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肃降肺气、清泄肺热—中府穴

 滚滚车轮y 2022-11-30 发布于广西
文章图片1

经穴含义

中府(zhōng fǔ),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募穴,手足太阴经之交会穴,国际编号LU1。

中府,中指中焦,府是聚集的意思。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此穴为中气所聚,又为肺之募穴,藏气结聚之处。肺、脾、胃合气于此穴,故名为中府。又因位于膺部,为气所过的俞穴,所以又称膺俞、膺中俞、府中俞。

文章图片2

【精准取穴】

中府穴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横平第一肋间隙处。(乳头到中线是4寸,往外再旁开2寸就是中府穴的位置。)

文章图片3

【简便取穴】

正立或者正坐位,上臂外展或双手叉腰,在锁骨外侧下缘出现的凹陷正中即为云门穴,从云门穴垂直向下量一横指,即为中府穴。

文章图片4

局部解剖

中府穴在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文章图片5

【功效作用】

1、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具有肃降肺气、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和胃利水、健脾补气、通经活络的功效。

2、辅助诊断作用: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有实验表明针刺中府穴,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肺通气量,缓解哮喘症状,并可增加肝血流量、改善肝血液循环。

文章图片6

【主治病症】

1、中府穴属手太阴肺经,是肺之募穴。主治肺系病症:咳嗽、气喘、咽喉痛、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变异性哮喘、肺气肿、肺结核等病症。

2、中府穴位于胸部,因此可以治疗胸膈以上躯干部位的疾病。如乳腺增生、经期乳腺疼痛、乳房胀痛、胸痛、胸胀、肩背痛、胸膜炎、肩周围关节炎、肋间神经痛、心绞痛、颈椎病造成的胸部紧缩感等病症,按摩中府穴可缓解不适。

3、其他病症:如面肿、腹胀等。刺激中府穴可以增强肺脏主气之功,使气机升降有序,脾清可升,健运有常。中府穴是手足太阴经的交会穴,既可以治疗肺经之病,又可以治疗脾经之患,临床常据此用于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疾病,如腹胀等。

现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胸痛、胸膜炎、乳房疼痛等。

文章图片7

穴位配伍

1、中府配列缺穴,治咳嗽。

2、中府配内关、定喘穴,治哮喘。

3、中府配肩髃、肩前穴,治肩周炎。

4、中府配少冲穴,治胸痛。

5、中府配肺俞、百劳、膏肓俞穴,治肺痨。

6、中府配肺俞穴,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7、中府配复溜穴,治肺阴虚之干咳、肺痨等。

文章图片8

操作方法

肺虚、寒、湿,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热、燥,急泻之或用水针。

1、按摩法:用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在中府穴上进行按揉,左右两侧都可以按揉。一般每次按揉3-5分钟,以局部微微酸胀为宜。可治疗肺热引起的哮喘、鼻炎等过敏症状。

2、艾灸法:用艾条对中府穴进行雀啄灸或温和灸。每次艾灸10-15分钟,可治疗久病引起的虚性咳嗽及受寒引起的寒性咳嗽。

3、刮痧法:用刮痧板自上而下或从内到外刮拭中府穴,每次刮3-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起到清肺热、泻肺火的作用。

4、针刺法

用毫针直刺或向外上方斜刺0.3~0.5寸,留针20分钟。有清肺热、泻肺火的作用,可治咳嗽、支气管炎、肩周炎。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次按压50~100下,每日3~5次,可留针48小时。

5、拔罐法:空气罐、药物罐、火罐均可在此穴行拔罐治疗,留罐5~10分钟,可治肺热引起的鼻炎、咳嗽。

文章图片9

注意事项

1、按摩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损伤。

2、针刺疗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不可深刺,以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以局部皮肤潮红、热力渗透为度。

4、刮痧治疗切勿暴力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患者耐受为度。

5、用揿针埋针治疗时,按压力度不宜过大,控制在0.7牛顿以下,以皮肤稍有下陷1~2mm为度。保持针刺周围皮肤干洁,避免潮湿,防止感染。

6、拔罐时,不可随意改变体位,防止脱罐。留罐时间不可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文章图片10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