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休门那些事(二)休门赵氏来自何处?

 北冥辉 2022-12-01 发布于河北

你知道我们休门赵氏的始祖从哪里来吗?

不少休门赵家人听说,老祖宗是从“山西大槐树“迁来的,即我们的始祖是“山西洪洞县人氏”,我手边的家谱手抄本复印件里也如是说。

图片

时间指向明朝初年,官方组织的大移民。 “明初大移民“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明朝初年,朱元璋刚刚打下江山时,河北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因多年洪水战乱等原因,人烟稀少。洪武八年,洪水又一次暴发,淹了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安徽数省,海水倒灌,把明朝重要的税收来源——盐场也冲毁了。朱元璋下决心大规模移民,增加中原和江南人口,恢复生产。于是,开始了延续近五十年的迁民活动。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移民十八次(有说十七次),人数达百万,涉及十八个省,不仅有汉族,还有蒙、回族。

休门老人们说,老祖宗移民来此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公元1403-1424年)。我查到了下面的资料:

图片

在这些资料里,永乐年间的几次移民里,前面都是充实北京的,只有永乐十五年,也就是1417年最后一次大移民,才提到正定休门赵氏始祖是不是这次来的呢?

赵增禄老人发现,休门附近的东北栗村任氏是永乐13年(1415年)由山西洪洞县迁出的。他认为,休门赵氏可能和他们是一批来的。

看看当时山西的情况:元朝末年,连年对外用兵,实行民族压迫,加之水灾不断,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明初靖难之役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总之,老祖宗是在永乐年间,缩小点儿,应是1404——1417年之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那里出发,到了休门。

大槐树是明初移民的中转站,所以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的,还有很多姓氏的人。具体讲,明初大移民涉及的姓氏有881个之多,毕竟是百万人口的大动作。

图片

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

现在据休门老人们提供的资料,带大家想象一下我们的始祖搬迁的过程。

我们休门赵氏的始祖叫赵志刚(原来“志刚”这名字古已有之),有家谱为证,更有口耳相传。始祖是带着妻子和两个弟弟出发的。 

明初的移民政策是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我想,这几口之家,只指男性),所以,老祖宗的老家,应该是留下了一个兄弟。休门老人们从祖辈那里也听说,始祖“有兄弟四人,家中留一人……”

西洪洞县,当时是富庶而人口稠密地区。

他的家庭和很多山西家庭一样接到了迁移的指令(强迫)。但也有可能,老祖宗家主动迁移,以期获得更多的土地,利于子孙后代(自愿)。资料显示的明初移民中,确有部分属于主动申请移民(见上面移民图表),他们不仅可以开垦很多土地,还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比如几年免税、奖励和资助等。

凡移民者都到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然后从这里出发,按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

图片

老祖宗必是见过这棵树的。

院里一位老人告诉我,有一种传说,就是当时明初政府采取了欺骗的办法,说“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其他地方的人要迁,所以,人们纷纷去那里,结果被官兵围住,强迫迁走。我从网上找到了下面的资料:

官方预先张贴告示:除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所有地方的人都迁,也有的传说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结果,当成千上万的民众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凡不从者便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了。

可怜。希望这不是真的。

无论强迫还是自愿,始祖赵志刚告别了父母和留下的兄弟,一家人互相叮咛,擦干眼泪,他带着两个弟弟,在大槐树下登记,然后,跟着队伍,踏上了有几分未知,又有几分期待的移民之路。

在黄淮地区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休门人的发音是“老鸹窝”而不是“老鹳窝”,大槐树上栖息的到底是哪种鸟呢?待以后研究)。可见,这几个省的百姓中,很多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移民。

移民的队伍来到真定府(有一份老人的资料里写“常山郡获鹿镇”)一个叫“休门”的地方,赵志刚被留下。他的弟弟们继续前行,一个去了二十里地外的仰陵(现在的东开发区),一个去了一百多里地外的宁晋。

你肯定要问:为什么兄弟不在一起?因为“同姓同宗者不能同迁于一地”是另一个移民规定。统治者的心思,你懂的。

一家人就这样被拆得七零八散,好在三兄弟离得不远。我特意高德了一下,如果那时候有汽车就好了,老祖宗到一个弟弟那只需二十几分钟,到另一个弟弟那要一个多小时呵呵。对于始祖赵志刚来说,还是要费些时间的,但无论如何,兄弟之间还能互相照应一下。

据说,这三兄弟及其后人之间的来往持续了十几代。

老祖宗幸运,休门是个好地方,对于赵志刚一家人来说,不仅足够大,而且北方不远处就是滹沱河和著名的真定城。据说,以前曾有武氏居于此地,后不知所踪。

接下来的事情可以想象:赵志刚和妻子,不断拓荒耕种,修建房屋,还生了儿子“斌”;后来,斌又娶妻,生了儿子“显”、“忠”、“全”和“冕”,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休门成了我们这支赵氏的家乡。

其间,其他几个姓氏的人也来到。现在,休门比较大的姓氏还有王、张、庞三家。但赵家人口是最多的。

从老祖宗定居在休门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始祖赵志刚是第一代,到1995年记载,休门赵氏已经有第二十五世。赵俊雪老先生和我这一代是第二十世。此刻,至少,第二十六代赵氏子孙应该已诞生了。赵增禄老人说,他的邻居家,2021年就出生了一位休门赵氏第26代,是个男婴。

始祖赵志刚的夫人姓萧。他们唯一的儿子赵斌的夫人姓杜。有趣的是,赵志刚、赵斌这两个名字现在看来很普通。不知道现在休门赵氏后人有无重名的,现在大家取名已不再避讳祖先了。

历史扑朔迷离且年代久远,关于休门赵氏始祖从何处来,我能记录的也就这些了,有不实、不详之处还望父老乡亲及各位有识之士海涵赐教。

 休门赵靖  20218月初稿,2022年3月据赵增禄老人的意见修改,重新发表,原版已删除。感谢赵老先生,感谢曾阅读原版并鼓励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