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史~~张俭出逃的历史真相!

 愚人0010 2022-11-29 发布于贵州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死牢的墙壁上留下一首诗《狱中题壁》,全诗是“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的意思很直白,他不想像张俭那样四处奔波躲藏,也不愿像杜根一样瞒天过海装死,既然参加了主持了变法,失败了被抓了,大不了一个死!

如此坦荡的胸襟,如此热血的汉子,如此敢于承担责任的男儿血性,居然感动了慈禧―― 慈禧竟然没有将谭氏满门抄斩,还保留谭嗣同父亲湖广总督的官位!当然,谭嗣同被斩,他那官至正二品父亲为什么不闻不问,此处暂不讨论!

话回正题!

其实,谭嗣同写这首诗并非赞美张俭与杜根。实际上,他瞧不起历史上大有声名这两个人!尤其是张俭其人!

张俭,东汉时期名士,因洁身自好,品行高尚,与刘表(后来的荆襄之主,诸葛亮老婆黄月英的姨父),孔昱 (孔融的哥哥)等人并称“江夏八及”(及:能引导人追宗的楷模或榜样)!

张俭是有个做出任过江夏郡太守的父亲,(公元185年之前,郡太守等同于今天省委书记,属于高官!公元185年,州,正式由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郡太守降级,等同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刘表是皇族! 说白了,“江夏八及”正如今日“京城几少”,不是官二代、官三代就是钱二、钱三代!至于孔昱,老祖宗孔子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几千年的圣人,来头大得惊人!

得承认,他们都是因有学问,品性好被政府“举孝廉”或“举茂才”做了官的人!张俭曾做过山阳郡督邮(等于今天山东菏泽市纪委书记,检察院长,法院院长三位一体的总称)。在此期间,张俭得罪了一个人――太监侯览!侯览老家就在山阳郡,仗着他是皇帝跟前红人,侯家人在乡里横行霸道,滥杀无辜,无恶不作,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作为地方纪检高官,张俭越过郡守,一封奏折直达中央,弹劾侯览纵容家人为害乡里,希望中央出手,干掉侯览及家人――可惜,皇帝没看到奏折,它落入侯览手中……

接下来,东汉“党禁”运动开始,如张俭、刘表一类的“士大夫”输给了宦官集团,结果官职被削,轻的被判一生不能做官,重的下狱!张俭被侯览报复,判重罪下狱,于是,张俭跑了。他这一跑,害死了很多人!

这就是谭嗣同瞧不起张俭的根源!

张俭即使下狱,但罪不至死!逃之夭夭,无疑是“抗旨不遵”!“抗旨”等于“叛逆大罪”,历代如此!本罪不至死,如被抓住了即使不死,恐怕得把牢底坐穿!

封建社会,圣旨等于法律,甚至大于法律!站在国家层面,张俭出逃,乃是不忠!是背叛!就个人而言,张俭出逃,有毁“高尚”之名!

当然,张俭获罪逃跑,那些崇拜他的,敬重他的,以他为榜样追崇的,一定会接济他!问题是,帮了他,等于对抗朝廷!史书上说,那些留宿张俭过夜的,招待张俭吃饭的,不是被抓就是被杀,有的被灭族,有的城市因为张俭的出现,甚至人口大减,出现萧条状态!能使城市变得萧条,可以想象,张俭祸害了多少人?难道张俭的命就应该贵重?难道那些因他死去的人就该如草芥?

佛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虽然不去希望张俭“逆来顺受”,含冤下狱!但是,正如他同时代的夏某人说的,出逃没有错,但何必去连累那么多无辜的人?

据说,张俭曾经跑到孔融家请求庇护,官府直接把孔融兄弟俩带走!想想,敢去孔府抓人,敢抓孔家人,张俭当时的罪状定是大得“逆天”!酷刑之后,孔融的哥哥孔褒承认与张俭是好友,收留且放走了张俭!最后朝廷最高权利机关宣判,孔褒斩立决……黄巾军起义爆发后,为了挽救行将没落的大汉王朝,汉灵帝被迫接受大臣意见,取消“党禁”,大赦天下!随后,朝廷几次征召张俭,都被谢绝!后来勉强出任尚书郎,因年纪过大,张俭最后归隐故里,据说散尽家财,接济乡里,于公元198年故去,终年83岁!

在赞扬孔氏兄弟义举的同时,不得不去怀疑张俭,怀疑他所谓的品德高尚恐怕是徒有其表!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一干人为他丢了性命,他到底有没有难受过?有没有自觉羞愧过?

有个问题,既然当年众多人因为张俭出逃丢了性命,为何当中没有他的家人族人?史书说,归隐故里后,仗着家中殷实,接济乡邻及至散尽家财。可见张俭出逃期间家人并未遭到打击,财产并无充公,否则,仅凭之后十年的工资,何来“家中殷实”之说?剖析“殷实”,除了富有之外,还有长时间积累之意!换言之,张俭出逃,他的家,安然无恙!那么,罪不至死的他为什么选择出逃?难道,他在配合朝廷?如果说张俭真的在配合朝廷做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朝廷有意打击孔家,杀那些无辜之人仅仅是威慑,只是代价大了些而已!不过,皇帝要杀人,没道理可讲,亘古不变!

说到底,还是“党禁”的问题!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孔孟之道爬上统治者治国的云端,千年不曾改变!孔家非帝非王亦非侯,却因孔子,成为“士大夫”顶礼膜拜的对象!东汉末期的“党禁”,名为削弱“士大夫”特权,实为扭转“士大夫”的个人精神崇拜!想象一下,满朝文武,拿皇帝不当回事,动不动搬出孔子那套“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皇帝如何能不生气?怒气冲天之下,其作为可想而知了!

孔褒虽说是小人物,却属于举世公认的门阀大家,“窝藏张俭”,竟然丢了性命!如此杀鸡儆猴,“士大夫”阶层岂能乖乖听话,无为而作?

此论若真,张俭就是地地道道的小人一个,有辱“高尚君子”之名!不过,当面对单项选择题“命与名”时,选择保命者居多,这亦是自古以来中国这片土地上小人、奸人、汉奸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

顺便回答一下,谭嗣同父亲为什么不出手救他?

政治取向不同,即使是父子,亦如敌人!为保谭氏一门无恙,他唯有不闻不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