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次史诗级的惨烈远征,从此西域入我华夏

 123xyz123 2022-11-30 发布于湖南

前文讲到中国西极赤谷这条汗血宝马之路,本文要讲的自然是汉武大帝如何求取这汗血宝马了,到底是怎么求取的呢?

一次史诗级的惨烈之极的万里远征。

首先还是回顾一下:汉武帝为何要打大宛呢,不就是求取宝马吗,就没别的法子了吗?这里面大有故事:

“汉使往既多,其少从率进孰于天子,言大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示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原来,早先大汉获取宝马是通过贸易方式,但使者们为了投汉武帝所好,竟然打听到大宛国最好的马藏在贰师城,且不肯出示给汉使看。得知此事后,汉武帝倒也爽快,直接让一位名叫车令的壮士担任使团长,带上千金,携上金马,万里迢迢去换取大宛的汗血马。如此千金万里,金马换宝马,代价不可谓不大,诚意也不可谓不深,前无古人是真,至今也没有来者。

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大宛国的贵族们似乎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情怀,尽管一方面非常喜欢大汉的财物,但另一方面也更珍惜自家的宝马,竟然死活不肯交换。大汉这位名叫车令的使团长既然是位“壮士”,那估计不仅体格强壮,肯定还脾气火爆,眼见实在无法回去交差了,竟然当场出言不逊,敲碎金马而去。这下惹怒了大宛贵族们,认为大汉实在太过轻视自己,于是让东部属国郁成国出兵,阻断汉使归路。没想到这郁成国做得更绝,不仅夺走了财物,还袭杀了汉使。

事情闹到了谁都没想到的地步。

很难理解大宛贵族们的想法,人家都万里迢迢送货上门了,你不肯签单也就罢了,反而要去杀人越货,得罪这个曾经狂扫匈奴攻破姑师和楼兰的大汉帝国,真的就一点不考虑后果吗?这问题除了归结于大宛贵族们脑回路太过清奇外,实在已别无其它解释。

西域迷城记

(六)

一次史诗级的惨烈远征,从此西域入我华夏

消息传回大汉,纵情率性的汉武帝自然咽不下这口气,使者们更是不失时机地拱火:

“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破宛矣。’天子以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乃以李广利为将军,伐宛。”(《汉书·西域传》)

就这样,汉武帝仅仅听取了姚定汉等使者的介绍,没派出任何斥候和探马前往打探虚实,就匆匆决定出兵大宛,其依据有二:一是姚定汉说大宛兵弱,实力只相当于三千汉军;二是参考攻打姑师和楼兰那一仗,浞野侯赵破奴仅率七百人便能攻破姑师和楼兰,汉武帝因此认为所有的西域小国都不堪一击。

为何不任命有过西域作战经验的赵破奴呢?

那是因为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想要提拔一下其兄李广利,通过建立军功来封侯。

按照姚定汉所说,大宛军力也就相当于三千汉军,只需用强弩猛射,便可轻松击破,事实上大宛有多少兵力呢?

《汉书·西域传》如此记载:

“大宛国……户六万,口三十万,胜兵六万人。”

大宛的实际兵力竟然有六万人,十倍于姑师和楼兰,即便按照“一汉抵五胡”的士兵战斗力来比较,那也起码相当于一万两千名汉军,四倍于姚定汉汇报的人数。

汉武帝派遣给李广利的汉军又有多少呢?

“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资治通鉴》)

从兵力人数上看,汉军和大宛军基本持平,但并非主力精兵,而是属国部队和郡国“恶少年”,因此必须运筹到位,指挥得当,才有取胜的可能。从战争阅历和经验来看,任命赵破奴为主将是最为合适的,但汉武帝想的是如何让二舅子李广利封侯,这样问题性质就严重了。

“贰师”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资治通鉴》)

贰师就是大宛国的贰师城,传说中藏有汗血宝马的地方,单从词面上看,贰师应是大宛国语的原声音译。直接用贰师来命名出征的大将军,是不是有点草率?

倒还真不草率。

西汉将军的命名很杂,很多就是直接以地名来命名的,譬如因杅将军、浚稽将军、度辽将军、蒲类将军等等,前面两字都是征伐地的地名。所以以贰师将军来任命李广利,完全符合西汉的军事传统,而且《资治通鉴》也说得很清楚,那纯粹就是去讨宝马的,没什么好忌讳,更用不着遮遮掩掩。

从这命名也可以看出,一代雄主汉武帝当年是何等叱咤风云,霸气凌人,只是也折射出了另外一种信息——未免太过轻敌了。

那么,这位贰师将军李广利又是什么来头,带兵能力能否对照赵破奴呢?

今人大都喜欢用“二”字来形容别人没脑子,不靠谱,做事不牢靠,那么大写的“贰”字后面再缀上一个“师”的贰师将军,就实在不是一个稳重可靠的命名了。事实上,贰师将军李广利也确实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将这种二货精神发扬到了极致,成为整个西汉历史上最最草包的二货将军——请原谅我重复使用了两个“最”字,因为纵观整个西汉历史,论草包气质和窝囊指数,李广利绝对排名第一,此外无人堪比。

你还别不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些气质先天注定。

譬如这位李广利的二货精神,那便是家传绝学,祖传秘方。此人出生于一个音律世家,兄妹一共三人,老大李延年,老二李广利,老三李夫人。李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当时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不予取名。

请注意这两个名字——延年,广利,读出什么味道了吗?

一个期望长命百岁,一个寻求财源广进,单从名字本身寓意看,那都是非常功利和世俗的,跟沙场杀伐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你再看看另外一些名字,肯定会若有所思——韩安国、程不识、卫青、霍去病、赵破奴、赵充国……名字是不是都有一股铁血气质?

好吧,算我唯心了点,那么擅长音律的李广利舞台唱戏可以,沙场唱戏真的也行?

关于这个问题,汉武帝似乎一点都不在意,漠北一战击垮匈奴后,早已踌躇满志睥睨天下,大宛一个西域小国又怎会放在心上。至于任人唯亲的问题,你怎么去解释卫子夫的两位亲戚卫青和霍去病?

无法解释。

早年的汉武大帝就是天生狗屎运,一下碰到了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两位天才一样的亲戚,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但这样的天才亲戚毕竟千年等一回,老天一下照顾你两个,早已有违公道,自然也要配置一个重量级的草包来平衡一下,否则后世的唐宗宋祖岂不要哭死。

大汉和大宛相距多远?

“大宛国,王治贵山城,去长安万两千五百五十里。”(《汉书·西域传》)

一万两千多里,这比当年漠北一战远多了,而且中间隔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沿途要经过很多绿洲小国,分别是:楼兰、尉犁、焉耆、乌垒、轮台、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疏勒、捐毒、休循、大宛。这些小国大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沿着塔里木河分布,东西绵延约两千多公里。

如此漫长的沙漠之路,数万大军的粮草供给自然成了大问题,想要从敦煌一路运送过去,那基本不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沿途筹粮,就地解决。但李广利怎么都没想到,沿途小国的态度竟是这样的:

“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财有数千,皆饥罢。攻郁成城,郁成距之,所杀伤甚众。”(《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也就是一过罗布泊,沿途所有小国都一无例外地据城死守,不肯提供粮草,这样汉军就只能动武了。当然动武也要讲究诀窍,最好选择龟兹这样的强国下手,杀鸡给猴看,震慑群小,绝不能无差别地进攻,否则战线将拉得很长,时间会拖得太久。也就是说,最好还是采用赵破奴那样的远距离闪击战术,选择目标一击而中,绝不能拖泥带水。

然而,贰师将军李广利偏要招摇过市,队伍绵延数十里,一个个小国挨个攻打,似乎真把这沙漠战场当作了艺术舞台。这样本来战斗目标只有大宛,如今扩大到了十三个国家,这能全打下来吗?

文章图片1

焉耆古国王治,员渠城

文章图片2

龟兹故城遗址

2022年6月下旬,漫大将军和朱颦二人沿着当年李广利的进军路线一路西行,深入实地考察:交河故城——焉耆古都员渠城——轮台校尉屯垦地——龟兹古城——姑墨古城——衍敦谷——鸟飞谷。现场考察发现,有些西域小国的城墙异常雄伟高大,譬如姑墨古城,竟然高达二十来米,全用厚重的夯土修筑,如果守军粮草充足的话,没个一年半载根本打不下来。

文章图片3

高大雄伟的姑墨古城

文章图片4

高大的姑墨古城

文章图片5

夯土修筑的姑墨古城

历史也确如漫大将军今日所见,很多城池李广利都没能打下来。

那怎么办?

那就跳过去呗,选择打得下来的打。

反正李广利坚持发扬舞台艺术,张弛有度,进退有据,打下来就饱一顿,打不下就饥一餐。这样一路骚操作下来,李广利来到郁成国时,数万汉军已只剩下数千,其他全被饿死了。事实证明,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李广利和久经沙场的赵破奴绝对不是一个量级的,汉武帝在主帅任命上犯了不可想象的大错。

这个曾经袭杀汉使车令的郁成国位于大宛东部不远,眼见汉军来犯,竟然毫不畏惧,玩命死磕,打得汉军死伤惨重。至此李广利本人都害怕了,这样玩下去别说求马了,弄不好把自个也给玩进去了,赶紧走为上吧。

只是瀚海无边,回头未必是岸。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往来二岁,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而患饥。’”

回到敦煌后,数万军士只剩下了一两成,可以想象那是何等悲惨的景象。

至此,贰师将军彻底修成了二货将军,他遣使汇报朝廷,将失败的原因全都归结于路途遥远,粮草供应不上。

能想象汉武帝的反应吗?

“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闻知此事,汉武帝怕是要气到吐血了,一纸文书直达敦煌——入关格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时候另一个不幸的消息又传来,那就是曾经击破姑师的赵破奴竟也兵败匈奴:

“其夏,汉亡浞野侯之兵两万馀于匈奴,公卿议者皆愿罢宛兵,专业攻胡。”(《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一时之间,大汉在西线和北线都遭遇到了失败,公卿们都认为应该暂时放弃大宛,集中力量对付匈奴,毕竟匈奴的危害更大,但这些谏言无法让汉武帝接受:

“天子业出兵诛宛,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渐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轮台易苦汉使,为外国笑。”(《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面子上搁不下啊!

从这段史料来看,汉武帝不肯接受谏言只是怕被人讥笑,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怕失去统一西域的机会,如果这一次放弃,那就意味着西域再也不会归附大汉,匈奴将永远拥有西域这块大后方,永远能够绝地重生死灰复燃。所以,汉武帝乾纲独断,力排众议,决定再度进攻大宛。刘彻能被后世称为汉武大帝,其坚韧意志和雄才伟略确实冠绝天下。

就这样,西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开始了:

“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兵弩甚设。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五十馀校尉。”(《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除了囚徒盗寇和恶少年之外,敦煌的边防部队也出动了,六万多汉军主力尽出玉门,至于牛马等后勤物资,更是络绎于途,绵延不绝,这下天下都为之骚动了。要知道当年漠北之战犁庭匈奴,卫青和霍去病两路大军也不过十万人,如今李广利讨伐大宛的兵力竟也达到了两者的六成。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未免小看了大汉国力,继续看下去:

“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適,即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另外又调动了十八万大汉精兵集结于河西走廊,全国各地的粮草物资更是源源不断地支援西域,这样一共二十四万大军齐集西域边陲,大汉历史上前所未有,一场史诗级的万里远征终于拉开了帷幕。

知道什么叫天子之怒吗?

这就是天子之怒,倾举国之力征服一个西域小国,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说的就是这位汉武大帝——大汉的铁血精神,还真是这位铁血帝王打下来的。

消息传出,这下沿途西域小国再也不敢硬抗了:

“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当然也有不信邪的,定要较上一把劲,那就是轮台: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屠城!

很残忍,但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杀一方可儆百,这才是大宛之战该有的态度——立威,立规,建序。

在这种绝对实力支撑下,贰师将军李广利终于来到了大宛国王治贵山城下,但已是“兵到者三万”,六万人马已经折去了一半。

大汉和大宛终于有机会锣对锣鼓对鼓地正面厮杀了。

前面说过,大宛实际兵力六万人,战斗力大致相当于一万两千汉军,碰上三万汉军后,果真一如实力体现的那样,很快就兵败入城。李广利这次有备而来,当即让军士移开贵山城外围的水源,这下大宛彻底陷入了困境。

坚持上四十来日后,大宛终于熬不住了,内部贵族们便开始议论,认为都是国王毋寡不识好歹,先藏好马,又杀汉使,终至招来此祸,要消此灾,唯有杀了国王,献出好马,汉军才可能解围而去,假使那样汉军还不肯解围,全城再拼力死战,也不算晚。

众贵族这么想来,也就这么做了,趁毋寡不备将其咔嚓了。就在这时,贵山外城也已被攻破,大宛的无敌骁将煎靡也被汉军生擒活捉了。军事偶像一倒,众贵族们更加慌了,赶紧送出毋寡的头颅,并立誓说只要汉军不再攻打,大宛就献出全部好马来供汉军挑选,并供应给汉军食物,否则大宛就杀尽好马,让汉军一无所得,届时西北康居国的援兵也很快到了,内外结合与汉军死战,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其实这时候康居的援军早就到了,但一看汉军依然很强大,压根不敢过来送死。

这时候李广利也获知了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那就是虽然移开了贵山城的外围河道,但在被俘汉人的指导下,大宛已经成功挖掘出了水井,这下事情就不好办了,大宛不仅粮食充足,而且中城和内城非常高大,一时半会根本攻不下来,左右权衡后,终于还是答应了大宛。

这样双方达成共识,大宛当即放出全部好马来供汉军挑选,并献上大量食物慰劳汉军。最后,汉军选中了数十匹好马,三千多匹中等马,并立相对友善的大宛贵族昧蔡为大宛国王,双方会盟后这才罢兵,自始至终汉军都没能进入贵山中城一步。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第二次出兵汉军实在太多,沿途小国实在供应不上这么多食物,于是汉军分为几支沿南北两道各自行动,其中校尉王申生和原鸿胪卿壶充国带领一千多人从其它道路来到了郁成国,距离李广利大军也就200多里。王申生自恃有大军压阵,对郁成毫不防备,只顾一个劲猛攻。郁成掌握军情后,竟然趁汉军不备,清晨时分发动偷袭,结果反杀了王申生,只有少数汉军得以逃脱。

从最初袭杀车令使团,到第一次硬抗李广利大军,再到如今偷袭王申生部队,这郁成国也真够狠,绝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和大汉结下了深仇大恨。

获知此情后,李广利当即派搜粟都尉上官杰率军前往攻打郁成。在汉军主力的攻击下,郁成再也扛不住了,只能弃城投降,郁成王向西逃奔康居。由于结仇太深,汉军自然不会放过他,一路穷追不舍来到康居。这时候康居也已听说汉军攻破大宛,好汉不吃眼前亏,当即将郁成王交给了上官杰。

擒获郁成王后,上官杰派遣四名骑士负责押送至李广利大军。没想到四人路上就犯起了嘀咕:“郁成王是我们大汉最为痛恨的,要是能活着押送至大军最好,否则路上若是出点差池,那就彻底坏了大事了。”于是四人决定路上就解决问题,但毕竟要承担责任,一时间谁都不敢先行动手,来自于上邽(今甘肃天水清水县)的赵弟最为年轻,这时候热血上头,利剑出鞘,一刀将郁成王劈成两段。

这第二次出征,李广利终于一吐第一次的晦气,彻底扬眉吐气了一把,但对大汉来说,损失却是不可想象之大:

“军还,入玉门者万馀人,马千馀匹。”(《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六万多汉军边防主力,还有大量的后勤部队,最后只剩下万余人回到玉门,这仗是怎么打的,怎会有如此大的伤亡?

“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原来都是这位贰师将军,西汉历史上排名第一的草包将军,不仅作战无能,而且治军无方,路途遥远之下,竟然纵容将吏欺凌士卒,最终酿成了这一惨剧。

对大汉朝廷来说,不管损失有多大,终究解决了西域问题,该封赏还是要封赏的,李广利因此被封为了海西侯,至于果断出手斩杀郁成王的赵弟,可能汉武帝觉得需要弘扬这种敢作敢为的铁血精神,因此不仅没有惩罚,反而封其为新畤侯。

海西侯,新畤侯,明白这两个名字的含义吗?

当时西汉称罗布泊为蒲昌海,海西就是蒲昌海以西这片广袤沙漠。畤有多种解释,这里指田界、田际,新畤意为新拓展的田地。无论海西侯还是新畤侯,都寄托着汉武帝对这块新拓展土地的无限期望。

前后两次远征,先后损失十多万主力汉军,这场西域之战之惨烈,毫不逊色于当年卫青和霍去病的漠北之战,大汉赢得的奖品除了三千多匹汗血宝马外,还有什么呢?

“贰师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入贡献,见天子,因为质焉。”(《资治通鉴》)

这场史诗级的远征,彻底将西域诸国打服了,纷纷将自己的子弟纳为人质,因此大汉收获的还有这两千多公里的江山,以及丝绸之路为纽带的西域经济和文化秩序。

此外这一役后,匈奴也被釜底抽薪,永久性地锁在了天山以北,因此这一战虽然无比惨烈,意义却也非同凡响——从此以后,西域入我华夏!

这是汉武大帝经营西域的第一招——地缘上整合统一西域,请继续关注第二招:

超级珍珠链——延续2000年,绵延2000公里

【漫大将军令】

记得多少,西极三千汗血,马嘶万里关山。

音讯绝无,将士几人归途,白骨十万哭砂。

汉关一阙古道,中土两千史家。

拍摄花絮:

文章图片6

朱哥和颦姐来到焉耆古都员渠城

文章图片7

员渠城西门

文章图片8

朱哥走到西极,竟然幡然悔悟,在姑墨古城前戒烟

文章图片9

朱颦两人将两条香烟搓碎,装入袋子带走

文章图片10

朱颦两人在姑墨古城前留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