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雨三脉学(LPX20221130)

 空青赭石 2022-11-30 发布于上海

1.心脉浮大而散  肺脉浮涩而短 肝脉弦细而长 肾脉沉石而濡,脾脉和缓且软。本脉不见既是病脉。病脉之形,不外二十八脉。病脉见于何部,即病在于何经。

2 左三部脉旺,则血旺,或血分受邪;虚则血虚,而血分无邪。右三部脉旺,则气盛,或由气分受邪;虚则气虚,而气分无邪。此亦是一定不移之理。正仅有气血两种,然邪种类不一。

2.1假使左脉浮弦有力,右浮大而散者,即气虚夹风证,宜用消风散(除去藿朴加芪术)以治之。消风散:荆芥 防风 蝉蜕 僵蚕 川芎  陈皮 黄芪 白术 茯苓 人参 炙甘草。

2.2又左浮紧有力,右浮大无力或沉细且弱者,属气虚感寒,用麻黄人参芍药汤之类。

麻黄人参芍药汤:人参3 麦冬3 桂枝5 当归5 麻黄10 炙甘草10 白芍10 黄芪10 五味子两个

麻黄10 桂枝5 白芍10 当归5 麦冬3 黄芪10 五味子2个 人参2 炙甘草10.

2.3右脉洪数有力,左脉浮弱或细弱者,是肺胃火炎,精血耗损之证,宜用白虎汤加生熟地。

或者白虎汤加玉竹天花粉类。

2.4右脉滑实,左脉无力者,是食积之证,胃火之症亦如是,用大承气汤加归芍治之。

2.5两手脉俱浮洪数实者,是表里气血俱有风热之证也,宜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2.6两手脉俱虚弱者,是气血俱虚,宜用十全大补汤

2.7左脉平而右脉弱,此气虚血不虚,宜用四君子汤以补气配血。

2.8右脉平而左脉弱,此血虚而气不虚也,宜四物汤以补血配气。

3.左脉无力为阴血虚,需补精血,切忌发汗利小便,既是汗之即死也。右脉有力为阳气盛,即下之即愈也。左脉有力为阴血盛,即汗之则愈。右脉无力为阳气虚,须补其元气,切忌破气泻脾肺,即下之则死也。

天王补心丹:生地四钱 人参 玄参 炒丹参 炒茯神 桔梗 炒远志 炒酸枣仁 炒柏子仁 炒天冬 炒麦冬 酒当归 炒五味子各一钱 临卧灯心汤下。

孔圣枕中丹: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分。

安神定志丸:茯苓 茯神 人参 远志各二钱,石菖蒲一钱 龙齿三钱,蜜丸,辰砂为衣。

地黄饮子:熟地四钱 巴戟天 山茱萸 茯苓各三钱 石斛 肉苁蓉二钱 炮附子 肉桂各一钱 石菖蒲八分 五味子六分 远志 麦冬各一钱五分 入薄荷少许姜三片枣二枚煎。

左归丸:熟地24 炒山药12 枸杞子12 山茱萸12 川牛膝9 鹿角胶12 龟甲胶12 菟丝子12

右归丸:熟地24 炒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六味地黄汤: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山萸肉四钱 茯苓 泽泻 丹皮各三钱。

还少丹:熟地四钱 山药三钱 酒牛膝三钱 酒枸杞三钱 山萸肉 茯苓 姜杜仲 远志 炒五味子 酒炒楮实 蒸小茴香 酒巴戟天 酒肉苁蓉各二钱 石菖蒲一钱 枣肉三枚,密丸。

清咽太平丸:薄荷三钱 川芎一钱 甘草一钱 柿霜二钱 防风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五分 犀牛角磨冲五分 共研末 蜜丸如桐子 噙化。

导赤各半汤:黄连一钱 甘草一钱 黄芩 知母 山栀子 麦冬 人参各一钱五分  犀牛角三分 滑石三钱 茯神二钱 灯心草三十寸 姜枣煎。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 车前子 泽泻 当归各二钱 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 生地三钱 黄芩 柴胡各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

河间桂苓甘露饮: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炒白术半两 猪苓半两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 石膏二两 寒水石二两 滑石四两

二神丸:补骨脂 肉豆蔻各三钱,研末水丸,每服三钱。

四神丸: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肉豆蔻

如圣汤:炒桔梗一两,炙甘草二两。为散

泻白散:地骨皮一钱,桑白皮一钱,甘草五分,粳米百粒研末,每服三钱 散

疗肾滋本丸:炒黄柏 炒知母各等份。

木香顺气汤:木香0.9克  姜厚朴1.2克  青皮  陈皮  益智仁   茯苓  泽泻  干姜  生姜  半夏  吴茱萸各0.6克, 当归1.5克  升麻  柴胡各0.3克  草豆蔻0.9克,苍术0.9克。

升麻葛根汤:升麻30克 芍药30克  炙甘草30 葛根45克

3.1 此用药法,仅据其热邪而论。倘若有阴寒积滞等症,亦见有力之脉,故续陈一二。

3.2 唯热邪必滑数且实,寒症脉必弦紧或迟缓:

3.3 左浮弦且紧者,宜用麻黄汤类;右浮弦且紧者,葛根汤类。

3.4 迟缓或者沉紧之脉见于左者用大顺散类,见于右者,四逆汤类。

大顺散:干姜 肉桂 甘草 炒杏仁

3.5 又有积滞之脉,必沉牢且实:

见于左者,用伏梁丸,肥气丸等;见于右者,息贲丸,痞气丸。

伏梁丸:心之积,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之烦心。黄连一两半 姜厚半两 人参五钱、黄芩三钱、桂一钱、炮半钱、巴豆霜五分、炮川乌头半钱、红豆三分、菖蒲半钱、茯神一钱、炒丹参一钱

黄连 厚朴 黄芩 桂枝  炮干姜 菖蒲 茯神 丹参 巴豆霜 赤小豆 川乌。

肥气丸:肝之积,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痎疟,连岁不已。厚朴半两,黄连7钱,柴胡2两,川椒4钱,巴豆霜5分,炮川乌头1钱2分,炮干姜半钱,皂角(去皮弦子,煨)1钱半,白茯苓1钱半,炒白术2钱半,人参2钱半,炙甘草3钱,昆布2钱半。除茯苓、皂角、巴豆霜外,为极细末;另研茯苓、皂角为细末,和匀;另研巴豆霜旋旋入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息贲丸:肺之积,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姜厚朴八钱、黄连一两三钱、炮干姜一钱半、桂一钱、巴豆霜四分、白茯苓一钱半、炮川乌头一钱、人参二钱、川椒一钱半、桔梗一钱、紫菀一钱半、白豆蔻一钱、陈皮一钱、青皮半钱、炮京三棱一钱、天门冬一钱 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溏,再从二丸加服,食远煎淡生姜汤送下,周而复始,积减大半止服。

姜厚朴 桔梗 紫苑 陈皮 青皮 天门冬 桂枝 炮干姜  川椒 人参 茯苓 黄连 京三棱 巴豆霜 川乌。

痞气丸:脾积。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厚朴四钱半、黄连八钱、吴茱萸三钱、黄芩二钱、白茯苓一钱、泽泻一钱、川乌头炮半钱、人参一钱、茵陈(酒制,炒)一钱半、巴豆霜四分,炮干姜一钱半、白术二钱、缩砂仁一钱半、桂枝四分、川椒(炒)半钱。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研为末旋入外,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每日加一丸,至便溏为度,食前淡甘草汤送下。

厚朴 缩砂仁 人参 炮干姜  川椒 吴茱萸 桂枝 白术 茯苓 泽泻 黄连 黄芩 茵陈 川乌 巴豆霜。

3.6 痰饮水气之脉,必沉弦:

见于左,用五苓散;见于右者,控涎丹。

控涎丹:甘遂 大戟 白芥子等分  研末空心服。

3.7 沉涩有力之脉

见于左,属于淤血,用抵挡汤;见于右,属于气滞,木香顺气汤。

木香顺气汤:木香0.9克 姜厚朴1.2克 青皮 陈皮 益智仁 白茯苓 泽泻 干生姜 半夏  吴茱萸各0.6克 当归1.5克 升麻 柴胡各0.3克 草豆蔻0.9克 苍术0.9克

3.8 左部所见之脉,浮弦浮紧宜发表,沉弦宜利小便,中侯弦宜和解。此邪在水道之间,只有汗之利之可去,绝非下之可去,以小肠膀胱皆在左手侯之。汗之从膀胱边门出,利之从膀胱正门出。伤寒脉浮缓桂枝汤汗之,浮紧麻黄汤汗之;脉沉弦邪入膀胱腑,五苓散利之;邪在半表半里,小柴胡汤和解。

3.9 凡热泻传入胃腑,右关脉沉实且滑者,为可下之证。此邪在谷道,唯有下之可去,非利小便能去之。以胃和大肠之脉,在右手侯之,下之必由胃与大肠出也。其右脉沉则不可利,然右脉浮可以发表何也?以肺主皮毛,脾胃主肌肉,邪在皮毛肌肉间,以借毛孔而出之。亦左部脉沉弦且实,可利不可下,下之反损胃。

4. 数脉本属于热,然元气虚极,阳气将亡,往往亦见浮数且散或细数无根之脉,此皆虚寒之极,当温补,切忌寒凉。迟脉本属寒,然阳气被外邪遏抑于内,或湿热内伏,以见弦缓,沉缓之脉,宜清泻不可温补。

5 若左寸关浮弦,右三部虚弱者,是外感风寒,正气虚弱,不能抵御外邪之侯也。宜用补中益气汤加荆芥防风甚者羌活,或消风散去霍朴加芪术芍。

5.1如两手脉均见浮弦者,是风寒两邪伤及营卫之侯也,宜用小青龙汤。

5.2 如左手脉紧,右脉虚浮者,是肺气不足,寒邪伤营之侯也,宜用麻黄汤加黄芪以助正撤邪而不损肺金,或用麻黄人参芍药汤。

5.3 如左右两手均见浮紧脉,只须用麻黄汤而不用参芪。

5.4 如两手均见浮缓脉者,是风邪伤卫之侯也,宜用桂枝汤。(LPX 应左寸脉较右寸略浮)

5.5 如左手见沉弦脉,是水湿伏于阴分之证,宜用五苓散。

5.6 如右手脉沉弦者,乃水饮内伏于肠胃之证也,宜用十枣汤,或控涎丹。

5.7 如两手俱沉弦者,是水饮伏于三焦之征也,宜用五苓散煎汤加控涎丹。

5.8 如左尺脉洪数有力者,肾火与小肠火也,滋肾丸或导赤散主之。

5.9 右寸脉浮洪者,肺火也,泻白散加桔梗苦芩。

泻黄散:藿香叶6克 山桅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9克 防风12克

5.10 右关脉浮洪有力者,脾胃之火在气分,轻则泻黄散,重者白虎汤。若沉实且滑动者是脾胃之火在血分也,轻则调胃承气汤,重则大承气汤;如有积食证,亦见右关沉实且滑,轻则保和丸加芒硝,鸡内金,重则大承气汤。

保和丸:山楂炒6g 六神曲炒10克  麦芽炒5g 半夏10g  陈皮5g 连翘5g 莱菔子炒 5g 茯苓10g

5.11 右尺脉洪数且滑实,是命门火太旺,水不济火,宜用疗肾滋本丸。若沉实滑数,是大肠火盛,宜用大承气汤。

5.12 如脉上部盛而下部虚,火浮濡无根者,是肾虚而虚火上炎之证,宜用六味地黄丸加牛膝磁石连翘薄荷清上而降下之;下部实而上部虚,是气虚下陷之证,宜用补中益气汤升之。

5.13 见阳脉是阳证,见阴脉是阴证。唯阳脉无力而无沉侯者,为虚寒证。阴脉而见沉实者,为积滞证。见于左是血分之积,见于右,是气分及脾胃之积。

5.14 肾为先天之本,立命之源。难经谓:尺犹不绝。根本犹无害,枝叶将自生。即见此相生之脉,皆自下而上,可不信乎!

6 脉之不相生为病,病由所生者之不足,宜补其母。脉之不相制而为病,病由制胜者之不足,不能胜其所胜也,宜补其制胜者之母,而微泻其有余。假如肝有余,即是肺不足,治法必须补其脾,而泻其肝,即仲景所谓治肝补脾之法。何以不补其肺而补其脾?盖脾胃肺母,虚则补其母之义也。况木胜必克土,补土既可以生金,又可以自强而御侮,一举两得。

7  左手不及和右手太过,都用降法右手不及和左手太过,都用温升 

8  右脉属于气属于阳如同太阳,不及甘温升,太过苦寒以降。左脉为阴如同月亮,不及则甘寒以降,太过则辛温升散之。阳气盛阴气虚下之而愈,汗之则死。阳气虚阴气盛,汗之而愈下之则死。固麻黄汤,左寸脉浮紧,桂枝汤左寸更浮。先诊右脉后诊左脉。

9 肝肾精血亏虚不足虚风内动的脉象是左脉口关尺细弱,而寸弦大。比如下焦肝肾不足,阴虚阳浮,两手部寸部脉浮,沉取不足,同时两尺部脉沉弱或虚弱不及为下焦肾虚。 (本段脉理来自祝勇道长)

10 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者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本段来自吴鞠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