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君温病笔记》(4)春温病医案】

 昊晟堂 2022-12-01 发布于山东


《时病论》,清代雷丰(雷少逸)1882年著成,为时病通论著作。该书为首部关于时病的专著。其书强调“一岁之中,时病多而杂病少”,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为全书大纲,罗列各季节的疾病、治法、方剂以及作者的医案,书末附13篇医论。开创时病专门研究之先声。


春温过汗变证

城东章某,病春温,前医不识,辄用荆、防、羌、独等,一剂得汗,身热退清;次剂惘灵,复热如火,大渴饮冷,其势如狂,更以三黄解毒为君,不但热势不平,更变神昏瘈疭(chìzòng,抽风)。丰治之,脉弦滑有力,舌黄燥无津,丰曰,此春温也,初起挟外寒者,亦宜汗解,内热亦从汗而外泄;惜乎过剂而津枯化燥,复以苦寒遏其热,以致变证从生,当从邪入心包、肝风内动治之。急用祛热宣窍法,加羚羊、勾藤服一剂,瘈疭稍定,神识亦清,唯津液未回,唇舌尚燥,守旧法去至宝、菖蒲加入沙参、鲜地,连服三剂,诸急咸安。

祛热宣窍法:连翘二钱、犀角一钱、川贝二钱(去心 )、 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壳化服。


春温甫解,几乎误补案

三湘刘某之子忽患春温,热渴不解已二十余日,脉洪大鼓指,舌苔灰燥而干,以凉解里热治之,次日黎明复来邀诊,诣其家,见几上有药方二纸,一补正回阳,一保元敛汗,言昨晚变证,故另请二医酌治,未识那方中肯。丰曰:诊脉再议,见病者覆被而卧,神气尚清,汗出淋漓,身凉如水,六脉安静,呼吸调匀;丰曰:勿惧,非脱汗也,乃病解汗也。曰:何以知之?答曰:脉静身凉,故知也。倘今见汗防脱,投以温补,必阻其既解之邪,变证再加,遂难治矣。思邪欲解之时,最难用药,姑以蒌皮畅其气分,俾其余邪达表,穞豆衣(黑豆皮)以皮行皮,使其尽透肌肤。
盖汗,心液。过汗必损及心,再加柏子仁、茯苓以养其心气;沙参以保其津;细生地滋其液;薏仁、甘草和中;小麦养心敛汗,连服二剂,肢体回温,汗亦敛,调治半月而起居如昔。

或问曰∶先生尝谓凡学时病,必先读仲景之书。曾见《伤寒论》中,漏汗不止,而用附子。今见大汗身凉,而用沙参细地,能不令人骇然?请详其理。答曰,用附子者,其原必寒,其阳必虚。今用沙、地者,其原乃温,其阴乃伤。一寒一温,当明辨之。又问∶春温之病,因寒触动,岂无寒乎?曰∶子何迂也!须知温在内,寒在外。今大汗淋漓,即有在外之寒,亦当透解,故不用附子以固其阳,而截其既解温邪之路,用沙、地以滋津液,而保其既伤肺肾之阴。若执固阳之法,必使既散之邪复聚,子知是理乎?

按:  二案皆春温病案,温为阳邪,必伤人阴液。祛热养阴,一定之法也。后案中解说甚详,执迷温补固阳者应如遭棒喝。
传统育儿说
从中医角度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养育德智体美劳的小盆友。
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