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其形 要点:时期不同,玉作在形制、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即便在同时期、同形制之玉作,由于其功用不同,在尺寸与器型上也存差别。如“玉琮”,始见于良渚时期,商周战汉也有类似之物,但形制之差别也很大。另外,有些形制之玉作是为某一文化、某一历史时期所有的。 ![]() 二、察其纹 要点:除新石器晚期诸文化中光素无纹之实用器具,以及壁、璜、圭、璋等礼器用玉和珠管串饰外,有器型而无纹饰之玉器是难以想像的。 三、识其工 要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琢制玉器的工具也不同,这些都会在玉器上留下不一样的加工痕迹。比如,新石器文化晚期的玉作上,仍然沿用石器制作工艺,主要是靠刮磨(良渚文化玉作可能已经使用原始砣机和管钻,而凌家滩文化在制玉时已经掌握了实心打孔掏膛的技术)。仅就刮磨工艺而论,红山文化玉器表面所留下的刮磨所产生的瓦沟纹无疑是一条有力的证据。 到了夏商周时期,青铜砣机无疑已经成为主要的琢玉工具,双勾碾法、一面坡法渐成主流,然而在钻孔技术方面,由于青铜钻头不及铁制钻头坚硬耐磨,便无法像春秋战国以后那样打出规整、细直的圆孔。其单向打孔呈马蹄状(或称马蹄孔或称喇叭孔),而双向打孔则会在孔中留下台痕或错位而呈两头大中间小的蜂腰状。 ![]() 四、看其沁 ![]() 要点:由于玉是一种非均质的矿物集合体,本身就存在着密度、硬度上的差异,又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到内应力的作用,再加上人工琢制过程中形成的砣痕锯迹,以及在未加成器之前即已存在的一些肉眼难见的绺裂和玉质本身的老化一。 ![]() 各时期的玉质玉料: 一、红山文 玉料产地:软玉主要产于辽宁宽甸或细玉沟或医巫闾山,岫岩玉主要产于辽宁岫岩县。玉石、彩石主要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医巫闾山(锦州石)、锦州、河北张家口等地。 二、良渚 玉料产地:宜溧山、天目山和宁镇山,也可能是来自辽宁的宽甸玉或细玉沟玉。岫岩玉可能来自镇江。玛瑙可能来自南京六合。 三、夏代: 玉质:主要为多色类玉石。1、独山玉,包括“白独”和“青独”。“白独”主要成分为黝帘石、斜长石和少量绿帘石;“青独”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2、绿松石, 南阳市郊独山。绿松石主要来自河南淅川和湖北郧县,少量来自新疆和伊朗。 商 玉质: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玉石:独山玉、岫岩玉、绿松石、孔雀石、青田石。 玉料产地:新疆和田,大多为“仔料”玉石产自河南独山,辽宁岫岩、凤城,陕西蓝田、旬阳或新疆。 西周: 玉质: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玉石,包括岫岩玉、绿松石、天河石、水晶、玛瑙、滑石等。三彩石:汉白玉、煤玉等。 新疆和田。煤玉来自辽宁抚顺、陕西铜川。天河石来自内蒙。水晶来自江西、河南、江苏等地。 春秋: 玉料产地:软玉新疆和田。汉白玉来自北京、河北、安徽、云南等地。滑石来自北京、福建、山西、山东等地。玛瑙产地较多,如淅江武义、江苏六合、云南大理、湖南邵阳、湖北鹤峰、新疆阿尔泰地区、四川兴文、陕西洛南、神木、河南临汝、山西广灵、河北张家口、辽宁锦州等地。 战国: 玉质:1、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常用于佩饰件,青玉为主,有部分白玉,黄玉极少。2、玉石,包括密玉、岫岩玉、岷玉、绿松石、水晶、滑石、石髓、玛瑙等。 汉代: 玉质:1、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大都为羊脂白玉和仔料,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黑玉、黄玉。2、玉石,包括玛瑙、水晶、滑石、绿松石、琥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