帚丝打得嚎啕大哭,还被阿婆罚站在堂檐一角。在左邻右舍的讲述中得知,这两天,阿婆不知为啥头晕,躺在床上无法起床。姐姐无意之中发现邻居大婶家的鸡窝里有几个蛋,就趁人不备,偷偷拿了一个,回家给妈妈烧红糖“活络蛋”。阿婆看女儿支支吾吾,说不清鸡蛋的来历,一气之下动手教训了。我站在一旁,看到阿婆神色凝重,双眼红红的,时不时扭过脸去,抹一抹潸然而下的泪水。女儿小声抽泣着,向她认错。最终,阿婆扶着桌子,缓缓站起,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喃喃地说:“孩子,日子再苦,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力气干活。做人要干干净净。快去向阿婶赔礼。”

时光荏苒,如今阿婆成了名副其实的“阿婆”。时不时也能听到母亲对她家的夸赞: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孝顺有出息……的确,一个好女人影响一个家,一个好母亲影响几代人。看着阿婆的女儿渐渐远去的背影,恍惚间,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年轻的阿婆……

胡娇琴,小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工作之余喜宅家,闲暇看书,偶种小花。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安之若素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