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旭:多角度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昵称15221501 2022-12-01 发布于湖北

 加急发《教育学文摘》201910月刊 

多角度培养高中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谭旭     邮编:444300
      摘要:高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从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知识渠道、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发散思维   能力培养   
  何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观察、思考、想象,追求多样化解题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即在思考问题时应注重多途径,多方案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爱因斯坦说过:“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同一个问题就体现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造就创新人才,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数学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若干做法。
  一、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知识渠道,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夯实基础
  纵所周知,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得深浅,掌握得透彻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在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准确性和广阔性。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必须做到“四要”,即:一要了解概念的产生过程和背景;二要准确表述概念的内容(其中包括文字表述、符号表述、图形表述);三要深刻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对条件限制的挖掘,特殊情形的挖掘,思想方法的挖掘,等等);四要学会普通联系,揭示规律,明确概念所带来的解题中思维的关键点(也即思维发散的关键点)。例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时,首先通过直观教具显示直线与平面除垂直的位置关系外,还存在其他几种位置情形,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回顾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度量方式,并自然引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体现定义的合理性、完备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与异面直线成角定义进行对比,反映度量的本质,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往往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并在平时多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此例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的问题,一题多解不仅能复习较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从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总结一般的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负担,更能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挖掘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提高。
  三、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何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以形辅数,可以使一些看似难以入手的数学问题,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找出解题捷径,使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更加深刻.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加强数形结合教学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在直觉中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并利用它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以代数(几何)之石,攻几何(代数)之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以上例题中,就是巧妙利用了题设所提供的式子的特征,灵活的运用代数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使原本较难解决的问题思路清晰化。利用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思、多练、多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体会数学思想,优化解题思路,从而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散”在广阔性和深刻性中。
   总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观察、联想问题的教学;归纳、类比问题的教学,等等。由于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思维,因此,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就成为我们教师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6)
  [2]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杨培谊,于鸿.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2012.
上一封 下一封«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