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电厂工程师到雨果奖获得者,曾被奥巴马催更,他怎么会这么牛

 lfcxxqxa 2022-11-30 发布于山东

从电厂工程师到雨果奖获得者,曾被奥巴马催更,他怎么会这么牛

有书

“你好,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看了您的《三体》后,十分喜欢,可否发下后续的作品,很着急!”2015年的一天,娘子关的一名工程师,在闲暇时,打开了自己电子邮箱时,发现这封来自美国白宫的未读邮件。

看到邮件的内容,这位工程师的第一反应是有人恶作剧,应该是“病毒邮件”,所以,他立马把邮件删除了。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他又收到了同样的邮件,他仍然选择不予理会。

直到有天,他突然接到外事部门打来的电话,对方是专程与他商量《三体》后续英文稿件事宜。这时,他才知道,原来之前收到的邮件真的是奥巴马发来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猜到这个他是谁了吧?没错,他就是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的刘慈欣。

刘慈欣因为写科幻小说,收获了一大批粉丝。除了奥巴马外,扎克伯格、马化腾、雷军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是他的铁粉。

他原本只是一位电厂的工程师,却利用业余时间写科幻小说,获得了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人生蜕变呢?

01

1963年,刘慈欣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母亲是一名复员军人。

在他3岁时,“文革”爆发了。因他的叔父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受其影响,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一家煤矿,父亲当矿工,母亲当小学老师。从此,他们一家便都在煤矿生活。

当时,煤矿的生活很是单调,没什么娱乐,刘慈欣便偷偷找来父亲收藏的书。里面有《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等名著,但刘慈欣并不喜欢。

刘慈欣上小学三年级时,无意中在父亲收藏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儒勒∙凡尔纳写的《地心游记》。这便是他人生中读到第一本科幻书。

他一下就被书中的科幻内容吸引住了。书中的故事,激起了他对星球、星际、宇宙的无限想象,他的内心无比激动,他感觉这本书就是专程等他来相遇的。

多年后,他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谈到了他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感受时,他说:“我感觉像是黑屋子一下打开窗户,我感觉我生下来就是看科幻的。”

这一次的相遇,成了他终身的挚爱。自从看了《地心游记》之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科幻。后来,他又在父亲收藏的书籍中,找到了《太空神曲》、《白鲸》等科幻小说。

但是,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这些书很容易成为被抨击的对象。父亲怕因此惹出事端,多次警告他不要再看这类书籍。

此时,刘慈欣对科幻小说已经欲罢不能,于是,他便开始瞒着父亲偷偷地继续看书。

后来,刘慈欣也会看一些国内的科幻作品,他把中国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全都买来看。就这样,他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科幻迷。

少年时代的刘慈欣,除了学习外,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用于阅读科幻小说。而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今后的科幻创作打下了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刘慈欣正是在兴趣的驱动下,对科幻世界产生了痴迷,进而一步步走上了科幻作家之路。

02

随着阅读科幻类书籍的增加,刘慈欣脑海中关于星球、太空、宇宙的画面越来越立体。他甚至会脑海中,勾画出太空中的各种物体,想象着自己去触摸星体的感受。

当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越来越多时,刘慈欣便很想把它们表达出来。于是,到了中学时期,他就开始写科幻小说,并尝试投稿。

刘慈欣虽然不停地在写稿、投稿,却也同时不停地收到退稿,甚至有时像石沉大海,连退稿都没有,但他还是坚持写稿并投稿。

刘慈欣刚开始创作时,就选择从长篇小说写起。他的首部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在创作中经历了数次改稿。但当他把书稿寄给出版社时,得到的却是一系列退稿信。

刘慈欣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开始寻找作品一直不获发表的原因。他找来市面上已经发表的科幻刊物,仔细分析,研究读者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作品。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后,他发现,原来那时科幻刊物的读者偏爱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在市场上并不被看好。

于是,他开始投入短篇小说的创作。果不其然,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很快就发表了。

《带上她的眼睛》为刘慈欣拿下了他的第一座银河奖,开启了“八连奖”的“封神史”,还入选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

正如约翰逊曾说过:“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如果刘慈欣在第一次被退稿后,就放弃了写作,那么,也就没有后继的《流浪地球》、《三体》等大作问世了。

坚持做一件事情确实很难,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下去就更难。但是,当你坚持下去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1985年,刘慈欣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山西阳泉娘子关的发电厂,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

在那个年代,发电厂员工的业余生活都很单调,大多数人下了班不是打扑克,就是打麻将。

刚开始,刘慈欣也会参与打麻将。但他总是输,最惨的一次输了一个月的工资。从此以后,他便决定不再浪费时间打麻将了。而是重拾起上学时的爱好,又开始阅读、写科幻小说。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将生活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写作,一年可以写一本36万字的书。

在发电厂工作的30年中,他总共出版了13部小说。他的《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和《三体》前两部,这些广为人知的佳作,都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2009年,娘子关发电厂因环保问题被关停。正当大家都在为生计犯愁时,刘慈欣被调到当地的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开启全职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工作模式。

这完全得益于他在职期间发表的多部作品,让他小有名气。至此,刘慈欣终于把这么多年的爱好转化为职业,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科幻作家。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你耕耘过,播种过,浇灌过,那么,收获是早晚的事。

04

刘慈欣曾说过:“主流文学描写上帝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像上帝一样创造世界再描写它。”

大多数人认为,科幻都是靠想象力凭空捏造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所以,现在许多人都只重视知识,而忽视了想象力的意义。

其实,许多新的发明都是始于想象。比如,刘慈欣在《三体》中所描写的人类未来服装,可以像电脑显示器一样显示图像。而今,复旦大学的彭慧胜教授带领团队,就成功研制出在织物显示器。

无独有偶,在《三体》中,刘慈欣描写了一个叫云天明的人物,在死亡时取出大脑冷冻,最后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

在2015年,《三体》的编审成员杜虹,因胰腺癌去世。在去世前,她就选择取大脑冷冻,等50年后医学技术发展时再复活。

刘慈心通过他的文字,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对未来的想象。然后,再把这想象通过科技手段,逐步变成现实。

看到科幻被一个个变成了现实,你还会觉得科幻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吗?

作者:一鹭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