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南京六合区竹镇这样干!

 紫色秋风书屋 2022-11-29 发布于甘肃

创新多业态融合模式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

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比起5年前,现在的竹镇更加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乡村治理更精细,农民收入越来越高。”电话那头,李晓磊难掩激动的心情:“欢迎大家来竹镇打卡,有清澈见底的小河,有1210公顷林地,森林覆盖率达44.5%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李晓磊是复转军人,一转业就回了老家。在他从军的10年里,家乡竹镇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5年来,他每次回家探亲都会被家乡的变化一遍遍刷新着感受。

▲ 竹镇美景——止马寒秋。

李晓磊的家乡竹镇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下辖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生态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文明镇,是江苏省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南京市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同时还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省级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所在地。2014年6月,江苏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成立,与竹镇合署办公,实行“园镇合一、管委会+总公司”探索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上基本形成以高效园艺为主导、农产品加工为提升、循环农业与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为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5年来,竹镇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将农业生产、研发、加工、储运、品牌、销售等各个环节、各个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留住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把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留给农民,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竹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探路径调结构

“流水斜阳一叶舟,山光长映布帆秋。风波尽日催行客,谁解携樽石上游。”明末清初刑部侍郎李敬,在晚年退居故里竹镇时著成《竹镇纪略》,此诗收录在该书《竹墩八景》中,用以赞美竹镇的绿水青山。

▲ 竹镇巴布洛生态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竹镇积极探索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如何更好发挥?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如何能发展得更好?

除了得到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外,竹镇还出台了《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设立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引导发展鲜果蔬菜、农业电商、质量认证、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评定、品牌打造以及乡村旅游等。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健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建设。竹镇绿色果蔬产业已经建成桃、梨、葡萄、蔬菜等生产基地近30,000亩,成为南京市重要的鲜果蔬菜生产基地。青萝卜腌制的萝卜响、萝卜干成为近年来的网红产品;生态养殖产业建成明天农牧、伊利生态牧场两个国家级示范养殖小区;休闲农业形成枫彩漫城、大泉人家民宿、金陵国卉牡丹园等多个特色休闲农业景区,已成为南京周边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先后引进伊利、枫彩、浩天等30多家农业企业,创成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涌现出果子王鲜桃、家齐甘薯、大项农产品电商、立友农机合作社、好婆婆农家乐等多个农民创业典型。

新增有机认证农产品4个、绿色认证农产品27个,“六合板栗”创成全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多彩竹镇”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订单农业,18家授牌单位24个单品溢价率平均达10%,2018年被列为首批中央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单位,2019年创成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2019南京六合竹镇国际半程马拉松

目前,竹镇年均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竹镇半程国际马拉松赛事荣获中国田径协会2019银牌赛事和最美赛道奖;“多彩竹镇赏花游”2019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60条“乡村游”线路之一;竹镇金磁社区荣获“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等。

优布局促融合

2019年,竹镇作为典型在全国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乡村产业发展培训班上作《美丽乡村、多彩竹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探索与实践》经验模式介绍,受到参加培训的31个省市120名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普遍好评。评价认为,竹镇的产业规划布局合理,建成的规模性一产、精致性二产、体验性三产亮点纷呈;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农旅、农牧、农科教融合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市场带动能力强。

▲ 竹镇美景——冬日瑞雪

据了解,在农旅融合方面,竹镇重点打造了乡村生态游、农业体验游、民族风情游、健康养生游特色,举办自行车公路山地赛、国际半程马拉松、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活动;在农牧融合方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清洁化、循环化、资源化。种植业的废弃秸秆供养殖用,养殖业的畜禽粪便作为种植业肥料,而种养收获的产品用于加工,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市场化运营;在农科教融合方面,集聚了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中山植物所、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即食果蔬产业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基地;在互联网融合方面,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构建全域可追溯、“互联网+农业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展示、物流配送、智慧旅游等系统。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此前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做法(江苏篇)——南京市六合区示范园(上下)”曾指出,园区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借鉴示范园建设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多业态复合”融合方式,进一步彰显特色亮点,提升产业内涵,增强富民成效。

下一步,竹镇将更加突出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农旅、农牧、农林、农科结合发展为导向,围绕高效园艺主导产业强基、扩面、提质、增效,建成5万亩高效园艺生产基地,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5%。三品基地达95%,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达50个。

联农带农同致富

在竹镇,农民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据了解,竹镇采用订单农业、农超对接模式,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进苏果、苏宁易购,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产销双向合作互动,鼓励特色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与园区农民合作组织共建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以南京浩天公司为例,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实行统一鸡苗、统一饲料、统一药品、统一管理、统一回收价格,保障农户的利润、解决食品的安全性,保障鲜品渠道供用的稳定性。推广“人才培育、流转聘用”模式,逐步将农业工人培养成企业管理中层、技术骨干。推广“反租倒包”模式,企业将流转经营范围按功能、面积进行划分,聘请当地农民进行管理承包,收入与效益直接挂钩,管理农民可享受效益分红,农民创业增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除了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5年来,竹镇实施更多举措提升社会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新建设有全科社工窗口镇级为民服务中心1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1个,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全程代办”政务服务事项累计办理51,347件,综合满意率达99.5%。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市定标准下1258户2230名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3个经济薄弱村和5个经济欠发达村全部摘帽,连续5年在全市现代农业主导型街镇考核中处于第一等次。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27,005元,增幅较5年前提升58.42个百分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明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