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读《论语》学孔子

 课程教学研究 2022-11-29 发布于浙江

在传统文化热和孔子热潮中,我也认真地读了《论语》。在为圣人孔子出自中国而自豪,在为孔子伟大的思想而折服的同时,对于《论语》和孔子思想中的一些问题,我却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是儒家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源头。《论语》中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做人,做一个有仁有义的君子。因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学说的核心是人伦道德学说,是一种被西方哲学指称为“实践理性”的内容的东西。当这一传统成为中国文化主流,且成为主要甚至是根本的内容时,其消极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过于关注人伦,情高于理、人大于法也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弊端。

在孔子学说中缺乏对自然的追寻,缺乏对人的精神世界本身的彻底的追寻,即缺少西方思想界所推崇的科学理性、纯粹理性的追寻,这种源头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性的差异。

这种偏差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上等学问——道德学说”与“下等学问——器物学术(物质科学)”之划分,对中国学术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其消极作用也是巨大了。

所以,我们对于孔子学说,对于《论语》应该有一个一分为二的分析。现在的一些把《论语》推崇到中国圣 经地位的说法,把《论语》推向极端高度的做法,却不一定是一个好现象。借助于现代媒体,把一个有偏差的思想当作一个绝对的真理来讲述,来推广,来普及,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对于孔子,对于《论语》,我以为我们应当分析、批判,应当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改造其有益的部分,同时也应当让人们明白他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不可以把他作为“圣贤”加以绝对化,这明显不符合孔子自己的“扣两执中”的中庸思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