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遇难,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3人的举动,让人刮目相看

 古稀老人赵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1931年11月19日早8:00,一架中国航空公司的邮政飞机在济南南部划破弥漫的浓雾撞上了一座山头,一声震耳欲聋的撞击声响彻天际,一团熊熊而起的火光瞬间在山间燃烧。

35岁的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在这次事件中遇难。

文章图片1

徐志摩遇难的消息传到了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的耳朵时,三个女人表现各异,但却都有不俗之举,再一次让人们刮目相看。

01.陆小曼之一挽联诉衷肠

徐志摩遇难的消息当天就传到了上海,当工作人员将电报送到陆小曼家时,她却不接受这个事实,将传送消息的人骂出了门。

随后人也一下子瘫软了下去,痛不欲生。就连在场的郁达夫都无法描述陆小曼当时的悲痛欲绝。

在徐志摩的葬礼上,当陆小曼看到徐志摩穿着旧式的长袍马褂,对操办葬礼的张幼仪怒斥道:“赶紧给我的志摩换上西装,你根本就不了解他。”

也许在此时,陆小曼想还原一个风流倜傥,才情四溢、对她万般包容和宠溺的徐志摩。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精神世界好像不存在了,她承认自己“已是一个失去灵魂的木头人了”。她不再来往于交际场所,默默地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

文章图片2

她开始精心为徐志摩编辑全集,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她独立完成了八卷本的汇编工作,终于可以告慰徐志摩的在天之灵,正如她在纪念徐志摩的挽联中所书: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合君心。

此后的几多年,陆小曼一直用鲜花供奉着徐志摩的遗像,直到自己临终。

02.林徽因之一首《别丢掉》永怀念

徐志摩到北京是专程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的。

11月19日,林徽因和梁思成收到徐志摩在南京登机前发来的电报,说是下午3点抵达南苑机场,让派车去接。

文章图片3

下午,梁思成亲自开车到南苑机场,一直等到下午4点半,也未见飞机降落,机场方面也没有确切的消息。

到了晚上,演讲会如期举行,直到演讲结束,也没有见到徐志摩出现。

11月20日,报纸报道了飞机坠机事件,林徽因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文章图片4

待缓过气来,林徽因立即让梁思成赶往飞机失事的地点,协助处理后事,并让梁思成专门从出事地点为她捡回了一块飞机的残片。后来林徽因一直带在身边,妥善保存着,直到去世。

林徽因究竟有没有去参加徐志摩的葬礼,说法不一,无论她到没到葬礼的现场,她都会回忆起16岁青春年华时和徐志摩的康桥之恋,也会回忆起两人才华相惜,超越爱情之外的纯洁友情。

她也许在后悔,在看过徐志摩11月10日准备离开北京时写下的“定明早六时飞行,此去存亡不卜……”的字条后,她劝过他让坐火车,他还是坐飞机了,怎么会一语成谶。

林徽因的挽联上是空白的,也许是什么也写不出来,也许是什么也不想写,不知道自己以什么身份去写。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一直没有忘记,将怀念埋藏在心中,书写在诗中。

一首《别丢掉》,我们就会看懂,徐志摩为什么视林徽因为灵魂的伴侣。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怀念,是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她知道他是生活的热烈追求者,以他内心那份真,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03.张幼仪之操办后事念君情

文章图片5

1931年11月20日凌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张幼仪从睡梦中惊醒,前来报信的工作人员递给了她一份电报,她匆匆浏览完电报,惊骇不已。

在出事的前一天,她和徐志摩还见过面。当时徐志摩来和她告别,她还劝徐志摩不要老乘坐免费的飞机,太不安全了。哎,昨天还有说有笑的人怎么就会突然间没有了呢。

张幼仪强忍悲痛,连忙问前来送信的工作人员,“为何不将电报送到陆小曼手中?”工作人员回答道,“消息送到陆家,陆小曼不相信,将我赶了出来。”

此时,听到陆小曼的做法,作为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不免为他惋惜,对其所追求的爱情产生了怀疑。悲痛之中,她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他的丧葬事宜。

张幼仪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过于敏感,便拜托自己的八弟带着自己和徐志摩唯一的儿子徐积铠去济南为徐志摩收尸。

文章图片6

随后,她又将徐志摩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徐家父母。徐家父母因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事,已经很少和徐志摩联系了,此刻听到儿子的死讯也是肝肠寸断。

张幼仪一边安排徐志摩的丧礼,一边等候徐志摩的遗体回来。

很快,徐志摩的遗体被送了回来,在张幼仪的帮助下,中国银行为徐志摩举行了公祭仪式。但张幼仪碍于陆小曼,选择了没有出席这一仪式。

然而就在公祭仪式这天,她还是不得不赶到现场。那天,在家中的张幼仪还是收到了公祭仪式主持人的求助电话,要她立刻赶到公祭仪式的现场。

在公祭现场,张幼仪发现徐志摩的棺材竟然被打开了,原来陆小曼到达现场之后对张幼仪的安排十分不满,她要求将传统的棺材换成西式的,并要求将徐志摩身穿的黑色长袍寿衣改成西式服装。

张幼仪知道徐志摩的身体在飞机失事时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再也经受不住折腾。

张幼仪不惜得罪陆小曼,拒绝了她的要求,还是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了徐志摩的下葬仪式。

04.三个女人之缅怀徐志摩

徐志摩走了,和他有关的3个女人尽力地为他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悲痛和思念幻化在诗集中、文集中,出版了徐志摩的诗集、文集等许多书籍,完成了徐志摩著书的夙愿。

徐志摩的死对陆小曼来说犹如人生中的当头棒喝,不仅将她打醒了,而且将她打疼了。

她不再吸食鸦片,不再出入交际场所,静下心来整理、收集徐志摩的诗稿和文稿,来实现徐志摩未能完成的愿望。

文章图片7

徐志摩作为民国著名的文化人物,在他短暂的生平中,留存了不少作品,有些作品甚至还只是初稿,凌乱不堪,没有和读者见面。而著书力作也是他的愿望。

在此后几十年里,陆小曼一直致力于整理、收集和出版徐志摩的遗作。在她的努力下,陆续出版了《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等作品。

她还完成了《徐志摩全集》文稿收集、整理和编撰,但由于时局起起伏伏,她在世时未能出版发行。

陆小曼可以说用了她的后半生,完成了徐志摩的愿望。也许对于她来说,这是唯一一件能告慰徐志摩在天之灵的事情。

张幼仪为了让后人记住徐志摩,1969年,由她出资,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为了告慰徐志摩在天之灵,张幼仪一直照顾他的父母,也一直在经济上资助陆小曼。

徐志摩死后,林徽因抢夺《康桥日记》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但她对他的怀念一直在持续,从她后来写了许多诗里不难看出。

文章图片8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对逝情的缅怀与追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淡淡的伤感与愁绪,无不流露着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怀念和不能忘却之情。

05.三个女人之前嫌尽释

张幼仪作为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可以说有两个情敌,一个是林徽因,另一个是陆小曼。

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冒天下之大不韪强迫张幼仪离婚,抛妻弃子,而林徽因却转身嫁给了梁思成,在张幼仪看来,这是过于无情,也是导致自己婚姻破裂的原因。

另外,在张幼仪看来,导致徐志摩死亡的原因是林徽因,如果徐志摩不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就不会死。所以,张幼仪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林徽因是有恨意的。

陆小曼爱上了徐志摩,出轨、打胎,结婚后抽大烟、娇蛮任性、生活奢侈,徐志摩为了满足她的花销,南来北往疲于兼职挣钱,起早贪黑写文章也是为了挣钱。

这时候张幼仪同情徐志摩,对陆小曼则是既恨又同情,而同情多余恨,毕竟陆小曼是真心爱徐志摩的。

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张幼仪一直以徐父的名义接济他两,定期汇钱。就是徐志摩死后,她还一直接济陆小曼。

文章图片9

1955年,林徽因病重住院,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但是她却在这个时候提出想见张幼仪和徐积铠,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和徐志摩的儿子。

当得知病重住院的林徽因想要见她时,张幼仪同意了,和儿子从香港乘飞机到北京去看望她。

张幼仪和儿子见到了林徽因,病床上的林徽因已经十分虚弱,见了张幼仪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们。

此时的林徽因对于张幼仪母子是怀有愧疚的,虽然自己最后没有接受徐志摩的爱,但徐志摩确实是因为她而离开了张幼仪母子的。

她在临终前才想见见张幼仪母子,也许是想向他们表示自己的歉意,但最后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出。也许是想念徐志摩了,见见徐积铠以了却心中的思念,毕竟年轻的徐积铠就是年轻时徐志摩的翻版。

这是张幼仪和林徽因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张幼仪能够去见林徽因一面,想必她已经放下了当初的仇恨。

张幼仪在晚年对往事悉数释然,放下了一切,也原谅了一切,曾对儿子徐积铠说:“同情陆小曼,不恨林徽因。”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