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

 韩莹的图书馆 2022-12-01 发布于黑龙江

江桥镇中心学校 韩莹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课本中的重点字词。

2.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感悟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在生活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勤劳、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感悟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看到题目后,你们有哪些想法呢?

(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穷人”有多穷?课文怎样写穷人的“穷”?课文是否只写了穷人的“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生字、新词,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哪些语段比较难读,然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最后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学生读写下列字词及重点字词释义。

汹涌澎湃  熄  掀  困 唉  湿淋淋  嘿  糟糕  嘛 皱  勺

蜷缩:弯曲而收缩。

忐忑:心神不定。

4.交流背景资料,学生质疑,解决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

三、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概括时不容易一下子说出来,应当允许学生逐步把事情说清楚。

2.引导学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死去,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深层研读,感受人物品质。

出示中心话题:在你眼中,桑娜和渔夫各是怎样的人?结合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说一说。

预设:

(一)桑娜和渔夫家很穷。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帆破了,可以去买新的,然而他们没有,而是补,可见他们很穷,没钱买新的。)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样的天气,根本不适宜出海打鱼。渔夫之所以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是因为家里很穷。)

3.桑娜“感到心惊肉跳。”(理解“心惊肉跳”,想象这是一个怎样恶劣的天气,即使这样恶劣的天气,根本不适合出去打鱼,出去的话很可能就回不来了,会葬身大海的,但渔夫还是去了,只因为家里太穷了。)

4.“她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夫妇两个没日没夜地干,才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吃好、穿暖,可见这是多么穷困的生活!)

因此,“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所谓温暖,不过是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不那么冷而已;所谓舒适,也仅仅是地扫得干干净净,餐具在槅板上闪闪发亮,屋里很干净而已。

三、学习写作方法。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强调“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使我们想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

(例话:“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渔夫对妻子说:'桑娜,你做得对!’”)

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这个结尾就好在这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

列夫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文中多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都非常细腻,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了。现在,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品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描写衬托穷人的穷,怎样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穷人的美好品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