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本《老子》解析系列(第81章)

 曰静2017 2022-12-01 发布于福建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注:

大怨,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之间的怨恨。

焉,yān,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例:且焉置土石?

介,存留,放在(心里);例:使我介然又知也。

右介,心里不抵触,敢于承担天下不治的责任。在古代以左为尊,以右为卑,此处引申为心里抵触为左介,心里不抵触为右介。

司,主管。

彻,chè,彻底,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

亲,qīn,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例: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与,yǔ,给予。

善人,善良的人。本经书以和谐为美好,以弗盈为善良。善良是指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处下不争、无入无间,保持自身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之间的怨恨,如果不以道治国而从根本上加以消除,即使双方和解也必然会留下余怨,这怎么可以作为是最好的结果呢?所以圣人敢于承认天下不治主要是由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没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处下不争、无入无间,使社会上下失去了平衡和谐造成的,而不会把天下不治的责任推卸到基层平民的争、盗、乱上。所以有德的人敢于承认自己违背自然的做法,并把做过头的事情恢复过来,而无德的人却爱把责任推卸地干干净净,并永远不知道悔改。天之道不讲亲和疏、利和害、贵和贱,以自然为法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保持着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它总是给予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中能够做到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以守中执一为天下式的不争的善人。

分析:

基层的平民为本为阴,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为末为阳,两者是渊和鱼的关系。“绝圣”、“绝仁”、“绝巧”(道经的第19章),“上士”、“中士”、“下士”(德经的第40章),都是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的代称,即成功遂事后拥有权力、名望、财富等优越社会地位的人物阶层,这个阶层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着天下的治与不治。

基层平民的争、盗、乱是由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上贤、贵难得之货、现可欲导致的,天下不治的责任主要在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身上,而不是在基层的平民身上。道的应用是弗盈,思想和行为不偏激不过度,就治理天下而论就是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做到弗盈自已、知常知止、处下不争、无入无间,保持社会上下之间处在平衡和谐的状态。

天之道不讲亲和疏、利和害、贵和贱,以自然为法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保持着万物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它总是给予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中能够做到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以守中执一为天下式的不争的善人。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