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成名是好事还是坏事

 hab图书馆 2022-11-30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一个网名叫钟美美的初中生,因自编自导模仿老师讲话的短视频火遍全网。如今,钟美美考上重点高中,再次引发网友对年少成名的热议。有人说年少成名是好事,也有人说年少成名是坏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01

年少成名应该得到支持

网友小刀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就读《汉书》,并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差错。王勃因此被人视为'神童’。过早成名并没有让他志得意满、停滞不前,他也没有利用 '神童’光环走捷径,而是刻苦读书、勤学钻研,写出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名篇。王勃也因自己的诗歌成就成为'初唐四杰’之首。北宋时期的司马光也是年少成名,七岁听人讲《左氏春秋》,句句记在心头,回家后能原原本本地讲给家里的人听。司马光并不因为自己天赋较高而满足,自幼就勤奋好学,手不释卷,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音乐、天文等领域都有涉猎研究,写出了《资治通鉴》《稽古录》等不朽名作。后来,他还成了宰相。我们现在不少大学还有少年班,像中科大的少年班、清华大学的'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就是让天赋异禀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令其才华闪光,成为未来'高精尖’的人才,成为社会栋梁。我们要承认,确实有少数人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赋,他们凭借天赋年少成名也应该得到支持。”

这位网友用王勃、司马光的故事论证了年少成名这件事值得我们支持,因为并不是所有年少成名都会“伤仲永”,都会“泯然众人矣”。我们要提供成才的良好环境,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当然,年少成名的孩子本身也需要自律、自强,努力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天赋,人生才会有硕果。

02

年少成名意味着什么

    网友万家灯火说:“不妨来听听那些年少成名者的懊悔反思之言,或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年少成名意味着什么,也能判断出年少成名是好是坏。9岁出书、如今依然扬名在外的青年作家蒋方舟反思说:'早熟,太了解别人想听什么,太了解讨好和谄媚的姿态能带来的好处。习惯了媒体化的夸张表达,很难与人进行真正日常的对话。我现在不会让我的孩子像我这样成长……’'童星’出道的张一山说:'年少成名让我失去了很多,诚惶诚恐多年,直到我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才过上了向往的生活。我觉得人生中,最幸福最开心的就是大学那四年了,无忧无虑,每天可以和同学朋友一起生活学习,有苦有乐,但是很充实。’加拿大明星贾斯汀·比伯也是年少成名,他懊悔地说:'我的天赋让我在两年之内迅速崛起,一下子被捧上了天。从一个13岁的小镇男孩成为全世界几百万人的偶像。人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谦逊,但我不是这样的。我疏远了所有爱我的人,我花了很多年才从糟糕的境况中恢复过来,修补破碎的关系,改变自己的习惯。’年少成名的概率本来就不大,最终能保持名气的又能有几个呢?好在他们到了成年都逐渐回到正轨,修复那些青春的缺失。能够在名声中继续向前的人,才是名声带来的真正意义。”

这位网友通过让那些年少成名者“现身说法”的方式来说明观点。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论证角度,能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年少成名并非想象中那么风光,他们失去的甚至比得到的要多。也就是说,年少成名并不是他们能达到人生高点的充分必要条件,只不过是他们醒悟得早罢了。这位网友巧妙征引,很有说服力。

03

比起年少成名,大器晚成更能带来震撼

网友三棵树说:“才女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需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有所成熟,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张嘉佳直到33岁才因为在微博上写了33个睡前故事红了起来,他说:'我很庆幸自己直到30多岁才成名,若是自己少年成名估计经不起诱惑,现在可能就是个纨绔子弟了。’18岁的张译为梦想'北漂’,投了10年简历都没人找他演戏,直到28岁才在《士兵突击》中崭露头角。如今40多岁的张译更是大爆发,炙手可热。有人问他:'如果有时光机,最想对年轻时的自己说什么?’张译说:'别着急,你现在所受的一切苦,都是你将来的财富。’被誉为'中国超导之父’的赵忠贤甘坐40年'冷板凳’,他说:'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我觉得安下心来做事很重要,不要心猿意马,不能只图短、平、快。要扎根,如果不扎根的话,那就跟演戏跑龙套的一样,你也在舞台上和名家都转过了,可是你是吆喝的,跟着别人凑热闹,难以有自己真正的成果。’比起年少成名,他们的大器晚成更能给人带来震撼。能够悟透晚熟的智慧,人生将来一定不平庸!”

这位网友连举三例说明晚熟是一种智慧。晚熟没有什么不好,不要太急。晚熟也总会成熟,迟一些出发也终将抵达。老子说:“大器晚成。”我们不必羡慕那些年少成名者的天赋和运气,只要能做成真正有意义的大事,晚一点,真的没关系。这位网友的举例论证也让人信服。

04

年少成名是好是坏?其实钟美美也很困惑,他拜访求教中央戏剧学院表演老师刘天池,刘老师对他说:“如果你是真的喜欢表演,能让你离表演的职业道路更近一步,这样看来,也许是一件好事。但是,你的模仿仅仅是一个入口,并非终点。”如今的钟美美及其家人都很清醒,拒绝一切重金邀约和广告,钟美美表示要安心读好高中,争取考上理想的北京电影学院。

其实,无论如何看待,年少成名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路,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22年1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