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传统资源优势 大力培育发展句容中药产业

 苏平书易助人 2022-11-30 发布于江苏

句容茅山地区是江苏省道地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历史上享有江苏天然药库之美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茅山地区中药材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现就发挥茅山地区传统资源优势,扶持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大户,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文章图片1

一、句容中药材历史文化溯源

句容中药材有名,源于茅山。我国古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曾经在茅山实地考察过中草药材,并将其中380多种中草药材写进了《本草纲目》。唐代诗人许浑在《赠茅山高拾遗》中写到“遍添新品药名多”;刘言史在《题茅山仙台药院》中也有“仙圃玉苗新” “芝草迎飞燕”的描写。茅苍术、太保黄精、白芨、太子参等药材是久负盛名的茅山道地药材。茅苍术更是声名显赫,在古代一直是贡品,据说1915年获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道地中药材。上世纪八十年代,茅山地区中药材种植较为广泛,天王红山、磨盘、袁巷马埂等地曾是中药材商品基地。太子参、穿心莲还是省定价品种。茅山地区的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南方药材种植、生长的最佳之地。如我市种植的玄参,经南京金陵制药厂检测,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70%。茅山地区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在自然条件、历史地位、道地特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文章图片2

二、我市中药材生产加工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据调查统计,茅山地区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5090亩,其中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5家,种植面积4080亩。位于我市的江苏苏南药业实业有限公司是从事中西药制剂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具有年提取5000吨中药材和年产片剂3亿片、胶囊剂3亿粒、颗粒剂2.4亿袋的生产能力,使我市培育发展中药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和产业支撑。但目前我市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 道地药材保护不力,失去品牌效应。由于对茅山道地中药材保护、家种、驯养不够重视,没有相应的发展保护措施,目前其品牌效应和市场地位渐渐弱化。如茅苍术已处于濒危状态,只闻其名,难见其形,这么有名的道地药材,没有产生与其名气、地位相符的效应和价值。

2. 种植规模偏小,影响力没有形成。我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仅5000多亩,且分布零散,带动示范作用小。没有类似葡萄、草莓等协会组织,目前的种植大户,都是各自为战、各找出路,发展没有规划,形成不了句容的特色和“拳头”产品。

3. 缺乏政策扶持,重视引导不够。从政策层面上来讲,没有将中药材生产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没有像发展鲜果、茶叶、苗木等农业项目一样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选择种植中药材的企业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不高。同时发展中药材经济,由农民自发而为,相关部门研究探索不够,没能发挥出引导和指导作用。

三、培育与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药材的优势在于保存时间长、运输要求不高,也不受宏观调控、公款消费限制等影响,且面向的是全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只有从人工种植中得到满足。从我市药农实践看,种植普通药材亩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有的收益更好,如山栀成活后3-5年即可进入盛果期,挂果25年左右,亩纯收入在6000-8000元。从长远看,中药材产业是对我市农业多元化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发展林下中药材和利用荒山荒地进行种植,能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 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链。我市农业的短板是缺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值链条薄弱,附加值较低。由于中药材加工相对而言技术要求低、投入成本少,加工后经济效益更好,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必将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中药材工业化产品的市场驱动又会带动并倒逼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形成一个持续发展的、有特色的产业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3. 有利于促进我市道教养生、生态旅游发展。句容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中药材产业既可与茅山道教养生文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又可为我市休闲观光旅游增加新亮点,并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优化,形成新的区域竞争优势。

四、对茅山地区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建议

我市高效农业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但转型升级、优化补充的路还很宽。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药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中医药养生保健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中药也进入多个领域,如日化产品中频现中药材的身影,中药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前景看好。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以培育扶持种植大户为重点,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为开辟我市新的高效农业产业作积极探索。

1. 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引导。制定出台中药材产业发展意见,构建组织体系,加强领导和指导协调,鼓励现有中药材种植大户积极探索实践。建议在编制“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时,把中药材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加强引导,首先把种植中药材作为低产田地改造和闲置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既为种植大户扩大规模提供条件,也引导农民跟着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其次积极引导在林下、果下经济种植中药材,实行立体种植,提高种植效益。据统计,茅山地区(包括茅山镇、天王镇、后白镇、白兔镇、边城镇和茅山风景区)现有27.9万亩丘陵岗坡地中,除了已发展鲜果和中药材的5万亩外,还有种植其他农作物的11.4万亩、未利用的2.2万亩、苗木基地9.3万亩,这些土地都可以进行探索、尝试。

2. 完善扶持政策,突出培育大户。中药材种植大户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中央、省、镇江市有关农业发展补助项目和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中药材种植大户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同时研究制定我市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和奖励政策,或将中药材纳入鲜果、茶叶等高效特色农业补助政策范畴,通过以奖代补、安排专项科技资金、信贷优惠、苗种补助等政策扶持,支持种植大户不断发展,做大做强,成为辖区内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种植。

3. 加强科学研究,繁育道地药材。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加强科学研究,根据茅山地区气候、土壤等条件,筛选在我市种植品质佳、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品种,帮助种药大户选好种植品种,并加强技术指导,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茅山道地药材的繁育力度,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建立茅山道地药材人工种植基地,重点培育茅苍术、白芨等,使茅山道地药材闻其名、见其形,吸引科研院所、高校的关注,借助道地品牌,集聚句容中药人气,拉动产业发展。

4. 做好综合开发,坚持融合发展。中药材种植与茅山道教文化、观光农业广泛对接,必将产生融合发展的裂变效应。一是与茅山道教养生融合。道教养生是宗教哲学与中医药学的完美结合。茅山风景区已把打造道教养生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着力建设健康园、养生馆等项目的同时,应当考虑在周边规划建设一个中药园,或与现有种药大户合作,资源共享,使无形的道教养生理念与有形的中药材种植有效结合。还可在道教论坛设立中药馆,更深一步挖掘葛洪句容炼丹、李时珍茅山采药文化,展示介绍茅山地道中药材以及句容民间中医专科特色、典故,使茅山道教养生的内涵更为丰富。二是与我市生态休闲观光旅游融合。中草药开花结果,具有生态景观效应。可引导药农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与打造旅游景点相结合,规模形成后,自然而然就成为休闲旅游观光的景点。如大规模种植的栀子园,不仅经济效益好,且能打造“栀子花谷”,花香景美,成为新的特色景点。

5. 主动对接药企,不断开拓市场。销售市场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根本。首先,利用好我市苏南制药有限公司,鼓励扶持其大力发展中成药制剂和中药饮片加工,提升中药材吸纳水平;其次,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兴办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营销实体,提高中药材需求量;第三,大力稳定和培育一批中药材销售经纪人,利用他们建立起的营销渠道和手中的订单资源,建立和稳定供销关系,畅通供求对接渠道,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