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洁和老黄|用两年时间,在山间建一所茶室,慢,与所得

 北极熊788 2022-11-29 发布于浙江

《中国庭院记》一书中说道:“中国的院落与主人是一体的,主人的形迹、生活状态以及他本身的气质都会影响整个庭院呈现出的样子。

文章图片1

春里153茶室在银桥的半山上,这段摘录也正是从茶室主人老黄的口中听到的。初进茶园,首先迎上来的是院子里的石子、核桃树以及低矮的绿植,这些天然的“摆件”并没有过多人工凿饰的痕迹,配合着茶室建筑和背后的远山,自有一番禅意。整个院落的气质讲究而不刻意,主人亦如是。

主理人是素洁和老黄,在来到大理之前,夫妻二人的身份都是设计师,而如今转变为茶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状态都与之前在城市里的模式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图片2

茶室就是我们的大玩具

01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开茶室的梦想,他们花了两年时间切实地去做了这件事。“ 我们不喜欢刻意的事,所以开茶室也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最初是想找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的空间。

文章图片3

年轻时候也不爱喝茶,但是到了一定年纪,突然感受到了茶的味之妙,制茶的过程也好玩,茶器也是很好看的。设计师的眼睛,对于美,是极其敏锐的;设计师的手,也是匠人所独具的灵惠。而与茶有关的器物,在色泽、纹路、弯曲的弧度等外观上的具象之美,刚好也都是恰到好处的,自然也会是他们喜爱之物。

文章图片4

这些器物,是成年人的玩具,可观赏可把玩,他们笑着说,在围绕着茶工作生活的过程中能够一直获得新鲜感,是他们可以一直玩到老的游戏。

与茶共处·缓慢生长

02

茶室历时两年完工,在城市里,这样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大理,这样的节奏是人们默认合理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慢”的缓冲,才让他们在茶事之外,收获了更多的“能力”。

文章图片5

在装修的这两年时间里,我们尽可能在保留老屋结构的完整性和植物自然状态的基础上去改造。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观察到溪水、植物、老屋、四季等身边细小的景观的变化,也因此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与大理这片土地的融合感,是落地在生活里那种踏实,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接地气’。

文章图片6

除了茶可以是游戏,与植物、光影甚至土地,自然而然的生发链接之后也可以和他们互动做游戏,若非是保持童趣之心的人,是很难拥有这种好奇心和感受力的。

在院子还是一片荒凉,一片破破烂烂的时候,装修的工人都走了,很空寂,我坐在院里面想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那时候是秋冬季,我们院子里那棵核桃树上面的核桃熟了,就掉下来,没有固定的频率,'啪’一声,'啪、啪、啪’好几声。

我就觉得那个声音特别特别好听,这个声音里面,落地的那一声是结尾,过程里还有风吹过树枝和树叶的轻微响动声,这些声音都是机器没法发出来的,所以这种自然的声音这好像就是人跟这个地方连接的方式。”

文章图片7

这个被山里的风、阳光和树包裹的茶室也是这样,需要沉浸式地去感受、去链接。老黄说: “我们慢慢发现自己习得了一些在书本之外的能力,比如去感受和观察,这是我们之前在城市里无暇顾及的,是大理也是这间茶室附赠的礼物。

文章图片8

在共同完成茶室改造的过程里,夫妻二人不可避免地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设计图纸、选材、结构、光影、线条.... 大到茶室的骨架,小到每一处的细节,在每一次磨合争论的过程中,他们会反复地复盘以及梳理。

文章图片9

我们意识到,还是要回到最根本最朴素的层面里去思考,我们每一个个体要去做也擅长去做的需要深入钻研的事。

做一个空间,无论时间的长短,都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平衡在我们看来是极为重要的。总的来说,在这两年时间里我们梳理的不仅仅是这个工程,更是家庭以及自身的整理。

通过茶,看见更多人的生活状态,也回看自我

03

文章图片10

每年四月左右,老黄会去茶山住一个月,短暂地抽离日常生活一段日子。

在茶园附近骑摩托车,跟少数民族茶农们喝酒,年年去,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年一见的朋友。“每一次都去茶山太好玩了,这个过程让我脱离开原有的节奏和环境,从其他生活方式的人们的视角,也就是有些偏向人类学的角度,重新看看我们与这个社会、与自然和其他人之间那些微妙的界限和距离。

文章图片11

老黄的合伙人是云南大学人类学专业毕业的,去茶山的这些年,除了见老朋友以外,他们还会资助茶农的孩子们上学,支持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茶研究所。因此他们每次去的时候除了买茶叶更乐于深入茶农们的日常生活。

文章图片12

老一辈的茶农,他们的一些观念和生活习惯是不太可能改变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于是我们就想,通过给他们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回去改变,这样更好一些。”说到这些孩子,老黄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一些:

“他们回去已经有点对头了。很明显的就是对茶的态度上,以前觉得茶就是上天给我的东西,我就要把他们换钱,也不太去研究制茶的技术。

但现在年轻一辈他们就有意识,知道茶不是永远在哪里,如果想要做好,不去研究它的价值,是不行的。

反过来说,我们要保证我们茶的品质,如果新一辈茶农能够对原料的品质有更好的把控,其实就变成了一种共同成就。”

回甘之味藏于山间·藏在茶室

04

文章图片13

老黄在采访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有:“自然、钻研、平衡、价值感、链接、生长、回归以及收获。”这些词拼凑起来的抽象的思考,和被建筑、器物以及他们的言行所展现出来的具象的表达,综合起来或许就是茶室所秉持的经营理念。作为一个多元空间,这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些茶一些物,更是茶文化厚重的质感。

春里153自营业起到现在,已接待过很多或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人和文化都在这里流动且缓慢的生长着,这些事物的到来都是让茶室成为拥有更加稳固内在力量的空间的源泉。除了茶,素园在敞开接纳更多可能性,比如音乐、展览、分享会....

“前段时间有朋友从广州过来,他们是做摄影的,还一个很大的副业,做黑胶唱片。他们就希望和我们有一个链接,在茶室开一个月的'黑胶音乐快闪店’,在老房子里面这个声音特别好,坐在这儿一边喝着茶,一边听音乐,太爽了!

我们喜欢有好玩的、有文化属性一些东西的一种结合,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出来,还会回到我们的设计师背景,可能会自己内在喜欢一些新的东西。有了这样一个空间,跟茶直接的和不太那么直接链接,好像都有可能。”

文章图片14

多年来,不管是做设计还是做茶,素洁和老黄都秉持着认真专研的精神,他们对彼此的信赖也正是来源于这样不管做什么都很认真的态度。身份在变,但是一直站在彼此身边的状态没变。共同打磨生活,数年日复一日,会找乐子也会享受平淡的生活之味,付出甘之如始,所得归于欢喜,这是藏在大理山间的好茶之味,也是他们的人生之味。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