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平时话不多,唯独谈到一个问题时,他便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粤海画苑 2022-11-30 发布于广东

与其他开国将领相比,林彪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许多将领在对林彪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惜字如金。

文章图片1

但是,林彪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是沉默寡言的,有一个问题,都不用别人先来提,林彪自己就会谈论起来,那是口若悬河,夸张一点来说,谈论的整个过程都不带喘气的。那么,是什么样的话题,能够让林彪如此感兴趣呢?

林彪从革命年代开始,就不爱讲话,平时也不太喜欢和人交往,更不到别人家里去串门。延安时期,他的妻子生下孩子后,因为营养不良没有奶水,就让他去看看别人家有没有妇女同志生了小孩的,问她借点奶水,或者去弄点奶粉。

林彪却回答说:“延安这么困难,怎么弄呀?”气得林彪妻子说他“呆”,还说,别人都能弄到,为什么他不行,林彪却只回答:“人和人不一样。”

文章图片2

全国解放之后,其他几位共和国元帅,都喜欢凑在一起聊聊天,串串门,但他偏不凑。林彪住的院子每天都静悄悄的,身体差些,就坐在床上看书,身体好些,能起床,他就在房间或者院子里走走,有时还会独自发笑。

因此,林彪的生活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沉思。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地感叹道:“我佩服林彪的沉思和寡言。”

从这些情况,都可以看出,林彪真的很沉默寡言。但是,在谈论起战术问题的时候,林彪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立马从“闷葫芦”变成了“婆婆嘴”。

文章图片3

为什么会变成“婆婆嘴”?因为林彪打从心底喜爱军事指挥,在他看来,军事、战术怎么讲也讲不腻。而林彪的军事战术知识,也不是凭空来的。

林彪受过正规的军事知识学习,再加上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因此他的战略战术素养非常地高,提出了许多有名的战术,像是“三三制”、“一点两面”等等,也因此,人们对林彪的军事指挥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

不过,许多人对林彪军事能力的评价,许多时候侧重于指挥作战,但其实他的带兵能力也不容小觑,毕竟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也要有带兵能力。

文章图片4

林彪带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作风,二是战术。我军的作风自是不必多说,因此林彪主要是在战术方面多下功夫。

怎么下功夫呢?就是给我军指战员讲解战术,林彪本身就有一身本领,而且他也喜欢给战士们讲解战术,当然讲得也非常好。

在讲解战术的时候,林彪不再惜字如金,而是长篇大论,但他通常会用简洁的、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有时候还会进行场景模拟,而这主要是为了能够让战士们都能够清楚的掌握战术。

文章图片5

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之后,部队开始整训和备粮,准备进行第四次“反围剿”。当时,林彪是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军长。

在进攻之前,上级专门进行了一次训练演习,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军部,在一个大院的围圈坐定之后,演训开始了。

那时,进行演训的是林彪。他站在中心表示,要是想打好仗,首先必须要有一些军事理论,不断提高作战指挥能力。

文章图片6

接着,林彪就开始给大家讲解当时比较常见的几种战术,包括“迂回包围”和“中间突破”。林彪清楚,若是只是单纯的讲解,可能会有人不明白,因此为了能够让台下众多官兵充分了解战术,林彪特意请了几位同志帮忙演示。

一共四位同志,林彪暂时将他们称为甲、乙、丙、丁。林彪先开始说“迂回包围”,他让同志甲站在院子的中间,让他来扮演敌人,然后又让同志乙扮演进攻的战士。林彪对同志乙说:“现在你从左边包抄过去,从左翼进攻敌人。”

话音刚落,同志乙便迅速拿着枪,从左边向甲跑去,当到达同志甲附近的时候,他立即卧倒,并摆出战斗姿态。

文章图片7

林彪指着眼前的景象,对众人说:“这就是左翼迂回。”接着,林彪又命令同志丙,做了右翼迂回的姿势,同时又命令同志丁做好从正面进攻的姿态。

林彪一一讲解他们动作的含义,然后挥动双臂,做了一个两侧从中间合抱的动作,说:“乙和丙的动作,就是迂回包围。”

过了一会,林彪又收回两臂,然后伸出右手并拢五指,随后猛地向正前方一插:“丁的动作,就是中间突破!”

文章图片8

林彪总结道:“什么叫做迂回包围呢?就是绕向敌人侧后,配合正面部队对敌人形成包围。什么叫中间突破呢?中间突破也叫中央突破,即对敌人的防御阵地的正面中央部位,实施突破作战。”

与会指战员们听得如痴如醉,林彪见状,遂问道:“明白了吗?”这时,指战员们才如梦初醒,整个院子一瞬间“活”了起来,有的频频点头,有的兴奋地回答“明白了”,还有的则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等大家慢慢安静下来之后,林彪很高兴地说:“好,那接下来再说说什么叫四面包围和围点打援。”

文章图片9

影视剧中的林彪形象

听了这话,大家全都安静下来,眼睛紧紧地盯着林彪,生怕错过什么。林彪还是安排同志甲扮演敌人,随后又让同志乙扮演红军的围城部队,接着指示丙和丁在甲的北边设伏。

说完,同志乙开始围绕甲做环绕运动,然后丙和丁也迅速在屋子门口两侧卧倒,呈现出战斗准备姿态。待他们做好演示之后,林彪一只手在胸前画起圆圈,一只手往屋门口那边一指,说:“这就是四面包围,围点打援!”

说着,林彪又清楚地表示,此战术就是钓鱼,用部分兵力,包围敌人的战略要点,使敌人进行增援,随后集中我军主力歼灭援敌,目的不是为了打被包围的敌人,而是在于打增援的敌人。

从演习开始,到演习结束,仅仅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然而林彪通俗易懂的话语,以及清晰可见的表演展示,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图片10

而更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原来林彪也会说这么多话,毕竟在平时,林彪大多时候就“嗯”、“好”一两个字以作回应。

除此之外,为了能让指战员了解战术,林彪在讲解时,还造了许多词,像是“硬拼仗”、“官僚主义仗”、“刺刀见红”等等,这些词就算是没有多少军事理论知识的干部战士,也能一听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能理解。

当然,林彪在讲解战术时,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还会根据新的局势,对战术进行补充、完善和发展,然后再不厌其烦地讲给战术们听。

文章图片11

比如在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对于战术问题,那时大会讲、小会讲、谈话讲,就是在电报里,林彪也会提上一嘴,简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让部队能打仗,能打胜仗。

众所周知,我军在东北前期,有些仗是没有打好的,因此林彪平时总是在思索还有哪方面没有做好。经过思考,林彪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东北战场上一些口子撕得太大了,兵力太分散,没有集中兵力打开突破口。

为了打好接下来的仗,在1947年,林彪就特意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专门根据这个情况,就如何集中兵力打开突破口,进行了阐述。

文章图片12

在会议上,林彪侃侃而谈,他将战场比喻成房子,表示要先开个门,然后从这个门进去,才能打到里屋去,接着再从里屋往外打,因此进攻的时候,主要是“开门”,也就是打开个口子,这是战斗的关键。

随即,林彪强调,开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敌人也知道这是个关键,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他地方的支持,所以我军想要突破不容易,既然不容易,而且还非常重要,那么就必须要集中力量来打开它。

那集中力量该如何打呢?就是把集中的火力,专门在一点攻击敌人打得敌人无法抬头、无法反击,在这个时候,便把硬部队放在这点,让他们打进去,那就一定能够把敌人的“大门”打开。

文章图片13

这么一说,众人纷纷恍然大悟,也是根据林彪的这一战术指示,再加上期间林彪不厌其烦地一再在战术问题上“婆婆嘴”,使得东北军的战术水平瞬间突飞猛进,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杜聿明不止一次说,东北敌军战略战术远超关内之敌。

以上种种,都反映出林彪对军事、对战术的极大兴趣与乐趣,同时也反映出林彪在讲解战术课时的生动与活泼。可以说,这时候的林彪,是一个与平时截然不同的林彪,毕竟生活中的林彪,话少、几乎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

文章图片14

不过虽然讲解战术的林彪,与生活中的林彪反差巨大,但这并不奇怪,反而更让人清晰地认识到:林彪就是个大大的军痴,唯有此,才能有这难得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