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HZAAAAAAA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广东四大名刹: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和肇庆庆云寺。

今天我们要讲讲的是韶关南华寺。

如果说广州光孝寺是中国禅宗的序幕,那么韶关南华寺就是气势磅礴的第一乐章!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市南22公里,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这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是“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传说当年六祖惠能到曹溪南华禅寺传授禅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

法眼宗远播于泰国、朝鲜;曹洞、临济两宗,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两宗,更远播于欧美,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留下了熟悉流传千古的绝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后世弟子也深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南华禅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寺庙建成后,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

宋开宝元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1936年至1943年,近代名僧虚云和尚驻锡南华寺,筹积款项,相地度势,重建殿堂。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像690尊。

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

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华寺优美的风光,让人不得不感佩1500多年前梵僧智药三藏的慧眼识珠。他发现,在“香美非常”的曹溪水源处有块宝地,“可于此建梵刹,一百六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到达者如林。”于是,他在此地创建了宝林寺。

南华禅寺殿宇,属古代建筑,历代几经修建。现寺内所存的建筑物,除灵照塔外,其余殿宇,乃是1934年虚云和尚修建,以后陆续做过修缮。

六祖殿宇在1981年重修。全寺建筑面积有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

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里,三尊贴金大佛高达8.13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个,皆为艺术珍品。

在六祖殿里,供奉着六祖慧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山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云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慧能的继席贤僧画像。

在南华寺后右面有一眼(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架裟。九龙泉的前面有九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中一棵实达40多米 ,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说到九龙泉,就得讲一讲一个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苏东坡三拜南华寺的故事啦。

在北宋绍圣、元符年间,苏东坡前后至少有三次到过南华寺。

苏轼曾为九龙泉作《卓锡泉铭》

碑铭中写道:六祖初往曹溪,卓锡泉涌,清凉滑甘,赡足大众,逮今数百年矣。或时小竭,则众汲于山下。今长老辩公住山四岁,泉日涌溢,闻之嗟异。为作铭曰:

“祖师无心,心外无学。有来扣者,云涌泉落。问何从来,初无所从。若有从处,来则有穷。初住南华,集众浈水。水性融会,岂有无理。引锡指石,寒泉自冽。众渴得饮,如我说法。云何至今,有溢有枯?泉无溢枯,溢其人乎!辩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煮濯溉,饮及牛羊。手不病汲,肩不病负。匏勺瓦盂,莫知其故。我不求水,水则许我。讯于祖师,有何不可。”

此铭用了一百二十八个字,将六祖卓锡泉造福后世的功绩善德,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读来朗朗上口,寓意深刻。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东坡21 岁时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今黄冈)任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后,曾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

后人遵遗愿将他葬于中岳嵩山,今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苏东坡虽然在北宋朝廷官至礼部尚书。

因他在政治上属于旧党,尽管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但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因为特立独行而被贬谪,或自求外放,到地方当官;后来又遭人陷害而坐牢,并流官于惠州、儋州等偏远地区。

但他并未因此气馁, 而是积极面对困境,所以每到一处都能勤政爱民,为地方多做贡献,例如在西湖筑堤,到徐州抗洪等等。苏轼的家庭佛教气氛深厚。

母亲程氏仁慈宽厚,从不杀生,崇信三宝,家里供奉十六罗汉。苏轼政治上失意,仕途坎坷。

但佛教禅宗为他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慰藉。

故他的一生中撰写了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文章和诗词。

关于南华寺就撰写有《六祖塔功德疏》、题写了《卓锡泉铭》,并作《南华寺》。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相传宋绍圣元年(1094),已经59岁的苏轼被人诬陷诋毁先朝,被贬往惠州。

在外放的途中,苏轼参访了南华寺。

苏轼毕恭毕敬地参拜六祖慧能真身,老泪纵横地在祖师面前顶礼膜拜,感慨万分,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南华寺》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即自知,指月无复弦。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其中的“本来面”,又称为“本来面目”,是指人的本性:“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外不见大地山河,内不立闻见觉知,直下摆脱情识,一念不生,证本地风光,见本来面目”。

其中的“明上座”原指惠明和尚。六祖得传衣钵,南下途中,僧惠明来夺衣钵。惠能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却提拿不动,只得向惠能求法。惠能让他屏息诸念,良久问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其中的“饮水自知”是惠明开悟后对惠能说的话。惠明说,以前的多少年,都处于蒙昧之中,今天蒙受指教,这种豁然开朗、明心见性的感受,自己能够体会,却无法言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中的“指月无眩”是说有人用手指圈成圈对着月亮,愚昧者便以为指中的月亮就是真的月亮了。其实那只是“第二月”,并非真月。六祖说,人的自性“智如日,慧如月 ,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去除妄念的浮云,就可见到如月般明朗的自性。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曹溪南华寺,那何谓“曹溪” ?

其实曹溪是佛教用语,相传是禅宗慧能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

在《释氏通鉴.韶国师》中有云:“又有问如何是曹溪(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创立禅宗南宗,传承甚广,为禅宗正统。后以曹溪为禅宗别称。)一滴水?”眼(法眼)曰:“是曹溪一滴水。”

同样苏轼对“曹溪”也写了一首小诗:

“所得龙光竹两竿,

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

涨起西江十八滩。”

  诗中感叹说:我东坡能够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走着坎坷的人生路,就是因为这一股曹溪的清泉,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作为禅宗六祖慧能的信徒,《六祖坛经》自然是苏轼经常研读并且体悟受益的经典,第二次拜南华寺时,有感而发,他在《读<六祖坛经>》(《东坡志林》有载)一文中写道:

近读《六祖坛经》,指说法、报、化三身,使人心开目明。然尚少一喻;试以眼喻: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何谓见是法身?眼之见性,非有非无,无眼之人,不免见黑,眼枯睛亡,见性不灭,故云见是法身。何谓能见是报身?见性虽存,眼根不具,则不能见,若能安养其根,不为物障,常使光明洞彻,见性乃全,故云能见是报身。何谓所见是化身?根性既全,一弹指顷,所见千万,纵横变化,俱是妙用,故云所见是化身。此喻既立,三身愈明。如此是否?

韶关南华寺同苏东坡的那些事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苏轼携全家(包括迈、迨、过三子)从海南昌化北归经过韶关时,第三次到南华寺礼拜六祖真身。

苏轼带全家参拜六祖之后,还特地设斋礼请寺院举办祈福祛灾法会,并写下《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一文,文为:

  朝奉郎提举成都府玉局观苏轼,先于绍兴之初,谪往惠州,过南华寺,上谒六祖普觉大鉴禅师而后行。又谪居海南,遇赦放还。今蒙恩受前件官,再过祖师塔下。全家瞻礼,饭僧设浴,以致感恩念咎之意,为禳灾集福之因。具疏如后。

  伏以窜流岭海,前后七年,契阔死生,丧亡九口。以前世罪业,应堕恶道,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今兹北还,粗有生望。伏愿六祖普觉真空大鉴禅师,示大慈悲,出普光明。怜幼稚之何辜,除其疾恙;念余年之无几,赐以安闲。轼敢不自求本心,永离诸障;期成道果,以报佛恩。

是此苏轼三拜南华寺的佳话得以流传于世!!

苏轼不是禅师,但他却把禅和人生结合得那样浑然。他的一生,让人看到了禅在凡人生命中的巨大力量!!

大家如果喜欢,请点点赞,关注我,看更多的故事!


#今日头条##苏东坡##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