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固伦和孝公主,备受乾隆宠爱,乾隆直言:若她为男子,必立为储君

 四季视野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在古代封建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主流思想,皇帝的后宫也不例外,有些妃子终生无子,无恩无宠凄惨度日,有些妃子生下皇子,一飞冲天得享隆恩,在皇室中,皇子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们或继承皇位龙御天下,或受封亲王统御一方,他们的母妃也常常因此母凭子贵,得到较高的位份和俸禄。

可同样是皇室血脉,反观公主们的待遇就并不乐观了,公主大多并不受皇帝宠爱,在后宫默默度日,待到婚嫁年纪,好一点的会被皇帝指婚给朝廷重臣的宗亲子弟为妻,不好的就会被派去和亲,远嫁遥远异国,直到客死他乡,都不能魂归故里——她们虽然有着公主的头衔,可也不过是傀儡和工具罢了。

可有这样一位公主,她还在娘胎里时就备受皇帝关注,她不受宠的母妃也因为她的出生而重新得宠,皇帝甚至直言,假若她是个儿子,一定会让她继承储君之位。

她是公主中的例外,同样是乾隆的女儿,固伦和敬公主受宠是因为孝贤皇后富察氏的滤镜加持,她的受宠却是实打实靠自己的魅力,她就是乾隆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

尚在襁褓便深受宠爱,母凭女贵

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四十年生于紫禁城的翊坤宫,她的生母惇妃汪氏本在乾隆的后宫籍籍无名,却因为十公主的出生从此母凭子贵,重新得到了乾隆的关注。

汪氏姿色平平,在一众环肥燕瘦中并不出彩,但她善于察言观色,抓住了乾隆帝十分孝顺这一点后,汪氏日日悉心照料皇太后,夙兴夜寐衣不解带,终于在皇太后面前混了个眼熟,也因为替乾隆尽孝而入了乾隆法眼,承宠几次后,汪氏有喜了。

汪氏有孕之时,乾隆已是65岁高龄,他向来喜欢钻研养生之道,看到自己65岁高龄还能让妃子有孕,心下暗喜,对汪氏这一胎也尤为关注。

他常常去探望怀有身孕的汪氏,将大把大把的进补品送进惇妃的寝宫,后来干脆将还是嫔位的汪氏晋封为惇妃,十公主还未出生,便为母亲争取到一个妃位。

乾隆四十年,惇妃生下十公主,尽管是个小公主,可这丝毫不影响他对这个孩子的喜爱,老来得子的乾隆将全部的父爱都倾注到了十公主身上,对惇妃汪氏也是多加照拂。

汪氏从不起眼的小小妃嫔,一跃而至乾隆眼前的大红人,这都要多亏了她的小女儿。

凭借乾隆对她的宠爱,惇妃渐渐开始张狂起来,她本是寻常宫女出身,如今一朝得宠,便嚣张跋扈起来,对宫中宫女动辄打骂解气,乾隆虽然知道此事,却碍于十公主尚年幼,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汪氏为非作歹。

可汪氏越来越轻狂放肆,有一次竟将一个宫女活活打死。清朝的宫女也都是出身八旗的正经官家女子,她们大多家有背景,进宫只为得到皇帝宠爱,待到25岁依旧没有承宠,是要被原封不动送回家中的,汪氏打死的宫女也是八旗出身,却无故被打死,这让乾隆大发雷霆。

换做寻常妃嫔,乾隆一定会重重责罚,可是看到尚在襁褓中的十公主和苦苦哀求的惇妃,乾隆心软了,人老了就会心软,乾隆也是一样,他不忍心让十公主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

乾隆重重举起了手,却又轻轻放下,最终,他只是褫夺了惇妃的妃位,重新降为了嫔。

惇嫔有错在身,为人又不知进退,乾隆自然不放心让她继续抚养十公主,于是便将十公主交由尊贵的皇贵妃来抚养,可十公主离开了汪氏便嚎啕大哭,不管谁哄都不管用,一张小脸哭得惨白,眼睛也哭得红肿,日夜啼哭不止的十公主让乾隆十分心疼,无奈之下,他又将十公主交给生母惇嫔抚养。

惇嫔经此一事也收敛了脾气,乾隆每次探望十公主时,惇嫔都在善待宫人,温柔贤惠,乾隆欢颜,不久后便将惇嫔复为妃位。

小小的十公主尚在襁褓中便用一己之力让母亲重新得宠,而乾隆对她的宠爱,在日后与日俱增。

若为男子必立为储君,受尽恩宠

待到公主稍大一点,乾隆便更加喜欢这个活泼大方的小公主了,乾隆脾气火爆,可他在十公主面前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久而久之,宫人们摸到了规律,只要乾隆发火了,他们就宣公主觐见。

小公主蹦蹦跳跳来到乾隆案前,头一歪脸一扬,乾隆看着她花朵一般的笑脸就怒气全无了。

十公主也因此被宫里人称为“波罗公主”,备受尊敬,是吉祥物和镇宫之宝一般的存在。

十公主年纪再长些,她身上与乾隆如出一辙的性格和秉性便渐渐显露出来,这也是乾隆越来越喜欢十公主的原因,公主不仅长相神似父亲,还继承了父亲骑射的本领,一身劲装英姿飒爽的十公主在猎场驰骋飞扬的身姿,总是让乾隆愣神。

自己这个小女儿,和寻常女儿家不同,不爱女红爱打猎,是个女中豪杰。

他常常和十公主一起骑马打猎,每次父女俩总是收获满满,乾隆也在女儿的嗔怪中暂时忘却了政事的繁忙和冗杂。

乾隆曾对十公主说过:“倘若你是个男子,我一定封你为储君。”

想来,他看中的便是十公主身上,来自于他的洒脱与豪放吧。

只是他早已经在如山的奏折和沉重的国事中,将曾经那份豪气磨尽了。

眼看着小公主越来越大,老父亲乾隆又开始操心起了公主的婚事,他自然不舍得女儿远嫁,也不愿意将女儿随便指婚,便早在公主七岁时就为她谋划了一桩好婚事。

乾隆看中的女婿,正是当朝重臣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就连丰绅殷德这个名字,都是乾隆亲自赐名的,他希望丰绅殷德能满载福气与运气,和自己的小女儿好好过日子。

婚事既定,待到公主成年后,就该给公主封号了,依照清律,只有皇后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妃嫔之女再受宠也只能是和硕公主,可乾隆却执意将十公主封为固伦和孝公主,让她得享嫡女待遇,位同亲王,自此,固伦和孝公主地位再升一级。

乾隆还准许固伦和孝公主可以乘坐金顶轿,而这更是连皇后之女都鲜少能有的待遇,足可见固伦和孝公主在乾隆心中的地位之重,远非其他公主可比。

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和珅倒台

乾隆五十四年,15岁的固伦和孝公主与丰绅殷德成婚,他们的成婚大典在皇家重地正大光明殿举办,乾隆为固伦和孝公主准备了极其丰厚的嫁妆,又命所有官员必须参加典礼,给予祝福,哪怕是垂垂老矣的年迈官员也需出席。

婚礼上,看着自己爱女出嫁,乾隆感慨万千,他一手做主了女儿的婚姻,本以为是金玉良缘,却没想到在日后给和孝公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婚后,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感情深厚,少有不和,公主虽自小备受宠爱长在皇家,却并没有养成骄纵的性格,她常常敦促丈夫勤加勉励,不能只仰仗祖荫。

乾隆为了让小夫妻俩日子顺遂,准丰绅殷德御前行走,后又升任他为教秩大臣,而此时的丰绅殷德不过15岁,正是贪玩享乐的年纪,公主为此忧心不已,担心丈夫不能担此重任。

有一次,丰绅殷德在下雪天和孩子们打雪仗,这一孩子气的行为让公主十分恼火,丰绅殷德见状连忙跪下乞求公主原谅,公主也宽宏大量,扶起夫君与他一起进屋看书。

闲暇时候,夫妻两人便会一起出门打猎,游山玩水,俨然一对寻常小夫妻,过着有人间烟火气的富足生活,可天有不测风云,该来的迟早会来。

和孝公主在婚后没多久便有孕,生下一个白胖儿子,和珅和丰绅殷德都十分开心,可幼子没多久便夭折了。

儿子的离去让公主茶饭不思,一连多年都再也没能有孕,丰绅殷德是家里独子,无后对丰绅殷德来说是大不孝。

因此,和孝公主多次劝丰绅殷德纳妾以延续香火,起初丰绅殷德坚决反对,但在公主的坚持下,他还是娶了几个小妾,公主虽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又无可奈何。

屋漏偏逢连阴雨,先是幼子夭折,紧接着父亲病逝。

接到乾隆死讯这一天,刚好是和孝公主的24岁生辰,在大喜日子接到如此噩耗,和孝公主悲痛不已,可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乾隆病逝,嘉庆继位,新帝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清算和珅,抄家,抓人,和孝公主看着乱嚷嚷的和府,一时之间竟然感到一丝迷茫。

岳丈和珅的所作所为,父亲不可能不知道,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将自己指婚给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是牵制,还是安抚?她也不甚明白。

她对父亲的爱,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可再难过,日子还是要过,岳丈必死无疑,丈夫也下了大狱,和孝公主在哥哥嘉庆帝面前苦苦求情,她知道和珅罪大恶极,不求宽恕他,只求留个全尸。

最终,嘉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给和珅留了全尸,还准丰绅殷德为父亲办了葬礼。

晚年守活寡依旧受宠,享尽荣宠

自从和家倒台后,丰绅殷德便一蹶不振,他被削了官职,一无所有,整日里只知道和几房侍妾沉湎酒色,丝毫不将和孝公主看在眼里。

嘉庆得知此事后,为妹妹鸣不平的他将丰绅殷德流放至乌里雅苏台,可边疆苦寒,和孝公主心疼丈夫,又去宫里求情,最终,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嘉庆允丰绅殷德回京。

回京后的丰绅殷德依旧沉溺于声色犬马,不知进取,年纪轻轻身体便被掏空,公主遍寻名医也回天乏术,1810年,丰绅殷德病逝,年仅36岁。

丰绅殷德死后,寡居的和孝公主依照祖制不能改嫁,她一个人孤苦无依,膝下无子,日子寂寥,为了排解苦闷,嘉庆将丰绅殷德其中一个小妾的孩子过继给了妹妹,又时常送钱送食接济她的生活。

在哥哥的悉心照顾下,和孝公主后半生也是锦衣玉食,没有受到半点委屈,只是心里的苦闷,又哪里是物质可以弥补的呢?

后来道光帝继位,同样对这位姑姑十分重视,时常帮扶她。

道光三年,和孝公主病逝,享年49岁,她死后,道光帝亲自来到她的葬礼上,送了她最后一程。

和孝公主是被公认的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她身份显赫,又被三代皇帝宠爱,这是其他公主从未有过的待遇,但尽管享尽荣宠,她也依旧成为了乾隆牵制和珅的一个工具,在孤独与寂寞中走完了后半生——足可见,后宫女人,几多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