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第465天|淡定,不是看开了,是适应力太强了。

 雅珺的小视界 2022-11-30 发布于海南
        ··
设置星标,不迷路哦
每日心情:
早起读书第465天
阅读书籍:《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作者:德内拉·梅多斯【美国】
翻译:邱邵良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阅读范围:P083--P118

多数情况下,系统都能够很好地应对,这就是系统的美妙之处,各种技能和谐运作。想想身边各种系统,银行、国家、社区或者生态环境,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一个或者几个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

适应力

我们说一个人有适应力,往往是说他有快速恢复最好状态(精神、身体、幽默感等)的能力;说一个物体有适应力,一般是指它在受到外界挤压、拉伸后能够恢复原有形状或者位置;说一个系统有适应力,则是说系统在多变的环境下仍然能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的能力

系统之所以会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有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这些回路会相互支撑,即便是在系统受到巨大扰动时,都能够以各种方式回复原有状态。

如果系统中有一组反馈回路能够修复或者重建反馈回路,系统的适应力值就会高很多。这种能力成为“元适应力”。由更高适应力的反馈回路组成的“元元适应力”,具有更加复杂的系统结构,有更强的复原能力,并且可以学习、创造、进化、设计。这就类似游戏里各种技能叠加的大招啊。

其实人体就是个很牛的系统,我们有自己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各种病毒入侵,让各种小伤口修复,甚至可以在某些器官缺失的情况下做出代偿,还可以进行学习、创造等各种复杂的活动。

生态系统也是这样神奇的存在,多个物种相互依存,甚至也具备学习能力和进化能力。从远古到现代,很多生物已经随着时间进化出了更加适应环境的能力,以便于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适应力的系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为系统的适应力会在各种震荡、周期性的兴衰、崩溃中不断地得到锻炼,逐渐强化。相反,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往往是不具备适应力的

我们总喜欢说要“走出舒适区”,为什么?因为适应力很难被察觉,除非是系统回路受到了破坏。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系统的静态表现。人们会为了稳定后者其他的目的而牺牲系统的适应力。走出舒适区,其实就是一种激发适应力的举措,也算是一种对自己适应力是否强健的检测。

硬核girl计划和共生计划其实都是一种把大家推出舒适区的行为,只不过推的力气不是那么大,没有让人太接受不了。但即便是这个层级的振荡,大家都会很惊讶自己竟然可以如此,其实就是在发现自己的适应力。

有些系统会出于对高生产率的追求从而牺牲适应力,比如给一些家畜注射转基因的生长激素,来促进产量,但并没有相应的调整动物的食物摄入或者其他条件,短时间内看似可以增产,但动物的适应力会降低很多,寿命减短,完全依赖人的饲喂。

自家种的没打药的小青菜超市的菜比,品相可能不那么好看,但如果都放在常温环境下,超市青菜隔夜就坏掉,农家小菜至少可以坚持两天。

适应力是系统运作的一个基础,有了它的存在,系统才能正常地发挥各种功能。但通常人们更关注系统的运作,而忽略了运作的空间,待到突发状况时,适应力就像突然消失了一样无力抵抗,其实在此之前,适应力早就千疮百孔了。

比如生病,一定都是日常各种习惯的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后,身体系统难以维系,就轰然崩塌。如果日常就有意识地去调节生活习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无形中就是在加强自己的适应力。

还记得很多年前那个高速路收费员被裁员后奔溃大哭的新闻么?她身上就是在工作生存方面适应力消失的典型情况。其实我们不应该嘲笑她,她的适应力消失只是刚巧被看到了,我们自己的暂时没被发现罢了。假如轮到自己身上,未必有她体面。

所以,无论是皮囊还是脑子,都应该时不时拉出来溜溜,增强一下自己的适应力。“淡定”不是因为没反应,而是可以面对一切反应。

我是雅珺,这是我今日读书所得,希望你觉得有趣有料。

点亮在看设置星标关注,茫茫人海手牵手
—— E N 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