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十讲》(第十讲 比较.15)

 读书和做人 2022-12-01 发布于河北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十讲 比较

此篇取名“比较”,而不是“比对”或者“比照”,因为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对象可“对”、可“照”。

我学《论语》已经有几年了,笔记是纯手工逐字录入。参考对象有纸质的整本的书,也有网络上对某一段的解释。

今年参考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简体字本),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重印。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我拿我的笔记和该书进行比较、推敲,很受启发,有很多收获,进行了多处修改、调整,但同时也还存有很多疑惑。

我一直坚持,对《论语》的注解没有标准答案。我不想迷从杨先生,也不想让疑惑一直是疑惑,所以将我在今年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拿不准的地方列于此篇,希望能和读者们一起讨论、共求进步。

【言】【智者】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慎言,对说话研究很透彻。

他认为,可以跟人交谈而没有去交谈,会错失;跟不可以交谈的人交谈,会漏嘴。真正聪明的人既不会犯“失人”的错误,也不会犯“失言”的错误。

关键是对“可”与“不可”的把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一定的经历,没有相当深刻的思考,是很难做到的。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可以同他谈,却不同他谈,这是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却同他谈,这是浪费言语。聪明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评外人事物】【人】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立,与“位”同源。

窃位,身居高位而不称职。

柳下惠,鲁国贤人。字季,又字禽。鲁国大夫,曾为士师官,掌管贵族讼狱。食邑柳下,谥曰惠。相传他三黜而不去,屈身为仕。

为官一方,举贤任能是应有之责。臧文仲知柳下惠贤能,却不举荐他,不能使其为国家出力,他这种行为就是“窃位者”,占着茅坑不拉屎。

臧文仲做不到孔子提出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臧文仲大概是个做官不管事的人,他明知柳下惠贤良,却不给他官位。”

【评外人事物】【人】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小慧,是小聪明。好行小慧,爱耍小聪明,占个小便宜。

整天聚集在一起,扯东拉西,喝酒吹牛,飞短流长,言之无味,从不谈论公理、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我很难理解这些人活着的意义。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同大家整天在一块,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言】【仁】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求一字可以行终身,孔子赠他“恕”道,并具体解释为“自己不想做的,不想受的,换位思考,别人也不会愿意去做、去受。不强己所难,不强人所难。”。

恕,不是宽恕,而是“如心”,推己及人。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后半句)译为“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言】【德】

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反对“佞”,也反对“小不忍”。

他认为,花言巧语、舌辩如簧的人,是把工夫都用在了嘴上,这样势必会扰乱自身的道德修养;一点小委屈都受不了,则会扰乱大局的部署,因小失大。

小不忍,不仅是不忍小愤怒,也包括不忍小仁小惠,也包括吝财不忍舍,以及见小利而贪求。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前半句)译为“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

【共勉】【道】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道是人追求的目标,人能弘扬道,而道不是拿来帮自己出名的。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译为“人能够把道廓大,不是用道来廓大人”。

【仁】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孔子不仅对统治者失望,对老百姓也很失望。他所倡导的仁道,老百姓们避之唯恐不及,甚于躲避水火

掉到水里会淹死,跳到火里会烧死,但是跟仁拥抱是不会死人的呀?孔子不理解。好人难做,好人吃亏,好人不长命,坏蛋活千年,自古至今皆如此。

人人都愿意让别人当好人,让别人做仁人,而自己不做。

《孟子》有言“民非水火不生活”,那么本段就可以有另一番解释:老百姓需要水火来生活,他们更需要仁德来修养。水火无情,非常危险,而“仁”对他们是百利而无害的。

杨伯峻先生将此句(前半句)译为“百姓需要仁德,更急于需要水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