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道仙:关于神通的描述

 衆妙之門 2022-11-30 发布于陕西

创作声明:本文是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内容全部为虚构内容,不涉及任何宗教信仰,纯属个人创作娱乐之用,切勿当真。

很多人修行是为了追求神通,或者说,很多人出修佛修道马出道是为了追求神通,好像有了神通就很神奇,就比普通人厉害,这其实是一种谬论,如果把神通比作风景,那么修行就是爬山,神通是你爬山路上必然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山水日月,花鸟鱼虫,然而看到这些风景并不是修行的最终目的,如果以看到这些风景为目的去修行很容易把自己限制死,也就停在了半路上,以为这就是终点了,其实所谓神通是修行路上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客观来讲,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就像我们自己,能感知到热和冷,疼痛和痒麻,就是一种感通而已,但神通并不是修行的终极目标,修行之人心中一定要有正信正念,只要没有到达山顶,其他看到的遇到的都只是风景而已。那么关于神通的描述,佛家和道家都有相应的描述和记载

佛教之六神通为: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佛家典籍《俱舍论》描述,此六通以慧为体,前五通通过修四禅而得,凡夫亦可达,第六通只有圣者,如阿罗汉与菩萨、佛可得。

根据佛家经典《大智度论》说,菩萨得五通,佛得六通。漏尽通,取保存封固,不泄漏,不丧失,不减少,不后退,有进无退,不动,不退转,不轮回,不出不入,不生不灭之意,即完满无漏,不变不动。

据道家的经典《移神内院端拱真心》中记载,玉阳仙师的描述的六通为:

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勇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

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

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

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

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见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命通也。

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也有对修行所得神通的描述:

目通,能彻视洞达,坐见十方,天上地下,无有障蔽,六合内外,鬼神人 物,幽显大小,莫不了然分明,如视掌中。

耳通,能洞听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一切音声,元不悉闻。人天禽兽,喧飞蠢动,一切众声闻悉,晓了分明。

鼻通,晓百和宝香,分辨气数浓薄差失、纤毫必记,四方上下,异域绝境,香臭之气,闻如面前。

舌通,万品众物,合为一食,经舌悉知种类,分别其味。

身通,能飞行上下,履冰涉水,经山触石,无望慑碍,分形散体,干变万化,形长充于八极,短入于毫微。

心通,迥一切法,皆悉空净。

顺为凡,逆为仙,只在其中颠倒颠,道家的修行路线是夺天地造化,逆天地而行的,因为修行本来是个逆天的过程,顺应自然生活,就是走凡人路线,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炼己,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三还九转漏尽成。一定是这样才是正路子,对神通的追求不应盲目,要理智看待,得到六神通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修辟谷之法,通过吐纳之法吸风引露可得六神通,通过内练修内丹强身健体可得六神通,专修术法相道,专精传承法脉法门可得六神通,甚至修持真经,敬天法祖也可得六神通,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境界。

道家了却因果是有仇报仇有怨了怨,理智面对,合理的解决,不会一味的感化劝善,一味的避世修行,凡事都要视情况而定,同样的在古人的定义里对修行境界有七侯和五时的描述,其中也描述了相关的神通显化:

第一候,宿疾并销,身轻心畅,停心在内,神静气安,四大适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悦日新,名为得道。

凤初境:疾病不生,身轻体健,练气。

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形悦心安,通灵彻视。移居别郡,拣地而安,邻里之人,勿令旧识。

琴心境:返老还童,明晰自身,筑基。

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蚻人。游诸名山,飞行自在,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蹑眕霞,彩云捧足。

腾云境:飞行天地,腾云驾雾,金丹。

第四候,炼身成气,气绕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昼夜常明,游诸洞宫,诸仙侍立。

晖阳境:元婴。天地能源为己用

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变通自在,作用无穷,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乾元境:移山倒海,雷霆震怒,化神。神飞天外

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灵,色形不定,对机施化,应物现形。

无相境:阳神。

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伦,大道玉皇,共居灵境,贤圣集会,弘演至真, 造化通灵,物无不达。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名曰究竟。

太清境:混元。

五时分别为:

第一时,心动多静少,思缘万境,取舍无常,念虑度量,犹如野马,常人心也。

第二时,心静少动多,摄动入心,而心散逸,难可制伏,摄之动策,进道之始。

第三时,心动静相半,心静似摄,未能常静,静散相半,用心勤策,渐见调熟。

第四时,心静多动少,摄心渐熟,动即摄之,专注一境,失而遽得。

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触亦不动,由摄心熟,坚固准定矣。

总而言之,神通不是修行的目的,要理智客观的看待,神通更多是为了证道而存在的,切不可把神通当作修炼或者修行的目标去做。

福生无量天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