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相近 习相远——《三字经》里的典故丨文兴书舍

 悦读而行 2022-11-30 发布于山东

src=http___txcdn-mpres.51vv.com_v_block_a67a14f36d38f3190657cf8af6ae6faf.jpg&refer=http___txcdn-mpres.51vv.webp_副本.jpg

性相近 习相远

人出生性本向善,但为何长大以后千人千面,善恶不同?

“性相近,习相远”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两句话出自于 《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每个人的禀性本来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越来越大。

习是习惯。习惯是心的作用,心习于善则善,心习于恶则恶。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况(荀子)在《劝学》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汉朝孔安国《孔子家语 六本》中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魏晋时期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总结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

对教育而言,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成长大有裨益。

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image.p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