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半铃声

 艾俊民的游子报 2022-12-01 发布于浙江
●疫情下的百姓生活
夜半铃声
■作者:陈晓林
  昨天下午做核酸检测,我又一次当“管长”,一管十人。就这一管,检测结果阳性!
  凌晨两点五十五分,我接到“北京流调”来电,告知我核酸检测情况,要我立即居家隔离,不得外出,配合进一步检测。
  四点零五分,传来敲门声,二位“大白”,一位司机兼摄像,上家门采样,二个鼻孔、一个咽喉。未曾经历过鼻孔采样,插入真深,让我感到受不了,连连后退。这大概是为了尽可能挖出有可能深藏的病毒吧,能够理解,全力配合!
  再回到床上,睡意全无,那就写一篇早记吧。现在最期望的是,不要再听到手机铃声。因为,没事没电话,来电是要说事情的。
  回忆一下,昨天下午去核酸检测的情景。我们小区太小,没有检测站,我是到相邻小区做的。本来是可以在这小门外的检测站做的,因为多多买菜的站点在这个小区里面,我要进去拿订购的蔬菜。上周起,小区内增设了一个核酸检测站,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小区居民
  这两天风声又起来了,接物业通知,要求这三天所有人核酸一天一测。相邻小区门卫增加人员,车辆进口二人,今起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行人通道有三人把守,出门不管,进门要扫码,询问才能进入。小区内检测站排队人明显比小区外少,所以进小区后,我就先去做核酸检测。这时看到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正把一小袋垃圾放进垃圾桶,我加快脚步超过她,毕竟现在是特殊时期,处在上风向,占领有利地形是预防措施之一。
  排队做核酸的只有五六个人,那位女士排在了我身后,保持着二米左右的距离。有熟人跟她打招呼,问她怎么不去上班,她回答说现在不让出小区。
  我觉得有点奇怪,就问了一句,为什么不让你出去。她说她是在朝阳上班的。我知道这几天朝阳区的情况,那里风声最大。
  在检测站,我被提升为“管长”(核酸检测十人一管,拿管子的第一人被戏称为“管长”),我“领导”的这管红火了,引起很多人注意,让很多人整夜忙碌起来。
  记得采样后,我扫了检测排队人群一眼,看样子,基本是小区的老头、老太。现在想来,我后面这位女士最可疑,而我跟她距离最近,有危险!
  近一个月,我很少出门,更没有出过顺义区了。只是本单元排烟管道改造,我住顶楼,需要进入我家,接触过外来的施工人员,这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当然,一切都要看今日凌晨的采样结果,如果是阴性,就不是“首犯”。但是,作为一个密接者,还有潜伏期,如果也被“感化”了,就是“协从”了。就得问问,你最近到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人,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四要素”,不亚于写一篇作文。
  想太多了,不想了!我自己感觉良好,没有任何异常。只是祈祷,别来电话,别来电话!
  现在看,至少我的快速检测结果(30分钟出结果,我叫不出快速检测的名称)没问题。
  二年多了,这是新冠病毒离我最近的一次!经过二年多时间,了解多了,觉得它没那么可怕,很淡定,哈哈哈!
  但是,居家隔离几天是在所难免的了。我想。
  早晨8点,小区微信群有人发了相邻小区“封村”通知的照片。随后物业来电,询问情况,并告知本单元封门。
  上午10点,小区微信群有人说,相邻小区解封了。我查健康码,今天凌晨的核酸检测正常。
  退休以后,爱上了游山玩水。这还没跑几年,被新冠限制在家,却激活了不知道藏在身上哪个地方的文艺细胞,对唱歌、弹琴、绘画有了兴趣。所以隔离在家,还挺忙,并不寂寞。
  到了晚上,我觉得不太对头。我作为一个密接者,怎么没有相应的待遇啊!今天上午8点后,没有接到过电话,没有再来上门的核酸检测,也没有人问问我家还有没有蔬菜食品,打开家门也没有贴磁条。
  晚上10点,我决定出门扔垃圾,顺便看看楼下的情况。发现一路畅通,本单元没有封门。我感觉应该没有问题,应该是个“乌龙球”。我估计,如果我不问,没有人会告诉我,到底是什么情况。
  过了三天,接到物业通知,所有人又要进行三天三检。我的核酸也三天,既然物业让我出门,有啥事物业负责。我这次在小区外的检测站做的,问检测人员,她说那天是个假阳性,这个小区封了二个小时就解封了。
  很多事经历过,就更明白了。个人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
  目前,社会上对我国的防疫做法有种种看法,这很正常。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战胜(绝大部分并非全胜)种种疾病,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生命和经济),处在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要付出牺牲的(金钱、生活质量,甚至生命)。
  我们的抗疫,正在寻找一种代价尽可能小的方式,付出尽可能小的牺牲,还在摸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免不了打几个趔趄,弄湿了衣裤。国家的抗疫政策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原文刊载于第349期《游子》杂志

作者简历:陈晓林 ,男,1955年生,祖籍湖南浏阳。721矿古城中学毕业,下过乡,做过钳工,大学毕业后在中石化炼油厂做技术工作,50岁下岗北漂,现闲居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