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毒的花蚊子卷土重来中国,它究竟从哪来?为何会令人闻风丧胆?

 云语禅心 2022-12-01 发布于河南

综述

带毒的花蚊子学名白纹伊蚊,国外称之为亚洲虎纹(Asian Tiger Mosquito),也被称为森林蚊子,是一种外来物种,“老虎”名字来源于它们头部和背部中央的一条白色条纹,像老虎身上的花纹。

这种白天咬人的昆虫原产于东南亚,可以传播有害疾病,如东方马脑炎 (EEE)、寨卡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通过人类活动,特别是废轮胎的商业运输进行传播。

文章图片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许多外来入侵物种也搭乘经济全球化的便车来到中国,白纹伊蚊就是其中一种,并且白纹伊蚊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

加上我国自古就与东南亚地区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往来,为白纹伊蚊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图片2

白纹伊蚊的特征

带毒蚊子的成虫身体呈黑色,带有明显的白色条纹,一条独特的单一白色条纹贯穿后背,体长约0.5厘米,触须和跗骨上有明显的银白色带,卵长约0.1厘米,深褐色至黑色。卵产在水面以上的潮湿区域,能够越冬。

卵在淹没时孵化,生命周期的未成熟阶段(幼虫和蛹)发生在水中。

白纹伊蚊的卵和其他种类的蚊子的卵相比孵化率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是白纹伊蚊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

文章图片3

幼虫是滤食性动物,存在于废弃轮胎、小容器和树洞中的积水中。蛹呈逗号形,呈深褐色。

带毒性花纹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叮咬者,主要在白天觅食,宿主范围广泛,包括人类、家养和野生动物以及鸟类。

它是脑炎、登革热(所有四种血清型)、黄热病和狗心丝虫的潜在传播媒介。

文章图片4

白纹伊蚊的防治

白纹伊蚊如此令人讨厌,并且还有传播各种疾病的可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防止带毒性花纹子的入侵呢?

2019年研究人员在广州的两个岛屿上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蚊子物种——白纹伊蚊的种群。

他们首次在田间试验中结合使用两种有希望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数量减少了 94%。两管齐下的方法于2019年7月17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文章图片5

这种方法是将雌性亚洲虎蚊的绝育与使用Wolbachia pipientis(一种)感染雄性蚊子相结合,这种细菌会阻碍昆虫繁殖和传播登革热等致病病毒的能力和寨卡病毒。

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的蚊子生态学家彼得·阿姆布鲁斯特曾为这项研究撰写评论道,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根除试验之一。他说,与杀虫剂等其他控制方法结合使用时,双管齐下法可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

文章图片6

研究表明,对大量雄性害虫,如螺旋虫进行 X 射线灭菌,然后将它们释放到目标区域,可以减少野生害虫种群的规模。但这是一种控制蚊子的低效方法,因为即使受辐射的雄性仍然可以交配,但它们不如未改变的同类成功。所以这个方法不能用来解决带毒性花纹的物种入侵问题。

在另一种方法中,工作人员用沃尔巴克氏体菌株感染实验室蚊子,沃尔巴克氏体在几种昆虫物种中天然存在,包括A. albopictus(菌株)。

当感染了某种沃尔巴克氏体菌株组合的雄性蚊子与携带不同组合的野生雌性蚊子交配时,这些昆虫就不能产生后代。

文章图片7

但领导这项研究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昆虫学家奚志勇说,只有感染了这种特定组合的雄性蚊子才能被释放到野外,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果携带这些菌株的雌性也被释放,它们可以与携带相同Wolbachia(菌株)的雄性交配并产生后代。它们的后代最终可能会取代当地的蚊子种群,使未来依赖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控制尝试更加困难。

文章图片8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为了控制目的而饲养大量蚊子的设施通常会根据大小差异将雄性与雌性机械地分开。

但奚志勇说,这个过程并不完美,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第二次人工筛选,以去除雌性蚊子。

这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任务,限制了可以释放的蚊子总数。因此,奚志勇和他的团队着手消除对这一过程的需求。

文章图片9

实验改进

A. albopictus的野生种群自然感染了两种Wolbachia菌株,研究人员用第三种沃尔巴克氏体菌株感染野生蚊子,以产生具有三种细菌变体的昆虫实验室菌落。

然后,该团队将殖民地暴露在低水平的辐射下,使雌性不育,但仅略微降低了雄性的交配能力。

文章图片10

在 2016 年和 2017 年蚊子的繁殖高峰期,研究人员每周在位于中国登革热传播率最高的广州市一条河流中的两个岛屿的居民区释放超过 16 万只蚊子。

他们希望这将大大减少蚊子的数量,因为与改变的雄性交配的野生雌性 - 以及与不育实验室雌性交配的野生雄性 - 不会产生后代。

文章图片11

该团队跟踪了成年雌性蚊子的数量下降,因为它们会咬人并传播疾病。正如预期的那样,野生成年雌性的平均数量在 2016 年下降了 83%,在 2017 年下降了 94%。

携带三株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白纹伊蚊等待释放到测试地点。

“这令人印象深刻,”列克星敦肯塔基大学的医学昆虫学家斯蒂芬多布森说,他是 MosquitoMate 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将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商业化,量产作为控制白纹伊蚊的工具。

文章图片12

Dobson说,目前控制A. albopictus的策略——包括喷洒杀虫剂和移除昆虫产卵的装满水的容器——是无效的。

他补充说,该物种在难以监控的隐蔽地方产卵,并且往往会对常见的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所以非常需要像本文中描述的那样的新工具。

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QIMR Berghofer 医学研究所的分子生态学家 Gordana Rai 表示,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大区域的有效公共卫生战略是一项挑战。

没准,未来我们真的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蚊子的时代。

文章图片13

结语

白纹伊蚊作为全球最具传播性的物种之一,传播能力极强,且会携带多种病毒,好在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找到应对带毒性花蚊子的方法,通过让白纹伊蚊绝育降低白纹伊蚊的繁殖能力,以此有效控制带毒性花蚊子的数量。

文章图片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