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信箱 | 流水线和绩效考核会让个体失去什么?

 skysun000001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在本次读者来信的征稿活动中,我们欢迎大家围绕我们某期或某篇文章写下自己的感想。在众多读后感中,我们选择这一封篇幅适中、有所思所想的来信,或许能引起我们很多人的共鸣,但也透出些许现实的无奈。但思想的魅力有时不在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人的头脑产生某种“行动感”,这或许才是未来变化的源头所在。


流水线和绩效考核

会让个体失去什么?

——《绩效社会的暴力和自由》读后感

文 | 天哥

余明锋老师的文章《绩效社会的暴力和自由》刊登于《读书》二〇二二年八月,当时正在寻找工作机会,显而易见,绩效考核是每个工作的必备项。因此,看到“绩效社会”几个字,觉得这篇文章大概会反思:我们社会现在以绩效作为习以为常的工作标准,究竟潜藏着什么危险?读了文章学习到,原来“绩效社会”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近年才出现的。作者介绍,韩裔德国思想家韩炳哲发表了一系列诊断当下社会的小册子,令“绩效社会”的概念流行,往前追溯,在“二战”后尤其是冷战后,早在西方的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这一概念就已进入学术讨论的视野中了。

图片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当中提出了绩效社会的概念,指出“功绩社会是自我剥削的社会。功绩主体不断剥削自我,直至精力枯竭。他发展出一种自我攻击,并往往以自我毁灭为终结”(来源:douban.com)


作者梳理了韩炳哲的观点并提到,“二十一世纪除了是规训社会,还是绩效社会”,“流水线不仅在工厂里,而且通过智能手机被我们随身携带了”。他介绍,现代技术带来的绩效考量,已经成为时代的精神特征,“也使得外部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变得隐匿化和内在化”。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感受很深,能够对应到自身的生活中。如今,尤其是疫情这三年来,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手机中暴露的信息对个人的重重束缚,人脸识别、扫码登记、地点定位,以及各式应用甚少商量余地的“使用协议”,作为无法摆脱的外部管制,带来整体稳定的同时,也束缚着每一个个体。

接着往下我们就会思考,如何改善这样的局面?以我有限的见闻看来,如果想与这样的状况保持距离,需要付出与所处的集体社会脱节的代价。我身边有一位朋友,是如今鲜见的不被流水线的典型例子。他不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联络,而是通过移动电话和写信;不在互联网上以网上支付购物,而是在实体店中以现金购物。他每天保持一定量的户外活动,身体线条匀称,思考能力也比同龄人更有连贯性,这得益于日常无意识的训练:比如,聊天时听到新词,他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拿起手机查一查是什么意思。

图片

安伯托·艾柯:“书仍将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文学,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仔细阅读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要沉思并作出反应”(来源:ilixiangguo.com)


这位朋友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他的生活与劳作,不在工作的流水线中,不卷入社会的工作准则中;他不在社交网络上与人交流,而是在线下与人交流。这样生活的代价是,为了个体身心更大程度的自由,他与工业化的集体社会脱节,让渡了物质消费的丰富,经济条件相对拮据。他印证了艾柯讨论手机时的观点,“心中存有自由的人”会利用科技却不会对手机过度使用,“当他们打开手机时,至多是为了叫一辆出租车,或是告诉家里人火车晚点了三个小时,绝不是等着被别人呼叫”。

然而,为了融入社会生产中,更多的人却都要与手机所代表的世界共存,不得不处于艾柯所说的另外一种状态,即手机令通讯公司对人的位置了如指掌,“手机虽然令人类摆脱了其他个体的控制,却将自身彻底暴露于奥威尔所说的《老大哥》真人秀状态之中”。

苹果公司在1984年推出的世界级经典广告:“1月24日,苹果电脑公司将会发布麦金托什电脑。而你也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在这支广告当中,苹果公司希望将多元化和平等寄托在个人电脑的无线网络通讯当中。然而时至今日,电子通讯能带来解放的夙愿是否达成,抑或改头换面成为另一种枷锁(来源:v.qq.com)


扯远了,回到这篇文章中,除了刚才的那一番联想之外,余明锋老师的另一个分析也很有价值:“绩效”之所以是正义原则,潜藏的一点是,需要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机会均等的保障,那么以绩效来做合理化的论证,就是掩人耳目的伎俩了。”

这其实间接回应了当下很多职场人的困惑:我明明尽力工作,为什么落实到绩效上却还是不够?有一种可能,是背后潜藏着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机会均等的前提。

现在每家公司都需要用到的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KPI”的全称。这个词看起来是用工作量来评价你,在某些时候,会被用来当成借口,因为形成“绩效不达标”的前提里可能有猫腻。有些朋友遇到的职场不公平的工作环境中,有时名义上是因为绩效优胜劣汰,实际上也许一开始的机会就是不均等的,遍布的错综复杂的权力结构、领导的个人偏私,这时,KPI反而异化,成了不公平竞争的遮挡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