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空军屡创奇迹原因何在

 逍遥_书斋 2022-11-30 发布于河南

以色列空军从群敌环视中一夜建军,自建军之日起便震惊四座,创造了六五战争中对阿拉伯空军基地的突袭、贝卡谷地打击叙利亚阵地、摧毁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等无数壮举,引起了世人瞩目。是什么原因使得以色列空军屡创奇迹?

空军至上的战略定位

以色列空军从建军之日起,既已明确无论是领土人口还是战略空间,以色列都无法与周围国家消耗。国小人少等恶劣地缘环境使得以色列不得不树立“先发制人、境外御敌、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建国之日始,以色列便奉行“空军至上”的建军原则,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向空军倾斜。

另外,以色列坚定的将所有的空中力量都整合到空军之中,放弃苏俄式的防空和空优的划分,而且极其强调空军的多面手功能:可以远程作战、快速机动、猛烈攻击的空军,打造一支高效能空军。

明确的作战指导原则

在5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经过了多年的磨炼,以色列空军早已确定了自己的'制胜之道',即强调进攻的作战思想,'对于以色列来说,最好的防御是在它国首都上空',以色列空军的作战指导原则非常明确,那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消除威胁于萌芽之初。不管是在六五战争中对阿拉伯空军基地的突袭,还是贝卡谷地打击叙利亚阵地,都体现了以色列空军的主动进攻的精神所在。

以色列空军强大的机动能力使得它可以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在战争中的某个局部地区或某一时刻以压倒优势的力量重创敌人。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仅留下12架战机作预备队,分四波分别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最终达到逐个歼灭敌空军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空军的远程奔袭作战能力,无论是1976年4月,以空军奔袭数千公里,突降乌干达首都恩德培机场,消灭了劫机者,救回以色列人质的行动,还是以军80年代的“歌剧院行动”,不到两分钟摧毁巴格达核设施,都足以让世界震惊。

文章图片1

精益求精的选拔和训练

美军曾评论,以色列空军是以航天员的标准选拔飞行员。在以色列空军飞行员选拔过程中,淘汰率高达90%,未达到选拔标准一律淘汰。与精益求精的选拔相搭配的是超高强度的训练。

以色列空军以高强度的训练著称。平均每周5天的飞行训练赋予飞行员大量飞行时间,其中,战斗机飞行员年平均飞行时间更是长达250小时,远远高于其他阿拉伯国家。

高强度的训练只是基础,以色列空军更加注重的是训战一致。无论是空战训练,还是轰炸训练都尽量贴近实战。其空战训练特别强调“对抗性”,其中以单机或编队进行的对抗空战训练更是以激烈著称。而空战训练则在真实的贴近实战的环境下练习。

以色列空军在陆上和海上都建有大型训练靶场,靶场往往按照实战标准设置雷达、防空导弹和电子干扰站等。以军要求各个飞行中队定期到靶场进行常态化轰炸训练。在以军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中展现出的“稳准狠”足以显示以空军的训练成效。

文章图片2

与时俱进的装备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以色列空军强大的支撑。以色列空军先是使用法国装备,后使用美国装备。法美作战飞机的性能一直都是优于同代的苏联飞机的,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埃及空军极力回避与以色列空军空战,且战绩也十分糟糕,装备性能的差距是一个巨大的原因,主要使用苏制米格-21的埃及空军比使用法制“幻影”Ⅲ、美制F-4“鬼怪”的以色列空军要落后10年。

迅速发展的以色列空军在第五次中东战争前就已经构建了新一代空中作战体系,以预警机为指挥中心,电子干扰飞机为支援,各类第三代战机为攻击力量的作战体系已与周围许多阿拉伯国家空军形成代差。而在2016年,以色列空军已开始从美国引进F-35隐身战斗机,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支装备第五代战机的空军。

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尽管总能从美国获得先进装备,但以色列从未放弃自主改进和研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武器装备发展道路。无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F-15、F-16,还是如今引进的F-35,以色列空军都根据实战经验和需求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进调整。

而以色列自主研发取得的成绩更加令人瞩目,以色列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从航空电子设备到地空导弹再到无人机、预警机等的性能甚至超越了美国的同类产品,走在世界前列。

文章图片3

以色列空军是在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严峻的形势逼出最强大的以色列空军。如今,环顾四周,曾经的强敌早已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落,以色列空军却依然能安不忘危。相信凭借其周密而大胆的作战计划与强大的空中作战力量,以色列空军在中东的优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