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第一名瓷”——MEISSEN:古欧洲人臆想中的中国风情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11-30 发布于河北

从17世纪末开始,欧洲上流贵族无不以拥有中国瓷器为傲。他们沉迷于这种神秘美丽的东方工艺,疯狂地出高价搜罗中国精品瓷器,不仅是被巧夺天工的瓷器所折服,更源于其对神秘东方的好奇与向往。

人总是会不遗余力地去美化自己所向往的未知世界,对其不吝啬任何溢美之词。《安徒生童话》的“夜莺”篇中就描绘了作者幻想的以精美瓷砖堆砌而成的中国宫廷。

文章图片1

法国洛可可绘画代表人物弗朗索瓦·布歇从未到过中国,纯凭中国销往欧洲的瓷器和从中国游历归来的传教士记载的文献中对古代中国的描述,绘制了他想象中的古代中国,也许这就是当时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文章图片2

弗朗索瓦·布歇

对于古代的西方人而言,瓷器就是中国的标志,凡是涉及中国主题的画作,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有中国瓷器的登场。画中人物虽是中国面孔,但其形态举止仍旧是古欧洲人的做派,虽有些不伦不类,却也别有一番意趣。

文章图片3

中国皇帝上朝图

文章图片4

中国捕鱼图

除却文学、画作,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更体现在了他们仿制的瓷器上。

距离中国瓷器诞生的1000多年后,在“中国白色瓷器收藏狂魔”强力王奥古斯特二世的极力促成下,欧洲终于烧制出了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硬质瓷器。这就是现在的“欧洲第一名瓷”——梅森(MEISSEN)的起源。

文章图片5

MEISSEN标志

梅森瓷器的代表人物海洛特,他的中国系列,处于中国瓷器风靡欧洲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展现了海洛特臆想中的中国日常生活风景。

【餐器 “海洛特中国系列”】

这是1735年梅森特意为皇家宴饮设计的特别餐具,其中对古代中国人民生活情景的描绘源于约翰·格里戈里厄斯·海洛特 (Johann Gregorius Heroldt, 1696-1775)的《舒尔茨手稿》中的图样。

文章图片6

【瓷罐“中国风格”, 14.5cm】

同样源于《舒尔茨手稿》图样,不同于上一个餐器的艳丽奢华,疏淡有致的水墨风格更富中国古韵。

文章图片7

【花瓶 “蓝色织锦画和金彩中国人”】

白色的素瓷表面饰以金色织锦图,大量使用了花草纹、祥云纹等中国纹饰元素,但其花纹的分布排列更趋向于西方风格。

文章图片8

【瓷瓶“中国人与印度小花”,17.5cm】

海洛特的徒弟约翰·埃尔夫艾德·施达德勒(Johann Ehrenfried Stadler,1701-1741),当时欧洲极擅于描绘东亚花卉场景的瓷器画家,同样未曾到过中国,瓷器上的中国风光亦是出自他的想象。

文章图片9

【花瓶“洛文法克风格的寓言动物和人物”,42cm】

作为海洛特最有天赋的学生亚当·弗里德里希·冯·洛文法克(Adam Friedrich von Loewenfinck,1714-1754),擅长将中国的花鸟纹饰元素与寓言故事融合入瓷器表面,这是洛文法克的标志性风格。

文章图片10

1710年创始的梅森(MEISSEN)品牌,如今已经成为日用瓷领域的奢侈品,其中佳作或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或流转于各大拍卖市场,这一切无不意味着对梅森瓷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的认可。但是德国梅森(MEISSEN)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创始起的所有瓷器的石膏模具都精心地保存着,竟有17.5万个之多。如今无论你想复制200年前的哪一款梅森瓷器,都能依据之前存留的石膏模具轻松完成。

瓷器源于中国,也因历代工匠的巧手而发扬兴盛,甚至远传海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追捧。然而在科学技术愈加发达,制作工艺愈加成熟的今天,中国竟然还未出现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知名度的瓷器品牌。这一点值得中国现代陶瓷行业的人们深思和努力。


转角遇建盏——分享陶瓷知识,传播陶瓷文化,传承匠人精神,

你我有幸在此遇见,关注头条号,一起感受中国古陶瓷的魅力!

本文关键词#欧洲瓷器#梅森#中国元素#瓷器#陶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