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国寺:文艺范儿的收藏市场

 胡同里的溜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报国寺在宣武医院的西侧,出了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就是,这一站若是改叫“报国寺站”似乎更合适。如今的报国寺在北京的知名度不高。

其实“报国寺”并不是寺庙的本名,是个俗称。寺庙始建于辽代,据史料载此庙“有寺无额”,当年是个没有名字的小庙。明成化年间,当朝皇帝的亲舅舅了断尘缘,一心向佛。成化皇帝遂以给母亲周太后祝寿的名义,在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所寺院,赐名“慈仁寺”,并任命舅舅做寺庙的主持。重建的寺庙恢宏气派,迅速上了京城的“热搜”,声名鹊起,香火鼎盛。

老地图中的报国寺

报国寺内景

明末清初之际,以寺庙为中心,有了以文玩旧物、古籍善本为主的庙会。那当儿文人名士和赶考的举子都集中在宣南一带,报国寺也成为京城最知名的书市。

报国寺内的书屋

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偏爱报国寺的清静幽雅和文化氛围,常年留驻寺内。其中就有给《聊斋志异》作序的高衍,还有写下那句激励历代中华儿女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顾老师当年住过的院子如今辟为顾亭林祠堂。

顾林亭祠堂

此外,清初著名诗人王渔洋、《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写下《日下旧闻》的朱彝恩以及作家金庸的祖辈——诗人查慎行等当时的文艺青年,都是报国寺书市的常客。书市和这些文人雅士的存在,也让这座古老的寺庙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逢农历初五的日子,乡亲们扶老携幼逛庙会、赏花景,文人雅士们访书市、会故友,报国寺内外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1997年,报国寺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钱币展,与此同时也开启了报国寺文玩收藏市场的序幕。市场里各种古玩旧货、钱币、邮票、票证、徽章、烟标、连环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报国寺的钱币收藏一度成为业内的风向标,掌控了钱币收藏的市场动向和行情。报国寺也成为和潘家园齐名的古玩收藏市场。有所不同的是,报国寺市场的玩家以多北京土著为主。

如今报国寺院内还存留着十余家店铺

2003年,报国寺举办了全国首届报纸号外展:1911年《时报》号外“恭祝共和成立”,《顺天时报》号外“孙中山先生千古”,《人民报》号外“北平解放”,《新华日报》号外“中苏缔结友好条约”,《大公报》号外“日本侵略东北、热河告急”,《人民日报》号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及“申奥”“非典”的号外等近400篇,每一篇都让人瞬间回到中国风雨沧桑的那些历史瞬间。

2020年,经营了22年的报国寺古玩收藏市场关闭,回归为文物保护单位。“慈仁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下期预告:

善果胡同:胡同里的寺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