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万昌|儿时的记忆——话说白菜

 乡土蓝田 2022-11-29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儿时的记忆

----话说白菜

钱万昌

2017.9.15

今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尤河公园锻炼,在路过临时摊位,听到“白菜苗两块钱三把,一块钱一把”的叫卖声,随止步观看,每把有5-6颗左右,大小不一,确实是小白菜苗。这让我想起来了儿时以及青少年时代在蓝田老家种白菜卖白菜的诸多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可是方圆有名的白菜村,当时流传着麻坡的白菜沙河的蒜,薛河韮菜割不断,是说我们公社三个村各自的种植特色。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村白菜产量决定了全县的白菜价格。由此就可以看出我们村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白菜,人人都是种植白菜的行家里手。

每年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或者再早上个5-10天,即包谷絮快饱满之时,家家都忙着在自家的自留地套栽白菜。在我有记忆的时候,每年都帮家人栽白菜养护白菜。那时候,我们村还不知道直接种白菜籽,而是到离家大约35-40里的田王至纺织城之间的农村,那里是西安市居民冬季大白菜供应种植基地。此时正是白菜幼苗间苗定苗之时,他们把多余的苗或弱苗连根拔了扔掉,我们村的人就跟在人家定苗人群后面,按照每百苗两三毛三五毛的价格买下来,那里的村民也很善良,尽量给数大点菜苗,对小点弱点的菜苗不给计算数数。我村村民大多是拉架子车去的,少数家庭条件好点的骑自行车带两个筐子。早上4-5点出发,赶7-8点左右到,还要在附近寻找人家在那块地间苗定苗。下来的小菜苗不能让太阳暴晒,也不能互相过度挤压,所以只能蓬松的放到车内框内。我们家多年是拉架子车或推车子去买。来回七八十里路,赶下午三四点回来,还要马上就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是在玉米地里套栽。那时候粮缺钱缺,农民们就想着办法让手头活腾点。

记得有一年,我去小寨沟给相好同学科民帮忙,杀崖推土,到了中午时赶紧回来赶往油坊街给父亲曳ye买回白菜苗的车子。回来后还要马上移栽,不能过夜,过了夜成活率就不高了。这时候的包谷地,正值炎热,带刺刺的包谷叶子,在手、胳膊、脸上,来回刺刷,火辣辣的痛。这些已顾不得了,按照白菜间距,还要避开刨挖玉米根时有可能伤害到白菜,挖小坑,栽白菜小苗,浇半缸子水。我家两块自留地共6.7分地,全部栽完也天黑了。第二天的任务就是给包谷遮挡不住的菜苗盖个大树叶子,好让它们缓性成活。对死苗而缺的,大多是让随后买苗的本家或隔壁两邻给捎上一点,一般村民都多买三五十、五六十颗菜苗,作为自救,多余的互相帮借。三五天后菜苗缓过性成活后方可放心。初活的幼苗在十天半月左右是不见长的,它才扎根,积蓄能量这时包谷渐渐分批熟,得小心翼翼的瓣包谷,小心翼翼的把包谷杆从根部离地面处先砍断,小心翼翼地两根三根拿出地面,因为这时如果连根挖玉米根,很容易伤到离得太近才成活还经不起折腾的白菜苗,尽可能给白菜苗通风透光,让它享受光照和雨露。那时候吃的欠缺,仅有的自留地,包谷地套栽白菜,白菜地里套种小麦,利用的紧紧凑凑。到了十月初种小麦时,也可能推迟播种,让白菜独自多长会。这时候白菜也有大老碗大了,先挖包谷根,对可能损伤到白菜苗的包谷根,就从靠近白菜苗根部附近,切断包谷根的须,把主根挖掉,这样也不影响种麦。挖完包谷根后,先整平地面,用小锄疏松土壤。此时的白菜日见长,一天一个样。待到有脸盆大小时,也就10月中旬了,必须种小麦不能再拖。种麦时也是个细活。弯着腰把小麦种子均匀撒到白菜之间的空地上,小心翼翼地扶起白菜叶子,给白菜根周围也撒上麦粒。然后用小锄锄起土壤将麦种盖上,为防漏撒麦种,或锄土盖麦种时导致麦种不均匀,衣服兜兜也备装麦种,随时补上。最难的是每个白菜苗都要把四周叶子一手慢慢扶起,一手用小锄小心刨地盖种。白菜叶子已很大,但栽种的白菜根部特小,像个细线线一样,随着扶起的叶子左右旋转,弄不好就伤到白菜,要补也没办法了。一颗白菜能卖六七毛甚至块二八角,心疼太太。

那会的白菜品种不怎么好,自动卷心能力大多偏弱。要经过几道人工帮助的。长到一定程度,比脸盆还大时,先用稻草轻轻地笼起来,让他在中心长,不要向四周疯长。再过个十天半月,用稻草绳再收拢扎紧一点,让它长心。村民家家户户都在养护白菜,满地都是人。站着的,弯着腰的,蹲着的,各种姿势都有,也是一道亮丽的田间劳作风景图。

施肥大约有两种,一是给靠近白菜根部挖个小坑,放点尿素或碳酸氢氨后用土再盖上,避免肥料挥发损失。家家户户都有三五百七八百甚至一两千颗白菜,需要一两天才能完成。是家家积尿,隔几天担一担尿,用长木棍前梆个用旧了的搪瓷缸子,逐一给白菜根部浇施。用尿施肥的白菜长的特别快,几乎一天一个样,隔天大变样,你若待在白菜地里,都能听见白菜长时的蹭蹭声。这时要不适时机的,进行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更是特别重要的一次捆绑。即把白菜最外边也是最大的几片叶子,人为地一层一层按顺序包起来,用稻草绳再挷紧点,最上面的一片叶子,要压上一块土。包裹的松紧要以预计菜心长实为原则。留的空间大了,长不实;留的空间小了,影响菜心生长发育。家家户户白菜的质量,就看务作的精细和是否到位。我干了多少年这个活,年龄虽小,受父母影响较深,技术领会于胸所以,我们家的白菜质量,在村里也属。这个活看上去简单,但技术含量在当时还是挺高的快不得,急不得,三五天才能完成。剩下来的事,就是每天到白菜地里转转,发现白菜顶部小土块被风吹掉,就及时重新压上。也有菜心生长顶上来顶掉的,就重新包裹后,压块大一点的土块。这时候,麦苗也出来了,互相争肥,但白菜已经根深叶茂,吸收能力旺盛,见天见长。这个时候,还要根据情况,再追上1-2次肥。积尿浇施在白菜生长期间一直坚持着,家家户户如此。我们队自留地比较集中,好多户同时浇施尿液,那种尿骚味,随着风儿,在天空中弥漫冲撞,大老远都能闻到。大家都闻习惯了,谁都不见怪,好像是嘎(钱)向你飞来的前奏。快到冬季下第一场小雪时,就到了出白菜季节,就是把白菜收回家储藏。村民们都是尽量拖,因为拖一天白菜就多长一天,重量就多几两。

出白菜可是个重体力活。自留地在离家大约有3-500多米崖下平地处,到家还是一路上坡,更有一道近百米的陡坡,30度以上,还拐几道弯。白菜有七八斤的,也有十几斤的,总共也有三五千斤,甚至更多。一土推车子只能推一百来斤。那时候还不是后来改装的轻便车子,杠杆设计落后,死沉死沉的,全家出动,也得好几天。既辛苦劳累,又高兴快乐。看到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怎能不高兴呢?因为这一车子的大白菜,不,不是白菜,那可是钱,5-10 块钱啊!现在说5块10块1000块,甚至1万块都不觉得钱多。但那会儿身上如能装上块二八角就是绝对的有钱人了。我记得我20多岁参加工作前,口袋就没有装过钱。最多也就是过年那几天父母给的一毛两毛的压岁钱。

储藏白菜也是有讲究的。基本上是白菜个埃个堆积,四周和上面用包谷杆扎成的一捆一捆干柴,遮挡起来,越严实越好,避免雪下进去使白菜受冻损失或影响质量而卖不上价钱。当然,村上也有人挖一个长方形的坑,把白菜放进坑内,用干土掩埋,这样卖时显白,能卖个好价。如果下雪,就要及时把包谷杆上的积雪随时清扫干净。

卖白菜是腊月的活,早了卖不上价,迟了卖不完。过了春节基本上就没人要了。那个代,过年不得已买点菜,过年也是结婚或过事的集中时节,其他时间,大多不花钱买菜。所以必须在腊月卖完。腊月还要撵集,洩湖街是逢二逢五有集,大约5-6里路,油坊街是逢一逢七有集,大约7里路,蓝田县城基本上每天都可卖,大约25-28里路。小时候都是我陪父亲去卖,上初中高中,父亲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我只有周末才能卖。

卖白菜的前一天,要将白菜取出来,根部迎着太阳晒一晒,然后逐个把根部梆梆擦干净,把上面发黄发干的叶子剪掉,用稻草捆绑严实。到洩湖街或油坊一般都是推车子,装一大老笼白菜,车头再放一小笼。价格逐年不一,少者二三分钱一斤,多者一毛三四一斤,好像只有一年将近两毛一斤,把村民高兴扎了,七八分就是很好的价了。到县城就借架子车,那时村上有架子车的户少,逢集都要卖白菜,很难借。有一次还去离家五里路的姨家去借,巧逢姨家架子车又被张斜亲属借去,十多里但还是去取了。推车子有二三十斤,卖五六块七八块,拉架子车可拉二三百斤,可卖二十块左右。一个冬天卖白菜收入可达二三百元,是家里的一笔大收入,心里美滋滋的。比现在的二三万元还觉得富有。记得有次在蓝田县城卖白菜,在国营团结食堂花了二毛七,吃了一碗大肉煮馍,这是我第一次下馆子,大肉片片美很,可香可香,至今还记忆犹新,提起来就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我们家病人一个接一个,个个大病,父母尽管千辛万苦,也经不住给医院送。69年的一个初秋,父亲还是被了,那年我16岁,妹妹13岁,弟弟11岁,姐姐虽出嫁,但有病仍在我家生活,弟妹还小,家里担子我就自然担了起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谁愿意呀!还不是逼出来的,有什么办法呢。生在什么家,就要承担什么责任。有一年,割资本主义尾巴,种的白菜都要缴给公社供销社,供销社来车到村口拉,家家都得上缴,好的每斤3分2,差的每斤2分8。没人情愿,街上斤5-9分,但又无法,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把长的不好的上缴,好的留下来偷偷摸摸去卖。洩湖街熟人多不方便,就去蓝田县城卖。白天偷偷凉晒好白菜,晚上在家拾掇好,半夜三更分几次担到邻村尿哥家,用尿哥家的架子车,也请尿哥去县城代卖。那时候,我大约十六七岁,什么鬼呀神呀狼呀,我好像都没有怕过。担上六七十斤白菜,走百十米的坡路,外加二三百米左右凹凸不平的土路,深一脚浅一脚,一般来回担三次,也不用父母陪伴打灯。我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就是那会磨练出来的。我和尿哥就这样卖了几次,我们2人你拉我掀,我拉你掀,赶天明就到了离家25的县城集贸市场,早了还可占个好位置。感谢邻村也是邻公社的尿哥,在困难的时候无私地帮助了我家。在县城街面卖菜的巷子里,尿哥来卖,我还不能闪面,隔一会以顾客身份,左摸摸右看看,再徘徊到自家车前,看白菜卖的进展情况。一般12点,最迟下午二三点就卖完了,拿着十多块二十多块卖菜钱,心里别提多高兴咧!给尿哥买着一吃,在给3毛钱搭班车回家,我一个人拉着空架子车往回走,现在想想,又是25里多路,一个人空空荡荡,也没有寂寞感,腰里装着十多块二十多块钱,踏实极了,幸福极了。现在装个万把元都没有那个幸福感满足感。农村人老诚善良,发现有人偷偷卖菜,也不会去举报。记得有一年周末,打算去县城卖菜,第一天把菜收拾整洁,第二天麻明起来装车,发现雪花,母亲劝我不要去,我坚持要去,一是遇个周末不容易,二是借人家架子车也不容易。这样我一个人拉着三百重的一架子车白菜,迎着小雪花,那时还是砂石公路,坑坑窝窝,很费劲。走了五里多路到洩湖街时,雪就稍大点了,又坚持拉到十里铺,雪就更大了。估计拉到县城也无法卖掉,无乃只得返回,将白菜放洩湖街同学王望虎家,待到下一个集日才在洩湖集镇卖了。

放了寒假,我可安心卖菜,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以后,每天都是集市日,差不多每天都去卖,估摸着到腊月二十七八,价最高时卖完为止。那时候,虽然辛苦,但也充实。自己种的白菜,自己吃起来宽展,一个冬季,炒白菜,熬白菜,烩白菜,还有喔的酸白菜,再吃个春季。

大约到了1972年左右,有一户村民给自己地头种了席大一片白菜,那个长势之迅猛,启发了大家,才逐渐开始买白菜种子,自己育苗自己移栽,再发展到成片种白菜籽,就相对简单得多了。记得有一年,十多岁的我,按照父亲的交代,独自一人去田王附近的西侯村,找一个没有见过面的表姑,让表姑帮买可靠一点的白菜种子。一路步行,来回60里左右。

从九月栽白菜,到务白菜(养护)到卖白菜,历经4个多月。年年如此,伴随着我的幼年少年,当民办教师那两年也没有中断,一直到1974年9月上大学方止。

种植白菜,加上母亲冬季给人家彻夜纺线,再加上省吃俭用,把生产队每人每年仅分得的一斤油卖掉换钱,再加上父亲带病挣工分,为家人治病,为我们付学杂费,我们姊妹才得以长大成人。才有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的日子。子欲养亲不待,吃着香时,就时常想起了过去。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族人的处处照顾,感恩乡邻的时时帮助......

一句卖白菜苗的叫卖声,引起了我对儿时有关白菜的片段回忆,心潮澎湃了好多天。陕西有句方言,叫做:从小卖蒸馍,事事都经过。我可是,从小卖白菜,事事都经过。个中的酸甜苦辣可都是尝了的。也真真的验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千古名言。后来我们村什么都种,韭菜、蒜苗、蒜台、萝卜籽、葱秧子,什么能挣钱就种什么。

感谢艰难困苦的童年,能力和智慧就是在与敌人和困难的较量中锻炼迸发出来的。没有当初的困难,就没有后来坚强和还算有出息的我。当然,也包括机会和机遇在内。不忘童年的泪,不忘艰难的成长史。

这些苦难的童年往事,是实实在在的,我不会用华丽的语言去表达。况且,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来描绘儿时的幸福与苦涩,以及快乐与奋斗的记忆。当然,我爱理科,从小见作文就头疼,更包说写了。写瞎写好有个记忆就行。

(备注:此文写于2017年9月15日,在我的QQ日志里,题目为《关于白菜的记忆》,为了与后面不断续写的点滴回忆保持一个格式,随改为《儿时的记忆——话说白菜》。

【作者简介】钱万昌,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人,生于1953年,1972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党政工作,有30多篇论文或调查报告被报刊杂志刊用。2013年6月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