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北行,万全右卫城

 千年的墨家 2022-11-30 发布于北京
1. 任何政策都要符合人性,方可持久和有效。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这是我们参观万全右卫城,了解明朝军队卫所制的成功和失败,所发出的一声感叹。

2. 万全右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00多年历史了,其自称为“京西第一卫”和明代卫所制的“活化石”。

3. 我们游荡在古城内。虽说号称是河北乃至华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军堡卫所之一,但城里几乎没有任何古建筑了。原来总督府、神机库和众多寺庙都毁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目前还保留完整的是南北北门,城墙轮廓还在,北门还残存着半个瓮城。城中央高耸的玉皇阁,目前只留下了一个土墩。民居中也很少有上档次的老房子。城东,有一座现代化的长城卫所博物馆,专门介绍以万全右卫为代表的明朝卫所制度。可惜因为疫情,博物馆不开门,我们只能在广场看看介绍牌。


4. 明朝之初,与所有古代中原王朝一样,需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这种侵袭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确定,所以朝廷需要数量众多的军队在各处布防,这带来了巨大的军费开支和后勤补给问题。朱元璋的办法是建立户籍制度,把老百姓编为军户、民户和匠户等,世代罔替,不得改籍。作为军户,每个家庭出一个男丁,带着家庭,在遥远的卫所服役。在卫所,士兵平时务农自养,定期参加训练备战。一旦敌人来袭,士兵就地投入战斗。这很有点类似于咱们现在的。这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为此骄傲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5. 作为军户,不能经商致富,不能科举入仕。指挥使以下的军官皆是世袭,普通军户没有出头上升的机会,战时却要打仗拼命。这很有点世代为奴的味道。加上朝政腐败,军户的土地不断被军官侵占,军户的社会形同贱人,于是军户大量逃亡,许多卫所士兵因此大量亏空,不足编制的一半,卫所军的战斗力也直线下降。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已经全靠募军而来的营哨军支撑局面了。一个军队的士兵,被迫从军和自愿从军,战斗力完全不一样。明朝的卫所制,因为违背人性,最终归于失败。

6. 因为旧城的主要街道正在改造拆迁,街道上尘土飞扬,废弃的商铺和民房,似乎是巷战后的废墟。在更深处的街区,旧房子破破烂烂,新房子简陋平庸。城里没啥年轻人,各家门口或路口坐着呆呆的老人,晒着太阳。

7. 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小城,虽然简陋,但它温暖,开放,平实和坦诚。我随处走动,与晒太阳的老人聊聊拆迁,与买菜的女人说说菜价,与干活的工人谈谈老房子。

8. 我们在夕阳下走过。残院,旧宅,老人和狗,宛若古城旧梦。

横屏附图

附图1,北城门外的丁字街,商铺不少,颇有点繁华。

附图2,北城门外的西瓜摊,当地盛产西瓜。

附图3,正在拆迁改造的中央大街,估计未来将变成仿古一条街。

附图4,老牛起名馆,主营:小儿起名、男女合婚、择日婚嫁、开业动土、失物寻找、求财测运。

附图5,夕阳下的北城门。

附图6,显圣寺,旧庙新建。

附图7,晒太阳的老人,他们说他们的房子正在被拆迁。如果要钱,可以按照目前宅基地面积,每平米补助3800元。如果要房,可以按照目前宅基地面积的0.6倍买新房,新房每平米2300元。

附图8,买菜的女人们。一个女人指着一个敞开的下水道口,对我说,您是记者吗?能不能帮助向上面反映一下,下水道堵了很多天,上报了很多次,都没有人负责疏通。空气里,果然气味不雅。

附图9,过去的电影院,正在改造。

附图10,长城卫所博物馆。

附图11,为数不多的老房子之一。

附图12,西侧旧城墙,带有马面,正在重修。重载汽车拉着砂石走过,尘土立即淹没了我们的车。

*******END***********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