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干货——地产企业的分销管理,应如何审计?细讲干货!

 易说学问 2022-12-01 发布于河南

内审干货——地产企业的分销管理,应如何审计?细讲干货!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对于地产企业,分销渠道已然是一霸,就算在疫情之前,一些远郊项目如果离开了分销,基本上会变成僵尸盘。

地产企业的外销、电话推销、网站推广、各类推广活动,甚至连小蜜蜂等渠道模式,都曾风光一时。

但,到如今,分销公司已然一统天下。

所以,对于地产企业的内审来说,对分销管理的审计,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渠道冲突的小案例

今年年初,发生了一例抢客户的打人事件,疫情之下的地产企业,销售业绩很差,能卖出去一套房就如同过节一样。

一名本来是员工推荐(全民经纪人)的客户,被分销公司在自家售楼部门前给截胡了,因为分销公司人员向客户承诺:保证最低的价格,并返1万元佣金。

3万的佣金返给客户1.5万,却说是“佣金全部返还”,客户自然就被抢跑了。

对于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公司给摊派了任务,一季度完不成1套任务的话,这季度的绩效扣除20%,完成的话也有千一的提成,并没分销的提成高。

所以,能否推荐成功,对这位员工来说也很重要。

于是,上演了一幕争抢客户的打人事件,听到客户被抢,工程部员工直接找到那名蹲点儿的分销公司人员。

刚开始是在售楼部里面大吵,在置业顾问的劝解下,到了售楼部外去解决。

可能是太激动了,两人就动起手来,你来我往好多下,都是年轻人,没有严重外伤!

双方也都没有选择报警!

最后,地产公司的营销领导出面当裁判:谁的客户都不算,视为自然到访客户。

这被置业顾问捡了一个大漏,因为:推荐成交的房源,会扣置业顾问的部分佣金。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怪员工报备超时效,又没有亲自带客户到访引起的。

二、分销计佣模式不同,审计方法自然也不同

不同地地产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计佣模式。

前佣和后佣:前佣就是分销公司自己向客户收钱当佣金,然后地产企业放优惠;

后佣是:由地产企业给分销公司付佣金。

这种模式下,要杜绝小分销公司,可能出现收钱跑路、虚假承诺的情况。

尤其是车位分销更可能出问题:分销人员私下向业主承诺一年后返现之类的,最后跑路,坑的是地产公司。

优惠模式:有些企业的分销佣金是直接含在房价里的,就是给你提多少佣金,你所售房价得上浮多少,这种模式下佣金标准就可以非常高,10%都可以;

这种模式下,最大的风险是把“门槛”抬高了,报出表价时,就把客户吓跑了。

还有一种优惠模式就是不上浮房价,由地产企业直接支付佣金,这种情况下,佣金可能会低一点儿。

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审计方法的选择也不同。

三、最核心的审计程序:分销是否成立?

1.推荐成立的条件:先看公司有没有标准,标准合适不?

是按网上推荐生效(微信或公众号,或内部云客系统)为主,还是以客户到访生效,还是必须本人带领客户到场生效。

先查这一套手续完整不?可以抽取一部分样本!

2.推荐保护期:推荐客户一般会约定一个保护期,在推荐报备或到访后多长时间成交才算你的渠道,超出一定时间自然就不算。

审计程序:复核下时间周期,并抽检原始单据。

另外,有公司可能在分销合同内约定:超出保护期的直接入公司客户池,不允许再走分销推荐,这时就需要查是否有分销佣金的客户,存在于客户池中。

也有公司约定:超出保护期后,谁都可以再次推荐,谁推荐算谁的。

不同的管理模式,要查看具体的时间周期,确认分销是否成立。

对于保护期,最好的控制方式还是由软件系统控制,这样一切记录都在且强制控制。

3.被推荐客户与成交客户信息不一致:无论电话、姓名还是售楼部的面部识别系统,都需要复核。

每一项都需要海量数据分析:签约系统、推荐系统,各类台账中,可以发现不一致情况,然后再细查。

4.自然到访转分销:通过面部识别系统可以筛选出来一些,关键在于营销部门是不是认真复核了。

需要查看推荐系统,需要查看原始到访登记记录;

最难管理或最难审计出的是客户“截胡”,如:客户到售楼部门口时,被分销公司人员抢走,这种情况不好管理。

但也有个好处,他们也会去其他公司售楼部门前为你们抢客户。

所以,营销部门对此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也因为分销公司时常给好处!

5.其他资源转化为分销:正因为分销给的佣金高,而且大多数公司分销渠道成交的客户,并不会扣除置业顾问或代理销售公司的佣金。

于是,企业原本的资源、代理公司原本的资源,甚至员工或供应商的资源,都会通过分销渠道变现,这就造成更多的营销费用支出。

哪怕通过上浮价格抵消佣金支出的,也会流失掉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6.一个核心管理程序:来访或推荐登记问题

内控程序上,可以看看是否缺少了判客分析或者管理不严格情况,如果遇到渠道冲突怎么处理等等。

可以查看制度或流程本身完善不完善。

来访登记既要看到访原始数据,也要对比登记表、成交表、佣金结算表里的推荐人是否一致。

样本量大的话,会发现很多问题和猫腻。

四、佣金的计算

不同分销管理模式,审计的关注点自然不一样。

就佣金计算标准来说,有按照成交“套数”计佣金的,推荐成交一套给几万的佣金,无论大小房源都是一个价。

有的是按房源实际成交价格,比如:按成交价的1.5%作为佣金。

对审计来说,佣金计算很好复核,按成交额或套数来计算应计提佣金就对了,一般除了手工错误,很少有人会在计算公式上造假。

但是,如果存在“跳点”就不一样了。

比如,一个月完成30套以上的增加0.5%的佣金或增加500/套的佣金。

这时,就需要对推荐业绩进行复核,这种造假往往常见,把认购计算一次业绩,把签约再计算一次等等。

变更房源的,原房源不扣减,新房源重新计算一次等等,都有可能。

在审计时,不要一个月一个月的审,要把所有月份集中起来,查看重复项,可能会发现一套房多次计提佣金现象。

五、支付节点

有些企业,对置业顾问的提成往往扣留5%-10%等到交房后支付,而对分销成交的反而一点儿不扣留,不等办理完按揭就全额结佣金。

然后,客户按揭办不了,要退房,但却不退佣金。

这就是支付节奏的问题了。

正经来说,按“回款额”来支付佣金是比较合理的,比如:认购时可以支付一小部分佣金,签约收首付款支付一部分,按揭到账后再支付一部分。

这样计算起来,会比较麻烦一点,手工出错的概率也较大,需要认真复核。

另外,审计时,需要审核一下真实的签约时间或按揭到账,对比佣金结算明细表和实际签约明细表或按揭到账表。

然后,就能发现一些实支付节点与实际节点不符的情况。

六、人脸识别

花十来万上线的人脸识别系统,不知道你们公司能不能充分利用?

审计时,需要进入系统后台,系统内部有自动的“高风险”预警识别。

抽检一部分,你会发现,现场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对这部分信息进行一一复核,或有选择性地做出判断。

系统是依据模糊理论来识别的,有出错的可能,需要人为判定。

当然,有些强势的开发企业会要求“系统判定风险在80%以上的,不认可分销渠道!”这种情况下,直接查系统数据就可以了。

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是需要人为判定时,主观性就太强,所以,审计人员与营销人员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谁都很难说服谁。

此时,审计人员就需要结合其他的判客记录来核验,先挑出异常数据,然后深入挖掘,这样会节省不少时间。

内控方面也可以细看下,针对高风险预警客户,是否做到了多人、多岗位的复核。

就说这么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