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工厂走向哈佛,这个贵州女孩输在了起跑线上却逆袭人生

 优家教育 2022-12-01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但这句话在詹青云的身上却失效了。
 
谁也想不到,这个起点低、开窍晚、整天被老师骂“笨猪”的女孩,有一天能够考进哈佛,还在《奇葩说》大会上夺得冠军。
 

所有图源:《奇葩说》、百度图片等

被父母拯救的童年

“我在很长的日子里,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样样不如人。”
 
詹青云有着许多不愉快的童年回忆,因为她是老师眼里典型的“差生”。
 
一向认真上课、好好写作业、对学习也饱含热情的她,每次考试成绩却都是班里倒数的几个。
 

这样“不开窍”的孩子比起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更让老师崩溃,一看到詹青云的卷子,各科老师就唉声叹气、怨声载道。
 
每天放学她都要留下补课,每次以被老师骂到麻木结束;
 
数学老师不但骂她是“笨猪”,还预言她的命运就是初中毕业,然后去厂里技校做女工。
 
“在老师眼里,是个一无是处的学生。参加考试只会拖低平均分,不能唱歌跳舞,运动会上愣头愣脑,打扫卫生马马虎虎。”
 

可詹青云也有着和很多女孩不同的爱好,她家有一个“大宝库”,詹父平时爱看武侠小说,所以她家中收藏有许多刀光剑影、快意江湖。
 
工作之余,詹父总会将她搂在怀里,把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武侠故事说给她听,她自己没事的时候,也喜欢搬个小板凳,在父亲的“大宝库”里翻找故事。
 
詹青云最喜欢《三国演义》,和别人介绍自己时总喜欢说自己姓詹名青云、字某某、号某某。
 

但在老师眼里,这下她不但学习差,还是一个怪咖。
 
学上着上着,詹青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她被老师打击到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万幸她还有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她写阿拉伯数字时总是歪歪扭扭,被老师指责是全班最差,但詹妈知道后没有发火,只是观察女儿怎么写。
 
结果发现女儿以为数多大就要写多大时,不禁大笑起来,还直夸女儿思路清奇。
 

儿童节,四十多个孩子表演合舞,老师嫌詹青云不协调,不让她上。
 
詹妈暗自愤愤,用善意的谎言鼓舞女儿:“老师是怕你跳得太好,把其他同学比下去了。”
 
还有一次,老师要求用“条”组词,詹青云组了个“洋芋条”把老师气坏了,叫她回家看看到底是洋芋丝还是洋芋条。
 
结果詹妈妈说她刀法粗,近似于条,肉也不喜欢切丝,而是切条,可见是老师少见多怪,让女儿不用难过。
 

在詹青云印象里,母亲虽然性格烈,却是个不吝赞美的人,找补回了她在别的地方所匮乏的正面反馈。
 
“我妈是那个,当我被所有人否定的时候,总能帮我圆回来的人。”
 
而詹爸虽然不会像妈妈那样使劲夸女儿,但他对女儿的脾气也是极好的。
 

在他心里,女儿是纯洁的好孩子,只要是女儿出口的话,无论多么荒谬,他照单全收,完全相信。
 
女儿想当画家,他就从水粉到油画,一样一样地折腾,还不忘给女儿买一本“小画家丛书”。
 
女儿的作品被他视若珍宝,在家里举办起拍卖会,和妈妈一起给女儿的画作竞价。
 

女儿想当演员,詹爸把家里的被套拆掉给女儿做演出服,然后和妈妈一起带女儿到厂子旁边的小桃林,上演一出桃园三结义。
 
詹青云大部分的童年时间都在爸爸的厂里度过,是一个标准的工厂子弟。
 
当地只有一所子弟小学、一所子弟初中、一所子弟高中,如果没能考上大学,还有一所子弟职业技术学校。
 

这也难怪数学老师会做出那样的预言,而詹青云也没想过太多升学的事情,虽然有爸爸妈妈的爱,但她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笨孩子。
 
而詹妈是个很有远见的人,她知道小而温馨的子弟学校不是长久之计,对抗不了时代的变迁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于是十二岁那年,詹青云离开了厂矿,虽是到距离不过20分钟车程的县城读书,已然是迈开一大步、
 
那时候在厂矿这样的小社区里,转学“已经算得上是很大、很叛逆的事”。
 
她觉得那是她童年的结束,结束在妈妈一个有勇气的决定里。
 

从厂里走出来的笨女孩

詹青云能够在成绩不好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离不开她那开明的父母。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从家庭中感受到的是世界的美好,愿意跨越一切阻碍,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
 
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爱的力量。
 
升到初中,永别了天天骂她的老师,詹青云的成绩虽也不算特别好,但进步了一大截。
 
她更加相信妈妈没有骗她,努力积累总会有所回报。
 
到了高中,在面对文理分科时,詹青云迎来了第一个人生选择。
 

在参加《全球华人辩论大赛》时,她也说起了自己的这段过往:
 
“一个人能不能够抓住机遇,有的时候真的不怪他自己,而怪机遇。
 
我的启蒙导师是我的两位邻居。
 
伯伯和阿姨他们是六十年代上海的知识青年。因为上山下乡的运动,去到贵州,我们在他们家做数学题,这样一步步长大。
 
我要到很多年以后才明白,这份和中国上一代老大学生和老知识分子的相遇,是一种多么珍贵的机遇。
 
他们给我一种东西叫'眼界’。
 
在那个年纪,我身边所有人都说,只有学不好理科的人才会去读文科,所以大家都劝我去读理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去坚持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虽然最后我能够去香港是因为我付出了努力,也因为香港开始在贵州招生,可是我踏上这条路,拥有这个意识,是从那份机遇开始的。
 
这个世界上很无奈的有一种东西,你无论怎么靠自身的努力,改变不了,而需要一个人点醒,这个东西叫眼界。”
 

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让詹青云获得了更加明显的回报,她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刚念高二不久就考了个全班第一。
 
2008年参加高考,她更是以658分的好成绩同时被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考虑到邻居夫妇的教诲,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更优厚的奖学金,她再次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并从此开始了走向哈佛的开挂人生。
 

环境是人生成长的捷径

在2019年12月第15期的《奇葩说》中,辩题是【要不要放下一切跟着伴侣去大城市?】
 
詹青云说:“不停的放下自己已经有的一切,让环境去重塑你,这是成长的捷径。
 
这句话也是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她有了受挫后快速恢复的勇气;邻居的眼界让她有了追求梦想的动力;
 
甚至是那些曾经骂过她的老师,也让她渴望去追寻更加优秀的自己。
 

被放下从来不是成长的代价,而是深受环境影响的成长本身。
 
一个人在放下以前,永远都觉得自己手上拿着的就是最好的;一个人在放下以前,也永远想象不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詹青云坚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往上走的过程”,并真正用生命,用青春去实践它。
 
正如她在辩论中说的那句名言:“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
 
使詹青云成为如今模样的,不是港中大,也不是之后的哈佛,而是从贵州到哈佛的追求之路。
 
她人生中最大的幸运也并非遇到了那对邻居夫妇,而是拥有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父母。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过一个小故事:
 
主人公的名字叫克林特,他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有着一个大家都无法忍受的坏毛病。
 
课堂上他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敲打桌子,乒乒乓乓的声音让老师无法讲课,同学也受到很大干扰。
 
直到有一天,老师杰森先生下课后把克林特独自留在了教室,但他却没有对克林特发火,而是说:
 
“克林特,你不是个坏孩子,你可能天生是个鼓手。”
 
杰森先生从办公桌的抽屉拿出了一副鼓槌,也从此开启了克林特崭新的人生。
 
从那天起,克林特再也没有放下过鼓槌,直到他成为了一名知名的鼓手去世界各地巡演。
 
克林特不仅靠敲鼓支付整个大学的学费,后来还成了一名励志演讲家。
 
每次演讲他都会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他说:“人生的转机有时候就发生在几秒钟,而杰森先生那几秒便改变了我的一生。”
 
看到此我不禁想说,作为老师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光芒,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贵人杰森先生。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