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阳寻龙点穴技术,已经没有太大应用价值

 思明居士 2022-12-01 发布于河北

文/陈益峰

  最近笔者公众号很久没有更新,很多读者,一直在询问笔者的踪迹。笔者研究地理风水多年,对于部分地理问题,依然非常迷惑,其中就有平阳寻龙点穴的技术。最近半年,笔者拜师和考察,研究平阳寻龙点穴技术去了。

  葬书所说的支龙,就是平地之龙。平原风水,也叫平洋风水,或者平阳风水。其中寻龙点穴技术,是平洋风水古籍中,最为热衷的技术。最热门,不代表就是真理。

  关于平阳寻龙点穴,古今留存下来的风水典籍,基本都研究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其中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技术,笔者翻阅过所有的典籍,还专门投拜过两个平阳地区的民间风水师傅,学习平阳风水技术,还深入与各地的平阳风水名家,接触交流有上百个。感触非常多。

  本文的论述,一定会招致大量的寻龙点穴爱好者的反对,但是无论如何,笔者也希望将十几年的风水经验,实事求是的告诉大家。如果读者是一个热衷于实践的风水先生,你自己去现实中看看,就明白了。

这是近代的直隶巡抚王氏(正二品)的上面五辈的合葬祖坟,仅仅可以考究龙脉的走向,至于龙脉的缠护、来龙、开帐、束气,过峡跌断,龙砂、虎砂、等等,一点也看不出来,龙脉何时结穴,为什么在此地结穴,没有明显的形峦特征。

  1、平阳地区的风水师傅,不会平阳寻龙点穴

  笔者最近一年,在河北和安徽的平阳地区,先后拜师两个民间的风水师傅,学习平阳寻龙点穴,加上笔者在附近考察平阳地区的家族墓地,花费了近十万的费用。
  笔者的花费是值得的,哪怕是错误的技术,也需要搞清楚他们的说辞和道道。多走弯路,才能更加清楚正道在哪里。

  二个师傅,都是在屋内,说的信心满满,寻龙点穴的基础名词,头头是道,但是具体野外实践的时候,指着茫茫田野,一通胡说。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龙砂、虎砂、缠护、来龙、开帐、束气,过峡跌断等等。笔者仔细判断,什么也看不到,华北的平原平坦得出奇,啥也没有,只有地形的微微高差起伏,但是龙势过于慵懒,看不出任何的规律。

  笔者常年在平阳行走,龙脉的大体走势,还是可以判断的,至于穿帐过峡、跌断起顶,基本都看不到。这二位师傅,属于书本学来的技术,平阳龙脉的走势都判断不出来,基本都是认为龙脉是撞背直来的。龙脉走势,这样的大方向,他们都看不出来,其他的穿帐过峡、开面开口等等细节,更加是无稽之谈。

  两个师傅,剩下的平阳风水技术,基本都是三合的理气技术,也就是赵九峰的《地理五决》。这些技术,只要是考察过二十个坟墓,就知道,基本上是没有应用价值。

  至于其他网友,所说的三元、天星、玄空大卦等理气技术,在平原寻风水之中,更加没有立足之地。因为格龙和消砂纳水,基本无从谈起。

近代的直隶巡抚王氏(正二品)的上面五辈的合葬祖坟,左右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更加没有穴场特征。那些消砂纳水的理气师傅,一到坟前,也蒙了,来水去水在哪里?全是大坪地,一马平川

  2、古书对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笔者查阅所有的古书,对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与总结,没有超过徐善继、徐善述《地理人子须知》。徐善继、徐善述

  徐善继,明代秀才,江西德兴人,为著名的寻龙点穴理论家。

  《地理人子须知》全面详尽的将龙砂穴水悉数论述;不只是摘抄前人成果,更将自己的思考、心得、经验和盘托出,坦诚不藏私。

  但是二人,仅仅是理论家,因为没有深入研究实践,过于迷恋古人,相信古人。现实中,无论是山区还是平阳,大量发家的坟墓,与寻龙点穴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发坟,实际上看不出寻龙点穴的痕迹。只是乡间智者或者老人,根据自己的智慧,卜选的宝地而已。

  寻龙点穴,只是部分文人,将民间的卜地经验和美学思想集合的产物,与现实差距很大。

  徐善继、徐善述所著的《地理人子须知》,对于平阳寻龙点穴,论述和总结最为完善,其中记录了东晋的郭璞、东晋的陶侃、唐代的杨筠松、廖金精、范越凤、宋代的张子微、吴景鸾、元朝风水大师曾葛溪等等寻龙点穴名家对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观点,总结非常全面。

  请读者欣赏一下《地理人子须知》的原文描述:

  论支龙

  夫支龙者,平地之龙也。平地之龙,其祖宗父母、剥变过峡,与夫枝脚桡棹、缠托护从,大段与垄龙无异。

  吴公《口诀》有云“卧倒星辰竖起看”,故亦有开帐穿心,亦有华盖、三台、御屏、玉枕等格。

  但龙行地中,皆平面,倒地多阔大,难于检点,惟以相牵相连步其龙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隐隐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动辄数十里,或数里,始有水分八字之峡,或有石骨微露踪迹,或有银锭束气之脉。

  若前面遇水截,则审随龙之水,及诸水聚处为明堂,以求穴向。其结穴处自然气聚,或平中有突,或开钳口,或吐唇毡,或微有靥,如鸡窠,如旋螺之状,必有龟脊牛背、草蛇灰线之脉,入首束聚结穴。而此处须要高低分明,有水缠绕,或水溶注,或水朝入,方为的实。又须审其来历,有珠丝马迹、贴地梅花、落地金钱等格,决是美地。扦得穴真,葬得如法,富贵悠久。若来历不明,切勿妄下,平地无气,易于绝灭。

  所谓来历不明者,乃来脉龙势一坦平阳,无脊可据,高低不分,全无界水,无过峡,无石骨证脉,无银锭束气,无龟背分水,无草蛇灰线、藕断丝连之脉入穴;或已经断而不相牵连,散漫无气,必无融结。其父母兄弟之脉各自分飞,平地之上,虽或忽起墩埠,孤单无应,必作他龙之用神;或是龙脚所带之秀气,为印,为笏,为金箱、环佩之类,或是水口罗星、游鱼等砂。

  故廖氏云:

  走珠墩阜在平地,三个五个是。”若孤单一突,又无分水度脉来历,未可便作平中之突而有融结。

  卜氏云:“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

  又云:“滚浪浮花,随风落叶,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

  此皆平支龙寻地之要诀耳。然支龙平坦夷旷,故于散中求聚,所谓平地之突是也。

  盖当揭高就脉。《经》曰“支葬其巅”,为正法也。却又有等以支为体,而得垄之情性者,则直如掷枪,急如绷线,术中谓之倒火硬木,此阳中含阴之义,法当避杀粘檐,架折而葬。刘氏所谓“直急则避球而凑檐”是也。但阳者为弱,本合凑入,柰何性急?以此要缩下,缓其急性。苟以支法扦之,则凶祸立应。此平支之至难体认者,不可不知也。

  已上所论支、垄,大法如此。但垄之星峰易辩,支之脉络难明,前辈谓支龙难于垄龙,尤当细察。兹故特集诸家平支之说附下,庶互有发明云。

  1)、郭璞的《葬书》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葬书》云:

  山贵平夷,土贵有支。

  支之所起,气随而止;

  支之所终,气随而锺。

  观支之法,隐隐隆隆,

  微妙玄通,吉在其中。

  又云:

  地有吉气,土随而起。

  支有止气,水随而比。

  势顺形动,回复终始。

  法葬其中,永吉无凶。

  2)、杨筠松《撼龙经》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杨筠松《撼龙经》云:

  坪中还有水流坡,高水一寸即是阿。

  只为时师眼力浅,到彼茫然无奈何。

  便云无处寻踪迹,直到有山方始识。

  如此之人岂可言,有穴在坪先自失。

  只来山下觅龙虎,又要乳头始云吉。

  不知山穷落平处,穴在坪中贵无敌。

  痴师误了几多人,又道藏埋畏卑湿。

  不知穴在水中者,如此难凭怕泉沥。

  盖缘水涨在中间,水退即同干地力。

  且如两淮平似掌,也有军州落窠沥,

  也有英雄在彼中。岂无坟墓与宫室,

  只将水注与水流,两水夹来是龙脊。

  杨筠松所说的平阳寻龙点穴技术:平地两傍观水势,两水夹来是真龙,枝叶周围抱处是。平洋仰面似鸡窠,隐隐微微立高埠。

  这些话语,主要是平岗的说辞,真正的华北大平原,祖坟两侧数百米,甚至几公里,才有水流。两河之间,星星点点,几百个家族坟墓,发与败相间,至于穴场仰面似鸡窠、隐隐微微立高埠,只是书本说辞而已,现实中,多数情况是啥也没有,就是平坦的农田。

  古代的大量明师,其说辞,在平原风水是笑话,在山区也是笑话。风水的实践性,非常强,不会因为你是明师,就会成功发家。

  杨筠松《撼龙经》又云:

  莫道山高方有龙,却来平地失其踪。

  平洋龙从高处发,高起星峰低落穴。

  高山既认星峰起,平地两傍观水势。

  两水夹来是真龙,枝叶周围抱处是。

  莫令山返枝叶散,山若返兮水散漫。

  外山百里作罗城,此是平洋龙局段。

  星峰顿伏落平去,外山隔水来相护。

  平洋仰面似鸡窠,隐隐微微立高埠。

  便从立埠觅回窠,或有勾钳或如螺。

  勾钳是案螺是穴,水揖明堂气聚多。

  四傍水势如城裹,水绕山回聚一窝。

  霜降水涸寻不见,春夏水高龙皆现。

  此是平洋捉龙法,过处如丝或如线。

  高水一寸即为山,低土一寸水回还。

  水缠便是山缠样,缠得真龙如仰掌。

  窝心掌里如乳头,端然有穴明天象。

  水绕山缠在平坡,远有山冈近有河。

  只爱水环抱身体,不爱水返去寻地。

  水抱方有山来抱,水不抱兮山不到。

  莫道高山龙易识,行到平洋失踪迹。

  藕断丝连正好寻,退卸愈多愈有力。”

  杨筠松《撼龙经》又云:“

  大梁形势亦无山,到此寻龙何处是?

  识得星峰是等闲,平地寻龙最是难。

  若无河流与淮水,渺渺茫茫不见山。

  河流冲决山断绝,又无石骨又无脉。

  君若到彼说星峰,一句不容三寸舌。”

  又云:

  十里半程无冈岭,平洋沙渍烟尘迷。

  到此君须看水势,水势莫问江与溪。

  只要两源相夹出,交锁外结重重围。

  又云:“凡到平洋莫认踪,只看水绕是真龙。”

  又云:“高山大垄峰多秀,不似平原一锥卓。”

  3)、杨筠松《疑龙经》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杨筠松《疑龙经》云:

  也曾见穴在平洋,四畔周围无高冈。”

  又云:

  上智寻龙观气脉,指望高山散踪迹。

  相连相接下乡村,失迹遗踪细寻觅。

  气逢水界有住期,如缉悠悠细消息。

  平洋大地无影形,如灰抛线要君识。

  相粘相牵寻断绝,尽是平洋真口诀。

  过时如雁列深云,藏时犹似泥中鳖。

  平洋相并盏中酥,落在坪中谁辩别?”

  4)、杨筠松《画筴图》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杨筠松《画筴图》云:平地之脉,如草中之蛇,灰中之线。只看水分水聚之中,便是真气融结去处。

  又曰:临田观穴,不问大小八字,只看上面形势,分晓下面证佐。或唇或口,便为真气正穴。

  又曰:平坡之脉如掌窝,水聚交而不流,锁断真气,便是关门立穴之处。仰看上面脉,必有翅翼,如灯影穿壁,轻薄而不动,自有高卑。

  又曰:高山落落平田,若有火嘴,要看尖尽处;若开钳口,谓暗火开红。此是火放灰中,似见火红。如尖嘴不开钳口,谓之死火带杀,不可葬。

  又曰:龙到平洋临田结穴者,上来,下无出脚,但见田塍(即田埂)面前兜转,似带,似娥眉拱护,此上是穴。

  又曰:龙落平坡,日久年深,人开成田地,要看两边形势,田墈([kàn]:险陡的堤岸、山崖)一层低一层,如急浪下滩。细寻前面水势回环,两田如月角兜转,始是真龙作结之处,谓之浪花里滚月。

  又曰:高山行龙,势落平地,无踪无迹无龙虎,形如铺毡展席,散如碧玉之纹、浪花滚月、雪里飘梅,如灰中之拽线,如草里之寻蛇,详加目力,细辩阴阳。切要诸水聚堂,朝对尊严,球檐下合分明,气脉自然融结,沙水来去得位,门户重重关闭,坐下宾主有情;又要明堂如锅底,四围不倾泻,水口不通舟,可谓吉地矣。

  5)、陶公《捉脉赋》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陶公《捉脉赋》云:支阜平夷,如灰拽线,悠悠而缩瓜藏形,隐隐而无头无面。岂知遇水为真,乘风则散。

  又曰:大地平洋回环,四顾得水藏风,时人罕遇。又曰:鸡鸣犬吠,闹市烟村,隆隆隐隐,孰探其原?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形异相,千金难求。折藕贯珠,真机茫漠。临穴坦然,诚难拦摸。障空补缺,天造地设,留与至人,先贤难说。

  6)、张子微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张子微云:

  中原平地及湖乡,行龙入地至难详。

  寻得龙来无穴下,茫茫阔远何相当?

  此名天平只看水,水绕回环是穴中。

  若还舍水去寻穴,望望皆平无定踪。

  龙如逢水穴方止,无水拦断去不穷。

  诸公记此水龙诀,不与冈山一例同。

  7)、刘氏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刘氏云:

  中原,百里千里皆为平地,虽有高形可寻龙脉,无穴可下。盖龙之隆隆隐伏,间有得见处。然到作穴,又无定踪,只看水之曲折如何。水若环绕,拦截穴头,固为易见。不然,水亦在前或在后,弯曲之处相当,即可定穴法。如无水处,虽有穴,亦必非龙脉尽处,不为端的。若以山乡之法取之,则失之矣。

  8)、廖金精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廖氏《泄天机》云:

  更有平洋局又别,倾廪为君说。

  星辰原出在高岗,撒脉下平洋。

  高冈聚讲与过峡,行龙皆一法。

  撒落平洋始不同,切莫失真踪。

  地有高低即山水,节目同一体。

  远山近水两旁缠,脉似藕丝连。

  倒身龙格隐复现,脉上行时见。

  隐隐隆隆正好寻,寻得值千金。

  又曰:

  平地龙神观水势,认取原无异。

  9)、范越凤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范越凤《洞林秘诀》云:

  平原旷野,茫然数百里之远,视水所归,则知来山。左右两阜拱接分明,可以藏车隐马。有盘曲之水,朝向之流,乃第一地也。高山平原本无二说,要以形势为本。观其来历绵远,气象环合,高山无悬崖崩破之害,平原无断垄横堑之绝,乃叶吉卜。故阴阳家贵于心得意解,不可执一。又曰:相平地之法,四顾审其土脉,观其流泉,得水为上也。

  10)、吴景鸾的《指南》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吴公《指南》云:

  古人谓大地落平洋,盖以其祖宗发脉而来,中间剥变过度处多,气脉既全,便无力亦水深土厚,此平洋所以为大地。然而平洋龙法,非俗眼所能寻识,多是高山大垄,忽然撒下平坦。

  人但见山势已尽,而不知水分八字,界过护从,送出正龙,一脉如丝如线,在此处藏踪闪迹,直抛过前面去,却微微突起三五七个平低山阜出来,或土洲之类,牵连而行。又复跌断,却去前面,或作突中窝,或作窟中突,宛然成一天然之穴。其做穴处,四神八将,自然应副,堂局水城,自然回抱。

  乍看似无好处,细玩却有妙理。故平洋地所以难寻而又难识也。

  11)、其他论述

  《明山宝鉴》云:

  平洋大地,认水为龙。水势若回,龙亦随住。一丈之山,胜彼千丈;一尺之山,胜彼千尺。

  《寻龙歌》云:

  平洋大地无龙虎,杳杳渺渺寻何处?东西只把水为龙,下后出三公。

  《入式歌》云:

  茫茫四畔无龙虎,君欲寻龙向何处?地师只把水为龙,交流便是龙归路。

  卜则巍云:穷源千仞,不如平地一堆。又曰:水星多出平地,妙处难言。又曰:或隐显于茫茫迥野。又曰:平中得一突为奇。又曰:仿佛高低,依稀绕抱。又曰:地卑处切忌泉流。又曰:平地起培塿,一东一西。又曰:平洋地当斟酌,不宜掘地及泉。又曰:平沙落雁偏宜水,泊岸浮簰不畏风。又曰:势如波涌,何须卓立之峯?脉若带连,何必高昂之阜。

  《二十六脉歌》云:

  仙掌脉,少人知,平洋不怕八风吹。

  但寻真脉堪埋玉,休管傍人说是非。

  水若抱龙龙抱水,背剑斩砍自由伊。

  《三十六穴歌》云:

  平洋寻取地中凸,覆鼎真奇绝。

  顶上安坟最可求,迎取水来朝。

  12)、曾葛溪元朝风水大师 的论述

  曾葛溪云:大山撒下一龙,穿田过峡,失脉失踪,不见融结。旷野茫茫,无可捉摸。此乃愈剥愈精,愈换愈嫩,不肯暴头露面,一向藏踪隐迹。或奔溪涧江河,或入人村闹市,或趋湖泊田塘,或出旷野田州。

  隐藏出没,如江中拖练;藕断丝连,如蜘蛛坠楼,流星渡汉。抛球走珠,铺毡展席,金盆荷叶,如此等象,只看安穴处有无皮肉头面。如明堂藏聚,水路迂回,近应有情,缠护相照,此等之地,最为绵远。

  13)、吴景鸾的《口诀》关于平阳寻龙点穴的论述

  吴公《口诀》云:

  平洋之地,坦荡迥野,踪迹隐伏,散涣依稀。虽无峰峦之可证,亦有脉络之可求,须要辩其来历祖宗,以看出身。降势撒落平洋,分毫之高者即为山,分毫之低者即为水。

  或隆隆似有,或隐隐如无。及至落穴之际,亦必微有形势之可指。山水趋迎,气脉藏聚,如露珠注在荷叶之中,乃为真结作也。

  14)、其他论述

  张紫琼《俯察》云:

  平地龙虽曰愈剥愈嫩,愈换愈精,也要穿田过峡处不被风吹,不遭水劫。出身太长,须要旁有金箱玉印、偃月七星、太阳太阴夹照为吉。左右随龙水交会,入首或作铺毡土、棋秤土、倒地木、浮簰水、水泡金、波浪金、波浪水及落地梅花、落地金钱、蜘蛛结网、没泥龟、没泥蛇之类,方是融结。若平田渺渺,更无高下,虽有堂气,亦不结地。

  赵缘督《穴法》曰:

  平地有突,气涌而生,绝胜万仞。仙眼难明,只观水势,便见真情。水如不绕,穴法无凭。

  谢子期云:

  迥野之脉,体段不一,有平坡渺渺茫茫,如铺毡展席而来者;有田堘(chéng田间的土埂子,小堤)层层级级,若水之波而来者;有起峰墩,如星珠龟鱼而来者;有微露毛脊,如浮沤凫鸟而来者。是皆地之吉气涌起,故土亦随之而起凸也。

  其来也,两边有水以送之;其止也,左右有砂以卫之。且明堂宽正,又得横水拦之。外阳、远案在于缥渺之间,而四围阴沙仅高数寸而已。此皆平洋龙之贵也。

  张落魄云:

  平湖之脉,坦夷旷荡,却是支龙行度。其体段若盏中之酥、云中之雁、灰中之线、草里之蛇。或沈潜,或无影无形,或藏幸而失迹遗踪。生气行乎其间,微妙隐伏而难见,全在心之智,目之明。

  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支之所起,辩其支之所终。起则气随之而始,终则气随之而锺。若脉尽而水止,界合分明者,此平洋之大地也。

  观物祝公泌云:

  郭景纯曰“支葬其巅”,盖以平支龙必须起微突处,谓阳来阴受,方是结穴。若无突,要开钳口方有穴。故曰“平地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永和周氏云:

  平洋则山不拘于高,水不拘于深。但遇有尺寸高低,即可以辨。又云:在山者颇易看,在平洋者最难识。陶公所谓“顿起则时人晓会,牵连非达士难言”是也。盖如灰中拽线,草里寻蛇,沙里拣金,泥中藏鳖,云中腾雁,盏里浮酥,隐而不露,断而复续,并以两边导送之水为验也。

  廖氏:

  穴法中有没牛吹气穴。

  诗云:

  没牛吹气失来踪,隐隐伏真龙。

  昂头些子如吹气,没牛泅水势。

  左回右抱脉微高,大则公侯小富豪。

  又云:

  龟鱼螺蚌形,宛如水中生。

  水中自有真龙聚,此地传千古。

  梁箬溪云:

  龙势洋洋落大坪,连天接野不分明。

  隆隆隐隐寻踪迹,曲曲弯弯断复生。

  忽然有突联三五,认取开钳是穴情。

  定要水来环抱穴,砂如牛角两边迎。

  上诸家之说,各有攸当。大概平洋龙法,以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隐隐隆隆,看两边分水,以认来龙之过度,突起支阜,以认穴道之融结。

  又须有四畔罗城秀峰,前应后照,如列屏铺障,相与拥护,乃为尽善。大抵以得水为上。卜氏云“如在平洋,先须得水”,兼阴阳二宅言之矣。平支龙穴最难辩认,故引证诸家之说以明之,当详察焉。

  大量的寻龙点穴古籍论述,在平阳之中,毫无价值,真正的华北大平原,龙脉基本上看不出明显的特征,祖坟周围没有明显的沟渠和溪水。历史上的那些名家,主要是写书搞理论的。此地是直隶巡抚的祖坟,老人说,是自家祖先耕地多年,自己凭借经验卜选的。

  古书中描述的平阳寻龙点穴:隐藏出没,如江中拖练;藕断丝连,如蜘蛛坠楼,流星渡汉。抛球走珠,铺毡展席,金盆荷叶,如此等象,只看安穴处有无皮肉头面。如明堂藏聚,水路迂回,近应有情,缠护相照,此等之地,最为绵远。

  这些描述,在九成九成的平原发坟中,一点影子也看不到。

  经历数千年的耕种和水利建设,平阳地区,基本就是平坦得出奇,就像铺在地上的被子一样,有一定的高低,但是看不出寻龙点穴的特征了。

  笔者考察过平阳的墓地,上千个,一直看不出寻龙点穴的规律,但是很同行鼓吹他有秘诀,笔者也一直在拜师学习,如今回首来看,就是皇帝的新衣,看几个傻子胡说而已。

  3、平阳寻龙点穴,只是停留在理论,实践中没有太大应用价值

  华北平原面积非常庞大,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涉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地,这些地方,笔者基本都去考察过。

  华北平原的地形,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

  按照书本记载的寻龙点穴的技术,平阳寻龙点穴重点应该关注四个方面:

  (1)、查看隐隐隆隆的脉线

  在广袤的平原地带,仔细辨别地形的高低起伏,龙脉藏踪闪迹、藕断丝连、如丝或如线、高水一寸即为山,低土一寸水,甚至微微突起三五七个平低山阜出来,或土洲之类,牵连而行。将要结穴,跌断过峡,却去前面,或作突中窝,或作窟中突,宛然成一天然之穴。

  实际上这些论述,基本都是废话,大家去华北平原看看,只有极少数地形有脉线的凸起。多数的地形,是微微的高高低低,成巨大的面形散开,气脉散乱,看不出脉线的脉气走向,至于土墩土阜,更加非常少见,那些发家的祖坟,很少靠近那些明显的土墩土阜。

  只有个别发家的祖坟,在有明显的高岗之上,百米之内高差也就半米左右。看不出龙脉的走势和方向。

  至于窝钳乳突,基本上都是看不到。只有极少数发家的坟墓,有微微凸起,其他大量发家的坟墓,仅仅是农田中间的一块普通墓地,周围看不出明显的窝钳之状。

  更有甚者,大量的发坟出自村边的乱葬岗。解放后,由于人口的大量集中,墓地也集中于村子旁边的一两块集中墓地之上,坟墓乱七八糟,横七竖八,东倒西歪,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上千个坟墓集中在一起,而那些大发家业的墓地,就是藏在其中。

  而周围几百个墓地,多数都是穷苦人家的祖坟。

多数寻龙点穴的名家提出的寻龙点穴理论,实际上平岗寻龙点穴。龙落平坡,日久年深,人开成田地,要看两边形势,田墈一层低一层,如急浪下滩。水分八字,界过护从,送出正龙,一脉如丝如线,在此处藏踪闪迹,到头开面结穴,或作突中窝,或作窟中突。

  (2)、卧倒星辰竖起看

  平地之龙,其祖宗父母、剥变过峡,与枝脚、缠托护从,大段与垄龙没有什么区别。吴景鸾《口诀》有云“卧倒星辰竖起看”,所以支龙也有开帐穿心,也有华盖、三台、御屏、玉枕等格,但龙行地中,皆平面,倒地多阔大,难于一眼看清,惟以相牵相连步其龙脉。

  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察其隐隐隆隆之脊,或直或曲,动辄数卜里,或数里,始有水分八字之峡,或有石骨微露踪迹,或有银锭束气之脉。若前面遇水界截,则审随龙之水,以及诸水聚处为明堂,以求穴向。其结穴处自然气聚,或平中有突,或开钳口,或吐唇毡,或微有靥,如鸡窝,如旋螺之状。

  (3)、查看水势

  如今,很多理论爱好者,一提到到杨筠松,就崇拜得不行,实际上,他的那些论述和真实案例,常常也是让人非常失望,与实践严重脱节。他描述的那些富贵兴旺的地形,常常是最为穷苦的地形。

  杨筠松认为,水绕回环之地,水分水合之地,就是平阳龙结穴之地。很多名家认为,平阳寻龙点穴的重点,就是看水。

  凡到平洋莫认踪,只看水绕是真龙。

  《入地眼全书》说:“平洋看水为先,此要诀也。平洋看法,不异高山,分水来龙,合水龙住”。

  按照寻龙点穴理论,山地与平洋选地点穴,有相通,也有不同,无论山洋依旧不离阴阳。山地以山为主,平洋以水为重。

  这些理论,听起来非常高大上,实际上现实中发家的坟墓,基本上见不到这样的说辞。

  平阳之地,经过几千年的耕种,和人类反复的土地平整和河道治理,河流和水渠基本都是直线行走,很少见到曲曲绕绕的。

  老百姓在卜选墓地的时候,早就抛开查看水流的因数,大量祖坟,与水渠和溪水,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坟墓周围百米之内,甚至五百米之内,没有明显的水系存在。

  平阳地方,庄稼地一望无际,多数地形,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水系和河流的存在。仅仅是路边有一条直直的、浅浅的排水沟,况且这个排水沟,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位置。

平岗地区结地,支龙行龙必有龟脊牛背、草蛇灰线之脉,银锭束气,入首束聚结穴。而真正的平阳地形,啥也没有,基本是一马平川,数百米之内,仅有半米高的微微坡面而已。

  (3)注意入首束聚结穴

  支龙行龙必有龟脊牛背、草蛇灰线之脉,入首束聚结穴。而此处须要高低分明,有水缠绕,或水溶注,或水朝入,才为的实。又须审其来历,有珠丝马迹、贴地梅花、落地金钱等格,决是美地。

  扦得穴真,葬得如法,富贵悠久。若来历不明,切勿妄下,平地无气,易于绝灭。所谓来历不明的,乃来脉龙势一坦平阳,无脊可据,高低不分,全无界水,无过峡,无石骨证脉,无银锭束气,无龟背分水,无草蛇灰线、藕断丝连之脉入穴;或已经断而不相牵连,散漫无气,必无融结。

  (4)、支葬其巅

  高山属阴,所以取阳坦为穴,为阴中有阳,急中缓受;平洋属阳,所以取阴突为穴,是阳中寻阴、缓中急受。

  支龙千里平夷,一望无际,难于追求。支龙则以相牵相连、隐隐隆隆、界水明白、脊脉分晓为妙,高低不明,来势断截,分水模糊为假。凡是垄龙欲峙于地上,支龙欲伏于地中;垄龙最忌于风吹,支龙尤嫌于水劫断;垄龙结穴于山麓,支结穴于巅顶。

  其父母兄弟之脉各自分飞,平地之上,虽或忽起墩埠,孤单无应,必作他龙之用神;或是龙脚所带之秀气,为印,为笏,为金箱、环佩之类,或是水口罗星、游鱼等砂。所以廖金精说“走珠墩阜在平地,三个五个是。”若孤单一突,又无分水度脉来历,不可便作平中之突而有融结。卜应天说:“星散孤村,秀气全无半点”;又说:“滚浪浮花,随风落叶,皆是无蒂无根,未必有形有气。”此皆平地龙寻地之要诀。

  然支龙平坦夷旷,所以于散中求聚,所谓平地之突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当揭高就脉,《葬经》中提到的支葬其巅,为正统的方法。

  华北平原既然是冲击平原,实际上没有太稳定的地质构造。所以河流和山岗,来回变换,华北平原上,其中最大的河流黄河,历史上就有无数次的大型改道的事件。小型的河流、水渠、来回改道,也是无数次。河道和岗阜,都难以长期稳定。

  4、老百姓使用看地技术,卜选祖坟

  老百姓卜选的祖坟,仅仅凭借肉眼和观察力,使用看地技术,卜选的墓地。

  有人说,是不是平阳地区,没有风水,这是不对的。

  平阳地区依然有风水存在,其风水的规律和特征,更加隐晦,更加模糊而已。笔者考察平阳地区,其出现的人才,规模和概率,远远大于山区。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很多神奇的人物都是集中在平原地区,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刘备是河北涿州人,项羽是今江苏宿迁市南郊人,张飞也是保定涿洲,岳飞是河南安阳汤阴县,韩信是淮安人等等,都是华北大平原出现的。

  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祖坟,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高寺镇袁阁村,为平阳地形。笔者长期蹲守在附近,见过无数风水先生过来考察,听过无数解说,其实都是寻龙点穴的牵强附会,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寻龙点穴的特征。

  最近五百年来,最为兴旺繁华的地方,是北上广深,江浙水网平原地带,绝对不是江西、广西那些深山地带。这些地方严重不合寻龙点穴明师的口味。

  笔者考察了几乎所有的皇家发迹之地,自古皇家发迹之地,均不是寻龙点穴技术,而是凭借智慧和眼力的看地技术弄的。

  汉朝的刘邦,发迹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是华北大平原地方,附近大量沼泽。

  唐朝李渊,发迹在大城市长安,关中平原。

  宋朝的赵匡胤,发迹自河北涿州一带,是华北大平原。

  元朝的成吉思汗,发迹自蒙古的漠北斡难河,是漠北的荒原之上。

  金朝的完颜阿骨打,发迹自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附近的松嫩平原。

  明朝的朱元璋,发迹自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湖北大平原位置。关于朱元璋的祖坟,周围一马平川,没有明显的地形形峦特征,笔者在周围见过无数风水先生,只是利用寻龙点穴的理论,牵强附会。

  清朝的努尔哈赤,发迹自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抚顺新宾县,属于东北的丘陵地带。

  这些大富贵的出现,周围百公里之内,就凭空带起来,几百上千个王侯将相的家族。

  地脉的兴旺,地气的兴旺,常常没有明显而神奇的峦头,常常是隐藏而深邃之地。

  历史上,那些喜欢寻龙点穴的明师,基本都是迁居到深山老林里面,决策严重失误,以至于现在全家后人多数都是穷苦人,非常可惜、可叹。

  平阳地区,出现人才的祖坟,基本都是家族中的智者,常年在周围转悠,利用直觉、智慧家眼力,查看穴场的细微地形、气候、征兆、土壤等等特征,卜选的生气兴旺的宝地,后人陡然发家。这些规律非常隐晦、非常模糊。不是一般的江湖风水先生,或者书本神吹派风水先生,就可以轻易掌握的。

  全文完。

  作者:陈益峰,男,专业地理师傅,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工作,现任国际易学联合会 地理环境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长期从事相地、相宅、传统地理学的实践、考察等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