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骑驴桑丘:基于Sdkfz 10半履带车改装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

 逍遥_书斋 2022-11-30 发布于河南

本文由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授权发布

文章图片1

德国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截至1940年的法国战役,整个国防军只有4个坦克歼击营装备了一号自行反坦克炮,除此之外就是执行反坦克任务的所谓“反工事车辆”,数量稀少,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一些反坦克单位开始进行战地改造,将牵引式反坦克炮放置在机动车辆上面。当时,德国摩托化反坦克部队装备的几乎全是轻巧的3.7cm反坦克炮,用它们原本的牵引机具,如Sdkfz 10半履带车、克虏伯L2H143越野卡车和缴获的法国雷诺UE牵引车等轻型车辆,就可以充当机动平台。

文章图片2

Sdkfz 10牵引3.7cm反坦克炮,该车车内空间足够大,能够容纳全体炮组成员和作战所需的弹药,不需要额外配备前车。

大约在1940年5-6月间,这一类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出现在前线部队,不过到秋天才开始批量改装,装甲师编制内的摩托化反坦克营对其需求非常迫切。Sdkfz 10(量产型号德马格D7)半履带车是非常理想的改装对象,它是一种机动灵活的车辆,公路速度和卡车差不多,越野能力强大,车厢内部的空间充足,车身低矮,前风挡可以放平,不会影响火炮射界。在它的驾驶员座位和后厢之间,存在一个横贯车体的大型储物槽,正好可以把反坦克炮固定在那个位置,改装所需的工作量很小。

早期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非常简单粗暴——人们直接把整门3.7cm反坦克炮推到车上,用木楔等物固定炮轮,火炮和车都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再往后,又出现了拆除炮轮和大架,把火炮下架固定在储物槽位置的版本,有的则是将拆去炮轮的火炮放置在专门制作的底座上面,通过这种方法来降低火线高度,增加稳定性。大约在1940年末,又出现了在储物槽位置安装底座,然后将火炮上架固定于底座之上的版本。底座有的是木制,有的是用角钢等金属构件制作的。

文章图片3

最早的代用反坦克炮看起来很不专业。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基于雷诺UE和克虏伯L2H143(Kfz 69)改装的代用反坦克炮。

由于并不是由工厂统一改装的制式车辆,这种代用自行反坦克炮的构造各异,每个部队的车辆都各有特色。在更晚的希腊和南斯拉夫战役期间,德军的一些代用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在水箱格栅之前和驾驶员位置加装护甲,护甲的形制也同样五花八门。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稍微复杂一点的版本,在翼子板位置加装木制底座,火炮轮轴卡入底座前端的凸台,大架保留,驻锄卡在底座后部的槽里。这些车辆属于第13装甲师。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在储物槽位置安装了专用底座的版本,可能都是第9装甲师的车辆。

文章图片11

这一辆代用自行反坦克炮正在射击,似乎在开火时驾驶员需要下车。

文章图片12

水箱格栅前安装护甲的车辆,翼子板上还设置了弹药架。

文章图片13

该车属于第16装甲师,水箱格栅护甲面积较大,可以覆盖车灯区域,炮盾也是重新制作过的,面积更大,侧板更长。

文章图片14

这一辆配备了封闭驾驶室,但只覆盖了一半。

文章图片15

全封闭驾驶室,大型水箱格栅护盾和炮盾。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军前线部队使用的3.7cm代用自行反坦克炮。

文章图片18

第29摩托化步兵师车辆,在水箱格栅护甲之下安装了保险杠,发动机盖板上开出了额外的通风口,驾驶室安装护甲,炮盾重新制作,火炮附近的车身两侧也加装了较高的护甲。

文章图片19

可能还是上图的车辆,炮管上涂有击杀环若干。

文章图片20

同一车辆1941年冬季的状态。

文章图片21

被击毁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

文章图片22

这一辆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基本上整个车体都被护甲包覆。

从1941年开始,德军开始用威力更大的5cm PaK 38来改装代用自行反坦克炮。与之前装备3.7cm反坦克炮的版本相比,这种代用自行反坦克炮的火力更强,但重量和高度也随之增加,已经逼近了车辆承载能力的极限。其形制仍然不统一,火炮底座也存在不同结构,有的也安装了护甲。

文章图片23

Sdkfz 10牵引5cm PaK 38,德军一般用1940年开始生产的Sdkfz 10B牵引中型反坦克炮,之前的A型结构未经强化,长期牵引容易出现结构性损坏。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这几辆的火炮安装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还保留了大架。有一辆还在车尾加装了一个备用前轮。

文章图片31

这一辆的发动机盖板是重新制作的,只有驾驶室正前方有护甲,护甲可以向前放倒。火炮底座是木制的。车上安装了两挺来自空军的MG 15航空机枪,驾驶员车门上写着车名“伊尔泽(Ilse)”。

文章图片32

第16装甲掷弹兵师下属第228坦克歼击营3连车辆,这一辆的发动机盖板顶部也安装了护甲,还为PaK 38的炮管设置了行军固定锁。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一种上缘呈弧形的水箱格栅护甲,上面那辆还为手摇启动手柄留出了孔。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代用反坦克炮简陋而脆弱,但如果隐蔽妥当,也会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对手。

在巴巴罗萨行动初始阶段,代用自行反坦克炮依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动反坦克手段。以党卫军警卫旗队师为例,该师(当时是加强旅的规模)在1941年6月22日时共装备9辆5cm PaK 38代用自行反坦克炮和7辆三号突击炮。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党卫军部队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

文章图片39

警卫旗队的代用自行反坦克炮至少用到了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这张照片可能摄于1944年1月,其时该型车已被侦察营重武器连淘汰,转到水陆车连充当护卫车辆。注意它的发动机盖板上方装有护甲。

如果使用得当,这些代用自行反坦克炮也能在战斗中发挥很大的作用,第13装甲师在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的战斗日志记录如下:

1941年9月30日,我师在向东北方向推进途中,发现在特维兹斯卡亚和米夏尔洛夫卡之间有25辆苏军坦克,它们攻击了第1装甲师的侧翼,并威胁(我师)第4装甲团侧翼。第13坦克歼击营第3连连长巴特中尉得到命令,保护第13高射炮营2连。该连的8辆自行反坦克炮离保护区域还有几公里,无法通过履带噪音来分辨坦克究竟是敌是友……毛斯盖尔上士冒着苏军炮火,指挥5cm自行反坦克炮在几分钟内击毁了5辆坦克。由于炮长奥策操作失误,近失弹炸伤车辆本身,毛斯盖尔又跳上阿克曼下士的无装甲自行反坦克炮,绕到敌人后面追击,又消灭了5辆坦克,并将车辆安全开回……正忙于对付步兵的克劳施少尉顶着压力,又派出了一辆无装甲自行反坦克炮投入追击,该车由霍岑多夫代理下士指挥,它又击毁了两辆坦克。

到了1942年的时候,黄鼠狼系列自行反坦克炮已经开始批量装备部队,代用自行反坦克炮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了。代用自行反坦克炮的改装数量已经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黄鼠狼出现之前,这类车辆一度非常活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