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大集--起死回生!“海航系”上演大逆转

 草根阅览室 2022-11-29 发布于湖南
原创 加鑫财经 加鑫财经圈 2022-11-28 21:00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ST大集就从“命悬一线”变成了A股的“靓仔”,上演了一幕“惊天大翻盘”。

从“退市边缘”到“起死回生”

2021年1月29日,海航集团正式宣布破产,A股“海航系”分崩离析。

海航控股、海航基础和供销大集,三家上市公司曾构成了“海航系”的核心,前两者早早就找到了靠山:海航控股有了辽宁方大集团这个“金主爸爸”,海航基础则有海南省政府为其撑腰。

唯独供销大集,长时间处于“自身自灭”的状态,ST的帽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今年7月开始,ST大集就围绕着1元开始了织布机走势,并自10月10日跌破1元后,连续18个交易日徘徊在面值下方,面值退市几乎是板上钉钉。

接着,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奇迹”了,19天17板!

真正让ST大集“起死回生”的,是10月26日午间的一则公告,上市公司正式与“新供销基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公告一出,ST大集随机上演天地板,不过当时并未引起市场的过分关注。

但有时候运气一旦来了,就挡也挡不住。仅仅几日后,全国多个地区传出了将重建乡镇级供销社的消息,ST大集摇身一变成了“供销社概念”股。

当然,“新供销基金”的到来对于ST大集的意义,远不止站上风口这么简单。

ST大集的前世今生

毫无疑问,作为昔日“海航系”的“三大支柱”之一,ST大集有着辉煌的过往。

供销大集的前身是民生百货,老一点的西安人应该都知道,这曾是西安人民心中的第一百货大楼,早在1994年便登陆深交所。

直到2015年,海航集团发起了一次惊天大收购,由西安民生收购海南供销大集控股100%股权,收购价格高达268亿元。

而当时,西安民生的总资产不过75亿元,完成收购后飙升至近500亿元,实现资本的急剧膨胀。而海航集团也借此为自己的上市公司体系再添一员。

2017年2月24日,“西安民生”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供销大集”。

事实上,参与西安民生重组的,还有后来的二股东“新合作商贸”,实控人为央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背靠两棵大树,当时的供销大集可谓是风光无限。

但问题很快就来了,重组之初两大股东分别签下对赌协议,如果无法完成承诺业绩,两家股东需要注销一定的股票作为业绩补偿。

而随着海航债务危机的愈演愈烈,供销大集在2018-2020年连续三年没有达到净利润目标,此时对于二股东新合作商贸来说,若要兑现业绩补偿,不仅要将存量的持股全部注销,此外还需承担现金补偿约34亿元。

也因此,这一“对赌协议”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执行完毕。

所以我们看到,早在今年9月供销大集就收到了“新供销基金”的战投意向,但由于上述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新供销基金”一直保持着“后续还需要开展尽调”的态度。

如今“新供销基金”正式入主,也意味着ST大集正式迎来新生。可以想象,未来只要供销概念持续火热,ST大集必然受益。

“拉萨天团”集体霸榜

话说回来,在一路飙涨之后,ST大集已经开始释放出一些危险信号。

自11月2日以来,ST大集曾5次登上龙虎榜,其中无论是买盘前五还是卖盘前五,全被东方财富的营业部占据。而该营业部,正是A股著名的“拉萨天团”、“散户集中营”。

顾名思义,该营业部往往被认为是由多数散户组成的席位,所以A股市场一直有个“共识”,一旦龙虎榜中大量出现“拉萨天团”的席位,便意味着大量散户已经入场,那么股价离见顶也就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