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州乡镇胜景系列之东岗:秋游万宝山【武新华】

 太行文学l苑 2022-11-30 发布于河南
林州之地,皆为毓秀。物华天宝,胜景长留。兹为咏叹,仓促而就。勾画素描,挐心内之不朽。倾情涂鸦,做宣传之所求。莼羹鲈脍,都是五柳。千山暮雪,只取一裘。若家若乡,但愿无谬。

十六个乡镇,十六处乡愁。从心出发,越过山丘;于字落笔,我心依旧……

敬请欣赏林州乡镇胜景系列之东岗——万宝山。

深秋要打烊了,一整日的阴天,走在路上觉得哪里都是凉的。鼻子、嘴、手、脖颈,风从衣领灌进去,是晚秋天气特有的瑟瑟的寒。再过一段时间,冬天就开始营业啦!赶紧,留一咎秋色吧,愿能抵御灵魂的寒冷。

一早接旅游局朋友邀请,带我们全家游览万宝山。当我迷惑地表示没听说过时,朋友解释说,那里原是豫北农的所在地,“万宝山”名字还是参与修建红旗渠的杨贵老书记给起的,寓意是这儿漫山遍野都是宝藏。既然如此,那当然要去了!

于是便驱车来到林州市东岗镇万宝山,沿蜿蜒的小道抵达山腰时,却发现万宝山在太行群山之中景色不算秀奇,也缺少神秘兮兮的人文景观,甚至有些料峭寒意,站在半山腰四望,极目天舒,灰褐色依然打底,山山相望,脉脉相连,把天地缝合在一起,村庄就像大山的补丁,人就像忙碌的蚂蚁,房子像一个一个大小不一的线头疙瘩,云卷云舒,天地安静,一层黄土一层卵石,薄厚不一,反反复复数十层,犹如一幅千古画卷,抑或是一本厚厚的天书。直教人惊叹天地造化神奇、沧海桑田古远。山脚下,荷叶般摊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子。

山野间的小路像老黄牛的背脊,把村庄连起来,把生机扩散开来,红旗渠的控制性工程曙光渡槽在眼前了,槽壁上镌刻着“丁冶岭曙光渡槽”七个红字,彰显着林州人民敢叫江河重安排的豪迈。座落在古寺庙遗址上的居然是北丁冶村小学,庙碑已改造成石阶和门口基石,尚有碑刻小楷:“大明国河南彰德府林县##里丁冶村,……万历三年岁次,……重修……”云云,道出了丁冶村的古韵和盛名。

连绵起伏的山岭沟壑中,远处黛山迷蒙,半坡上数十个人正在挥舞着手中的镐头、铁锹,整修管网,垒砌树穴,在林业部门工作的妻颇专业地讲解道:“这应该是山区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为保障树苗成活率采用的'铺地盖天’植树法,在山坡上用石块垒起一个个'鱼鳞坑’,树坑底部铺设可降解塑料薄膜,回土栽树后,上面再覆上地膜。'鱼鳞坑’保土又保水,树苗在这样精心呵护下能抵抗山风和干旱,生根抽芽,确保造林成果。” 

山道崎岖,路随山转,始宽后窄,在升达半岭后,一片开阔,再往北开始下坡,路更窄,路面是碎石铺就,略显不平,曲曲弯弯,直到大山深处的一处坐北朝南寺庙,寺前有一座石桥,曰普渡桥。我们将车子停在桥南空地,朋友在庙门里翻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木杖,说以防徒手难敌无人区的狼,也好省力。

大姑娘倒是对不远处的几处石屋石窗颇感兴趣,还不忘开玩笑:“要不要来体验下终南山活死人墓的感觉?来段儿神雕侠侣的日子?”妻更是兴致大发,对山朗诵:“遥想当年,石室门口,羊儿咩咩,鸡鸣狗吠,松涛阵阵,坐在石头上,抽一袋烟,喝一口酒,不甚美哉!”朋友笑着讲解道:“嫂子说的没错儿,这石屋原来在我们这里叫山顶别墅,叫或石头城堡,林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叫石城。”

我则找了个观景点,极目四望,但见山峦玉列,峰岭琼联,内心为之震撼,此情此景,不由脱口而出一首记不清谁的诗:“西山遥望起迢峣,坐看千峰积雪消。素采分林明晓日,寒光出壑映晴霄。断崖稍见游麘迹,深谷仍迷野客樵。应日阳和气回早,登临未惜马蹄遥。 

过了普渡桥,山势更险峻起来,峡谷上小路窄的地方仅容下一人过往,我们便寻河道跳跃攀爬而行,羊肠小道两侧,山势陡峻,山顶仿佛就在云端,山上树木不怎么稠密,恰到好处地分布在该在的地方。河道内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星罗棋布,我们有时沿石间缝隙穿插而行,有时脚踩低石一跳而过,不时探讨着河流曾经激流澎湃的样子。
突然,大姑娘惊叫一声:“快看,这是不是螃蟹化石?”说完翻起了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果然,一个清晰的螃蟹骨架显现了出来,大家忙在周围寻找,小鱼、小虾、树叶、海螺……好多大大小小的化石浮现在了眼前。

“这里看来远古时期应该是海洋啊!”大姑娘不由感叹一句。

“你还真说对了,林州远古时期就是海洋,古时就叫隆虑山,后来改名林州,再改名林县,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才重新改名林州市的!”朋友很认真地给大姑娘解释道:“看看,还是咱老家好吧!”

此时,眼前突然好像没路了,一条狭窄的崖沟出现在前面崖壁左侧,深深的狭沟下面是一个潭,潭口上方卡了一颗直径一米左右的椭球型大石,我们借着崖边树枝缓缓爬到崖上,颤颤微微才脚踏大石爬上右侧崖壁,一段更高的河道又出现在了眼前。

河道两侧高山巍峨,风景不断变换着,野藤和小灌木爬满了山坡,头顶的蓝天紧挨着山岭,河道峰回路转,河道内手机信号全无,天色已阴沉了下来。

朋友说:“前面不远处就到双龙寺了,相传很久以前,山外有一位老石匠,老石匠有两个女儿,一天晚上老石匠梦到一位高僧对他说,他须在后山的悬崖上,用牙咬雕刻佛像。这样他的两个女儿才能得到幸福,雕刻神像时自有神仙相助。于是,老石匠就进了深山,挑选一处悬崖峭壁雕刻佛像。为不让女儿们担心,老石匠没有告诉女儿真相,只是每天让女儿送饭。在距离雕刻石像悬崖大概二里半的地方敲钟,只要老石匠听到钟声就过来吃饭,一天,好奇的女儿想看看父亲到底在干什么,于是就偷偷进山,当看到父亲在悬崖上用牙咬石头,雕刻佛像时,她们不禁惊叫起来:爹,你可要小心啊。专心雕刻的老石匠竟然猛然受惊,跌下悬崖,气绝身亡。两个女儿抱着父亲哭了三天三夜,泪水落在平滑的岩石上竟然变成了两个水潭,且潭水清冽,终年不干,后人称之为双女瓮。

故事颇具神话色彩,勾起了妻和大姑娘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想要验证这个美好故事的真实性。

兴致未尽,我们又摸爬前行一二里,一条狭窄的通道呈现在眼前,更像是山岩中开出的一条石缝,靠山谷一侧的山岩约三米多高,五米多宽,绕山岩外有一条约五十厘米宽的小道,再往外便是十丈多深的山谷。

“前面不远处就是'二里半’了,那里有一口古钟,距离很远都能听到清脆悠扬的钟声。”朋友指着山的拐角处讲解道。可惜,当我们终于赶到二里半之后才发现,既没有传说中的古钟,也没有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是在山岩靠山谷一侧的神龛有善男信女摆放的贡品,以及峭壁上写了一些佛字。不禁有些失望,哪有什么大钟啊!虽然没有钟,但仍对双女瓮以及峭壁上佛雕的兴趣不减,于是又兴趣盎然地向前面走。

终于来到了双龙寺前,一座破旧的古庙出现在眼前,庙后一棵古树,据碑文记载这棵古树已有六百多年,古树中空,却依然绿意盎然。庙里没有人,看来应该是人迹罕至,香火不旺,每逢节日才有一些人上山捐出一点儿薄薄的香火钱,用来维护古庙和进山道路。

双龙寺对面数十丈高的峭壁岩上,有百十个看上去有50厘米左右的神龛,曾经雕刻的佛像轮廓依稀可见,朋友语带悲愤地讲解说:“佛像原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由于保护不周,被盗取并出卖了好多。据寺里碑文记载,双龙寺至少从唐朝已存在而峭壁上佛像更是在北魏时期就有了。可惜最近十几年竟惨遭破坏,神龛里的佛像几乎被洗劫一空。

在佛像下方河谷中有一高一低两个水潭紧挨着,高处水潭溢出清澈的泉水,缓缓流向低处的水潭,而低处水潭却一直未被注满。

朋友指着讲解道:“这便是双女瓮了!”妻和大姑娘兴奋了起来,完全无视身背一大包化石快累悲催了的我,小心地来到水潭边上,用落到潭边的树叶,轻轻的捧起泉水,慢慢品尝起来。“嗯,真的好甜呀!”大姑娘顺手鞠了捧水含在嘴里:“妈,快喝点儿啊!清凉中透出一丝甘甜,那种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

简单地补充了一些食物和水并合影留念之后,眼看已日薄西山,整个山群都在一片氤氲雾气中。听着山林风声,仿佛与俗世脱离了开来,沉静在这片山色之中。

在返回的碎石山道上,我们重温着来时的惊喜,两旁的山峰前倾着,像一个一个奔跑的巨人,一路山峰为伴,层峦叠嶂,看看那气势,心灵就被震撼了。

我想:“或许这太行群山,便是林州人温顺崇尚、急公近义,又宅心仁厚的写照吧?”

林州的山与人默契着,用一种真实姿态生活着:山,是大写的人;人,是山的投影。为了人间这份美丽,山与人拧在一起,才能成就一方的安居乐业。林州人这些年“出太行、建太行、美太行”的历程,已使得林州的山美化成了童话仙境。山半坡的梯田、果园、村庄,山上的松树、柏树、石头,营造了一种和谐宜居的氛围。山下树林中若隐若现的工业园区,恰到好处呈现出了现代化的林州……

林州,必将更加美丽!

【作者简介】:武新华,林州人,喜好读书写作、旅游摄影,热爱生活,唯愿万水千山走遍,品茶喝酒交友,人生肆意笑傲,文章纵横捭阖足矣!然受格局、水平所困,只好闲暇时抒发一下小情绪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