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与“爹”有何区别?把两个字拆开才明白,怪不得古人叫爹爹

 天天YTF 2022-11-30 发布于浙江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方言,但无论身在何方,都离不开宗亲观念和辈分礼仪。与平辈的人交谈可以直呼对方名字,但面对长辈时通常都有特定称呼,宗亲关系复杂的家庭更是讲究。

从古至今父亲和母亲的称呼演变已经趋于统一,除了少数地区的文化差异,目前“妈”是称呼母亲的的主流用法。但是父亲一词在不同省份地区有着不同叫法,有的叫“爸”,有的仍像古人一样叫“爹”,这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呢?

父亲在一个家庭中一直是顶梁柱般的角色,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陪伴,男子的刚毅能带来安全感,也有利于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

古人称呼父亲时,可不是现在这样简简单单一个“爸”字,历史上一些少数民族还会用“爷”来指代父亲。

在汉乐府的诗歌《木兰辞》中就有这两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故事中木兰就把父亲称为“爷”,这也能反映出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都把自己的父亲唤作“爷”。

而在杜甫的《兵车行》中也写道:“耶娘妻子走相送”。现代的一些古装剧中无论人物高低贵贱,都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阿耶”,因此阿耶并非特指父王,就只是父亲的意思。



阿爷或阿耶在某个历史阶段是父亲的称谓,后来也有人改用“阿伯”这个叫法。

清朝的梁章钜在《称谓录·方言·称父》中写道:“吴俗称父为阿伯。”

由此不难看出,在地域限制下某些地方的百姓会使用“阿伯”这个称呼,这与清政府统治下全国百姓所使用的“阿玛”有所不同。

除了“阿爷”“阿耶”“阿伯”这些罕见称呼,“阿公”也是一种方言叫法,再然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爹爹”和“爸爸”。

同样是用来称呼父亲的,“爹”和“爸”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能沿用到今天?

首先从这两个字的结构来分析。

当今的“爸爸”音似印欧语系中“PaPa”一词,这就让不少人误认为爸爸其实是国外传进中国的叫法,但其实“爸”的使用也是从根据“父亲”一词演变过来的,这能从《广雅·释亲》中得到考证:“爸者,父之转也。”

“爸”字拆开分别是“父”和“巴”,“父”顾名思义就是父亲的意思,“巴”则有“紧贴、粘住、挨着”的释义,可以引申为依靠、依赖等。

两字构成的“爸”字,便能解释为依靠父亲。前文有提到,父亲在家庭中通常是顶梁柱般的存在,他们能扛事能带来安全感,子女在年幼时期需要依靠父亲,并在父亲的庇护下长大成人。

“爹”字拆开则为“父”与“多”。“父”字不用多说,那么“多”在这个组合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社会体系。



比封建社会更早诞生的是原始社会,当时盛行的是母系氏族制度,部落均由女性掌权。但随着人类的智力和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男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便慢慢过渡到父权社会。

父权社会下的人们认为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大家族的男子迎娶三妻四妾正是权力的象征。更何况古人都十分重视子孙后代和香火传承,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毕竟多子多福。

于是在那个大家族人均五六孩的时代,“爹”就成为了父亲这个角色的称呼。

到了现代,一夫一妻多妾制早已被一夫一妻制取代,“爹”的使用频率便降低了,但也被一些地方的人们保留了下来。如果后代是独生子女,他们会称父亲为“爸爸”;如果家里生的孩子比较多,则称父亲为“爹”。

这两个字拆分后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寓意,但都表明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古人造字和用字都会赋予这个字深意,称谓的变化对于历史而言或许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在每个人心中,无论是“爹”“爸”或者其他叫法,一颗敬重父亲的真心是亘古不变的。


· 完 ·

卓文君、柳如是、仓央嘉措、高渐离。。。古人的名字实在是太美了!是不是很羡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