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西北行日记-7

 成平 2022-11-30 发布于四川

大西北行31天日记(敦煌两日9月13—14日)

13日 阴 有小雨 3级左右阵风 温度低约12—16摄氏度
9:25我们离开大柴旦镇,所住的“豫商大酒店”。今天的目的地是甘肃省酒泉市的敦煌。
天空中洒落着滴滴的细雨,车窗也铺上了一层薄雾,大西北清晨的寒意,夹杂在细雨中,不禁让人打了一个寒颤。我们继续在G3011高速向北行驶, 仍然沿着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以及祁连山谷,经鱼卡、苏西克等地一路向北。

许是昨晚下了一场雪,出镇上不远,就看见远处的山顶铺满了一层皑皑白雪,宛如新
娘头上洁白的婚纱,飘逸自如,视若天仙。窗外的晨雾如轻纱般的笼罩着附近的山峦,起伏的山峰在轻柔曼舞的晨风中时隐时现,犹如一群刚毅的舞者,舒展着洁白的飘带,翩翩起舞一般。

新疆的兰新高铁,在此段与公路并肩齐行,这条与内陆接通的西北大动脉,源源不断地把内陆的繁荣和文明,一车一车地输送到遥远的边塞。边疆也通过这条运输动脉,将那里丰富的物产支援着内陆飞速发展地经济建设。就如道路两旁的输电铁塔,由一根根输电线路所组成的输电网,不仅为大西北地区输送着光明和温暖,也在为边疆的各族人民和偏远乡村,编结着奔向富裕和文明的巨网一样,喜迎着更加幸福的明天。
这里依然是青藏高原,车依然是在柴达木盆地里急驶。过了鱼卡没多久,车就在党河南山上憋足了劲,沿着盘山公路前行。从汽车油门的轰燃声,坐在车里都能够感觉到,山势越来越陡、坡度也越来越大。同时,行驶途中不时遇到有较大的弯路,再加上雨雾天气,视线也不理想,所以也给驾驶带来了一些困难。

当爬上一段长长的坡后,看到路旁的标识为海拔3600公尺时,何书记边开着车,边告诉我们“过当金山垭口了”。这是我们现在一路走来,所遇到的最高海拔。还好,大家都没有感觉到什么高山反应,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半了。


到来一个叫高泉的地方,从早上出来,一路跟随我们的雨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住了脚步,但天空依然阴着脸,不愿露出笑容。放眼望去,旷野变得更加的开阔,嶙峋的峰峦也离我们更远了。从导航的声音里知道,现在又从青海省进入到了甘肃省,而且已经是甘肃的酒泉地域了。虽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全国人民心中,是一个奔向外太空的发射基地,但这里环顾四野,让人感觉依然是不毛之地,依然空旷广袤,依然让人感到干旱贫瘠。
这段路就是这样,一会在青海省的地盘上行驶,一会又到了甘肃省的地界上穿行,两省的地域就这样犬牙交错着。
过了一个叫做“当金山南”的服务区(还未建好),车就驶出了原来行驶的高速,进入到了一条新建成的公路。新铺就的沥青路面,新刷好的绿色防护栏,只是道路中的行车标识还没有划好,也不知道这条路的名称。
原来一直行驶在柴达木盆地的边缘,这时也好像到了尽头。道路两边的山峦也合了过来。没过多久我们的车又开始爬坡,崎岖盘旋的山路,又在滚滚的车轮下蜿蜒而行。路上的车也渐渐的多了起来,刚才还是缓缓的山坡,随之也变成了峻拔陡峭的高山,唯独天还是阴沉沉的,没有一点要晴起来的迹象。

历时约近两个小时,车才翻完这座山。这里看来又是进入一个盆地,这时到了一个叫做“长草沟”的检查站,我才知道我们又进入到了甘肃省。望着眼前浩莽的荒原,望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我不知道这里还是不是应该属于柴达木盆地?
后来回到家中,写这篇日记的时候,才在中国地图上才查到,这里应该是属于党河流域,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交汇的地区,这片戈壁应该属于新疆库鲁克塔格沙漠最南边的边缘地带。
没多久车就到了一个叫“阿克塞南收费站”的地方,我们又进入了G3011高速,沿着这里往瓜州方向前行。据导航报告,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敦煌还有九十公里。

站在这服务区内,望着眼前牌匾上唐代王翰的这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抒发,在那西域古战场地厮杀声里,你能在这里读懂,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对生命的达观,对战争的愤懑和厌恶。

这段高速公路明显是一条新修的,绿色的护栏绿茵茵的,就像刚刷过一样,让人看上去非常光亮耀眼,新铺的沥青路面,在眼前泛着黑黝黝的光泽,路上车也不多,让刚才还是在翻山越岭的心情豁然开朗。
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高原风光,远在天边的祁连山脉,与这片高原一起落在地平线上,好像天有多远,这山就有多远,这无际的高原也就会有多远一样。而正前方所望到的,还是空旷广袤,还是荒芜贫瘠,还是大漠孤烟,还是人迹罕至的旷野。
一个叫“阳关”的服务区,从我们车窗外一闪而过,瞬间王维的那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会在这一刻,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让人想起这是伤别,是离恨,是缠绵,还是对家乡绿柳如茵、春雨绵绵的怀念?都在这“无故人”的咏叹之中了!

我不知道,这里的“阳关”,是不是唐代王维眼里的那个“阳关”?今天的阳关,已经不再会有“无故人”的凄楚,道路上车水马龙的繁忙,敦煌月牙泉边熙来人往的热闹,都会一扫昨日的阴霾,给你一片灿烂的阳光,我心里这样想。
到达敦煌收费站,已经是下午14点钟了。虽然今天的行程只有近四百公里,算不上这几天最多的行程,但依然走了五个小时左右。出了这个收费站,从导航得知我们在网上预订的那家民宿,离这里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已经不远了。
出了收费站不远,一排排挂满沉甸甸葡萄的木架,沿着道路两旁向四周铺展开来,紫红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珍珠似的,挂在这沿着公路望不到头的道路两旁,若你信步走进葡萄园,你一定会觉得自己走进了,玛瑙和珍珠缀成的世界,一定会忘记刚才还是荒芜贫瘠的大漠。

这时已经是15点过了。在去预定民宿路旁的一家回民餐馆,我们才解决今天的“午饭”。老板告诉我们,预定的民宿离这里很近,我们也没有太着急,慢慢地吃罢这顿迟到的午饭,才开车到了离这不到100公尺,我们预定的那家民宿。
这家民宿门前,一副对联写得非常得体“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宾客回家”,横批是“宾至如归”。看到这副对联,我就在想:这一定是一家有着文化底蕴的老板,才能书写出如此贴心的话语,让人感到回家的味道。
果然,入到院内,古朴的书画挂在墙上,各种奇石根雕布满厅内,就连他们的窗棂客房都与众不同,整个院子布置得井井有条,再加之游客不多,这个民宿就更加地显得幽静舒适。
在登记时更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家老板竟与我们是同乡,都是四川德阳人。一下子那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这不,在阳关之外,竟住进了“老乡”的客栈,看来现在应该是,“阳关城外多故人”了。
住进这家老乡开的民宿后,已经是下午16点多了。何书记提议,我们在此休整一下,把原来预定的一天,改成了在此住两天的想法。
于是我们按两天住宿安顿好后,我与何书记决定还是现在去月牙泉景区看看,明天从莫高窟回来后,在根据情况是否还要进去。本林由于来过不想进去,想休息一下,只是在附近镇上转一转。

月牙泉鸣沙山景区,位于敦煌市城南五公里外的敦煌镇境内,是敦煌八景之一,也是国家5A级的著名风景名胜地。古称“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故秀。”于是迎来四方游人,八方来客,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在我拍摄时,据一位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游客多的时候可达五万人之众。就是今天由于疫情的影响,依然有游客近万人之多。

月 牙 泉 大 门 外 的 民 俗 博 物 馆


一洼如弯月的池水,一边似风鸣的沙山,寺院立于月前,芦苇荡于沙滩,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独据双景,蔚为壮观,驻足环顾,禅意顿生。

这月牙泉自古流传:月牙之形千古不变,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掩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月牙泉位于鸣沙山下,沙丘怀抱之中,而终未被砂砾所掩埋。则在于鸣沙山之奇,因地势的关系,刮风的时候砂砾不往山下走,而是向山上流动。于是月牙泉就不会被掩埋,也便有了“风吹沙鸣”的鸣沙山。

爬上鸣沙山,俯憾月牙泉,观大漠日落,叹苍穹塞外,何不感慨万千?

虽然,今天天空阴,而且还夹着点点滴滴的细雨,游客依然兴致勃勃的聚在泉边,更有众多的游客冒着雨,在沙山上等待月牙泉亮灯的那一刻的到来。我和何书记就是其中的一位,也坐在沙山上静静地待着,晚上八点景区内华灯初上的时刻。

直到晚上八点半左右,我和何书记才离开景区,回到民宿。吃了自带的泡面,算是今天的晚餐。就这样结束了今天的行程,明天去莫高窟。


14日 阴多云 有阵风 轻微的霾 温度适中(15度左右)
可能是由于昨天较累,大家早上都起得较晚,我们在附近一家快餐店吃了早饭后,已经是九点半左右。我和何书记驱车前往莫高窟景区,本林以前来过,他就在镇上和博物馆转转。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十点过一点,我和何书记到达莫高窟景区大门,这里离景区石窟大约还有十余公里的路程,需要乘坐景区内的交通车抵达。
入口处的建筑与石窟颇为一致,沙土颜色的巨型大厅,独具匠心的建筑造型,粗狂豪放,不拘一格,并有着浓郁西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及与石窟浑然一体的建筑理念,让人第一眼就能感觉到,你踏进了风烟迷离的征程,走进了它的时代。

购票、疫情有关的各项检查完毕后,排队进入大厅。在这里将有一场视觉的盛宴,游客坐在大型环绕立体声的演播厅内,观看一场有关“莫高窟的故事”的纪实影片。
在这个巨型大厅内,分为两个厅播放。第一个厅主要播放,佛窟修建的历史背景,佛窑修建的艰苦岁月,以及历经三千年来它的兴衰历程。第二个厅主要播放目前佛窟里的建筑情况,以及壁画、泥塑和石刻等艺术珍品的集中展现。
荧屏中那烽烟滚滚,铁马嘶鸣,驼铃声声震苍穹,旌旗猎猎护边关,旌旗蔽日的一幅幅画面。瞬间就把所有人的视线带入到西域那个烽火年代,把人们的思想带进到了,前秦宣昭帝苻坚年代,乐尊大师风程仆仆路经此地,忽见前方金光闪烁,如万佛齐现。于是大师决定留下,在此开凿了这里第一个洞窑。此后发良禅师等又接着在此建洞修禅,并称其为“漠高窟”。有说:佛家有言,修建佛窟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名字“莫高窟”。
在这两个大厅内屏幕上,那烽烟滚滚的历史演绎过程中,在立体声环绕的实拍场景中,让每一位在座的游客,都置身于西域蛮荒的大地上,如身临其境一般。又通过实录的影像介绍,一尊尊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彩塑,在立体声环绕播放的大厅内展现给了在座的每一位游客。这是一幕幕历史的还原,也是一幕幕中华灿烂文明的写照,更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

三 层 楼

目前莫高窟内,现存有洞窑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彩塑2415尊,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石窟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其规模居于我国四大石窟之首。
观赏完影视播放后,已经是中午11点半左右,游客们乘坐景区的大巴离开演播大厅,再经过约十几分钟的路程,到达莫高窟的停车场。然后由导游带领着参观。
参观也不是所有的佛窑都能进去的,能够参观那些佛窑,完全由导游来决定。确定参观的地方,由导游带领开门进入,同时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要求,参观时不允许拍照,但我斗胆还是用手机偷偷地拍摄了几张。在被导游发现后,导游严肃地告诫并制止后,我立即停止了拍摄。于是只留下这两张不太清楚的照片,作为对佛窑珍品展现给大家。除此之外,也就不能把其余精美绝伦的泥塑雕像,以及色彩斑斓、构图新颖的壁画作品,以影像资料的形式奉献给各位朋友。在此只能简单的介绍这些,作为没有来过这里朋友们的一个指南吧。

......

虔 诚 的 老 阿 妈

这样一个经历代高僧和信众修缮和扩建的佛窑,在清代后不幸被毁于一旦,特别是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洞内的大量文献被列强盗运和掠夺,损失极为严重,再加之庸道王园隶的贪图小利,数以万计的经文和无与伦比的壁画泥塑,被明目张胆地盗运出境,成为他国的展品,甚至毁坏和遗失。这不仅是佛教界的巨大损失,更是列强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无耻地掠夺。

此道观就是用出售藏经洞文物修建

九 层 楼
离开“九层楼广场”后,已经是下午14:30分左右,我和何书记在景区内的一个小店里,一人要了一盒“西北米粉”,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品尝西北小吃的味道。不能说好吃,也不能说难吃,只是觉得这个西北的小吃味道怪怪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不知为什么,他们在米粉里还要放上芥末,这个吃起来让人感到不适的佐料?更不要说它与四川各地的名小吃相比较,就无法用言语来说明白的了。
吃完这顿“西北木粉”,看到这里有一个邮局的邮品代卖点,询问是否有“莫高窟”实际封后,一位态度极好的小妹妹说“有”。于是在此为朋友购买了,“莫高窟”一组三个的实际封,并在此盖好邮戳,当即给他寄出留念。

回到莫高窟景区入口处,已经是下午15:20多了。我和何书记开车按照本林发给我们的定位,在敦煌博物馆门口接到他后,一起回到所住的民宿。
月牙泉的门票三天有效,我们今天还可以凭昨天的门票进入。于是我和何书记在所住的民宿,稍作休息后,约在下午17点多,再次跨进了月牙泉景区的大门,看看今天阴层层的天气能否有所转机,更期待今天能有些收获。

我和何书记都没有再爬,昨天欣赏月牙泉开灯时的沙山,而是两人分别爬上了进大门没多远,分列左右的两座沙山。

我去的这座沙山不高,面对西方,大门在我的右手边。沙山上已经有了一些游客,穿着唐代不同颜色衣裙的美女们,在这座沙丘上摆拍着各种姿势的造型,忘情地拍照留影。有用手机拍照的、也有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还有用飞机在航拍的。这里有持剑独行的“女侠”、也有背壶携浆的“侍女”、还有那欲欲若飞、直向天宫的“天仙”...,这些装束的帅男俊女们,给这个广袤浩瀚的旷野,增添了一道多情靓丽的风景线。

总之,大漠风烟的沙海,为她们提供了一处,能够表现自我魅力的舞台。没有人会因为她的动作庸俗而嗤之以鼻,也不会因为谁穿的服饰过于暴露而让人不堪,更不会有人因为胆怯而扭扭捏捏。今天这里就是属于她们的舞台,人们不分老幼、不分俊丑,只要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自我,使得自己心中的美,尽可能的得到发挥,这就足够了!

今天一天虽说没下雨,但是从早上到现在,天空依然浓云密布,看不出一点有要放晴的样子。虽说三脚架我已经支好,相机也放在上边,处于拍摄待机的状态,但眼前的浓云,似乎没有一点想要散去的意思,依然在人们的头顶上空游荡。
已经是旁晚18点半多了,天空还是与我们进来时一样,一朵朵乌云,像商量好了似的,在鸣沙山的上空徘徊,不愿离开这里。似乎今天也没有什么希望,收拾东西准备下山的念头,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多次萌现。
刚过了19点,北边的浓云好像被一阵风吹过,天空中显露出一条蓝天白云的天际,正在一点点地扩大,乌云就如在浩宇的天空中,像一块块待收割的麦田,正被收割机一片片的收割干净,让黄橙橙的麦浪,变成黑油油的土地一样,天空中的乌云也正在一片片地被风吹向西北方向,晴空越来越大,蓝天越来越蓝。人群也开始骚动,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西方,期待今天晚霞地到来。

左面沙山的山顶,西坠的落日就映在上边,那片云层也微微地泛出淡淡的黄色,顺着山脊向南铺展开来。

没多一会,那片泛黄的云层越来越艳,从微微泛黄到橙光四射,从橙黄再到橘红,再从橘红变成红色。虽说由于景区内的树丛遮挡,难以看到前方地平线上,霞光万道的晚霞,是如何渲染着这片大漠沙洲的夜晚?但沙山上游客们的惊呼声,按动快门地“咔嚓”声,以及对着这片晚霞留下倩影人们的感叹声,你都不会忘记,今天这苦等而来,如梦幻般灿烂的晚霞,留在每一位游客心中的记忆。

谢谢你,敦煌如此美丽的晚霞!
回到所住的民宿已经是晚上21点多了,我和何书记才匆匆地吃了点泡面,算是今天的晚餐。洗完澡就抓紧时间休息了,明天我们就要穿过河西走廊,步入北疆的大地,开始这次真正的“新疆之旅”。

浏览6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