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与发展脉络

 cf沧海风 2022-11-29 发布于黑龙江

一、建设背景

现代产业学院是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平台。产教融合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创新技术为引领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逐渐在生产、流通和生活等领域掀起变革浪潮并催生诸多新行业、新职业、新业态,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秩序和彻底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同时,有力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数字生产力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抓牢技术和产业两大核心要素并推动二者持续创新发展是人们主动适应和科学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已经出现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飞速发展对各类技术和产业人才的需求,造成了当今社会企业缺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让教育走出象牙塔,让企业走入学校,衔接起培养与使用的纽带,才能促进社会繁荣发展。针对于此,教育部和工信部两部委联合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强调了“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不仅能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还有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播先进技术经验和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让更多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更多新技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调适和应用,进而为准确把握和主动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有力的技术引领、人才支持和产业支撑。

二、发展脉络

产业学院起源于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策划的产业大学,主要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开放式的远程学习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个人的就业能力。我国产业学院不同于英国“产业学院”。学者覃晓航在1988年就发表论文提出“创建产业学院”,这是我国最早的“产业学院”概念。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主要发生在最近十余年,而且最早是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铺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围绕产教融合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作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一项基本制度。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国家层面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进国家政策文本之中。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对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是我国首个产教融合专项文件,也成为深化产教融合进程中的标志性文件。该文件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度,以制度化的方式对我国深化产教融合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并将产教深度融合从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有序延伸。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等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等”。2020年颁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是教育部针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出台的第一部规范性文件,要求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旨在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等作出更加科学、具体的规划和指导。

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和组合部署陆续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决心和力度,同时也将产教深度融合延伸到普通教育、区域经济、城市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领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