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录胡同:胡同里的满语

 胡同里的溜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牛录胡同在电报大楼的对面,回子营的西边。胡同的名字听起来让人觉得似乎有点不太北京。

手绘位置示意图

电报大楼

实际上“牛录”二字确实不是汉语,本是满语“箭”的意思。“牛录”是八旗编制中的基层单位。若干人构成一个“牛录”,若干“牛录”构成一个“甲喇”,若干“甲喇”构成一个“固山”,“固山”译成汉语就是“旗”的意思。“牛录”的首领叫“牛录额真”,意思是“大号的箭”。据《京师坊巷志稿》载,回回营附近当年有两条夹道,分别叫“头牛录”,“二牛录”。牛录胡同之名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图源网络)

北京用满语命名的胡同还不止这一条,北锣鼓巷里有条纱络胡同,早年叫“沙拉胡同”。清《顺天府志》载:“沙刺即沙拉,国语(指满语)谓珊瑚也。”有专家认为这里可能曾经有过贩卖珊瑚的市场。簋街附近还曾有一条案板章胡同(已拆除),清代称“昂邦章京”胡同。清《京师坊巷志稿》载:“昂邦章京,国语子爵也,俗讹为按班张。”估计是当年有个子爵级别的权贵住在此处。菜市口和珠市口之间如今还存有一条板章胡同,胡同里北京风雷京剧团的前身,是1937年在天桥“天乐园”成立的“民乐社”,至今已有85年了。满人在北京城生活了两百多年,满语在北京留下许多痕迹。

北锣鼓巷里的纱络胡同

菜市口和珠市口之间的板章胡同

板章胡同里北京风雷京剧团

北京土话里就有不少“听着明白揣着糊涂”的语句,听音儿字正腔圆、明明白白,但字面意思又让人有点懵圈的感觉。

比如北京人形容刨根究底、较真儿时好用的“掰哧”、数落人的“哈哧”、形容心不在焉的“喇乎”、衣物被子上的油渍“额吝”,还有像“怹“,“勺叨”,“摡搂”,“白活”,“压根儿”,”猫腻”,“局气”,“淘换”,“没溜儿”,“麻利儿”等,以及东北磕儿里的“磕碜”,“嘚瑟”,“埋汰”等,据说都是源自满语。

您留意没,北京话的声腔、音韵与周边的“密怀顺儿”(指北京远郊区县的密云、怀柔、顺义三地)等郊区话不同,却与黑龙江一带的语音有些相似,这或许也是满语影响的缘故。汉学大师章太炎曾说过:“现在的国语,严格来讲,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

据专家考证北京话源于唐代的幽州话(也叫“幽燕语 ”)。唐朝之后,北京先后成为辽、金的都城。幽燕语在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以及明朝大量外来移民方言的影响下,形成了北京话的雏形。清初,满语被定为国语。那当儿的北京城,满大街说的都是让北京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女真话。自康熙朝起,开始启用汉臣,提倡满汉一家并开始推广汉语。到乾隆时期,满汉融合的普通话基本上成为官方语言。此后又历经几百年的融合,普通话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北京话

清朝年间的普通话,语调比现如今的北京话要生硬、直接,没有北京胡同里那种儿化、吞字的环节。曾听过末代皇帝溥仪和老舍先生的讲话录音,发音都类似老电影里的国语,据说他们说话的腔调就是标准的普通话。

如今承德市滦平县有一个叫“金沟屯”的村子,离避暑山庄不远,早年间内务府的许多部门就设置在这里,据说如今村里的乡亲们依旧都操着和宣统皇帝一样的普通话。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有关工作人员还曾数次到金沟屯村采集普通话标准发音,该村也被视为国标普通话的“原生态区”。

(图源网络)

其实,两百多年的岁月流淌,满汉融合的又何止是语言呢!“牛录”听起来似乎不太北京,但它是北京话的一部分,是北京的一部分。

满语汉语对照

下期预告:

石碑胡同:新老北京的界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